用于排出介质的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364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排出介质的器械,它包括一个盛放所涉及介质有密闭装置(3)的排出容器(1),密闭装置有一个用于要排出的介质的针头(11),针头的外端(15)从密闭装置(3)伸出,在此器械内设一安全装置(5、17),它可以从一个覆盖针头(11)外端(15)的保护状态,过渡到一个规定用于从针头(11)排出介质的使用状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排出介质的器械。此器械的一个主要但不是唯一的使用目的是,将要求容量的介质,尤其液体介质,灌入一盛放容器内。要灌入的介质优选地涉及一种添加剂,它例如作为生物活性物质掺合物加入一种已处于盛放容器的液体中。盛放容器可涉及一种输注容器,介质作为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掺入输注容器的内容物。为此,作为排出器械通常使用注射器,将它的针头戳穿盛放容器,例如输注容器的一个可穿孔的盖或塞子,然后通过压出注射器将介质注入盛放容器内。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填注射器的准备工作步骤,以便将要求量的介质从一个储罐改灌到注射器内,或从一个传统的含有经测定剂量的所涉及介质的管形瓶给注射器充注。这种改灌工作步骤一方面很费时间,因为针头和注射器必须打开包装、将针头安装到注射器上、打开或扎入管形瓶并拉起注射器。另一方面在采取此措施过程中存在介质污染的严重危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创造一种器械,它能以比较简单和安全的方式排出介质。为达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排出介质的器械,它包括一个盛放所涉及介质、有密闭装置的排出容器,密闭装置有一个用于要排出的介质的针头,针头的外端从密闭装置伸出,以及包括一个安全装置,它可从一个覆盖针头外端的有效的保护状态过渡到一个规定用于从针头排出介质的失效的使用状态。在按本专利技术的器械中,通过将盛放介质的排出容器与组合在内的针头以及覆盖针头伸出端,亦即针尖的安全装置一起综合成一个总的单元,所涉及介质要求的剂量可在排出过程之前制备在器械的排出容器内。因为针尖由安全装置覆盖,所以器械可以在针头受保护的情况下方便地操作到其为排出过程准备好的状态。为排出过程不再需要介质改灌和注射器准备工作的中间步骤。由此达到力求简化、省时和提高防污染可靠性的目的。若针头外端规定用于戳穿盛放要排出的介质的容器上的一个可穿孔的盖,则安全装置可以有一个围绕针头伸出端并可以从排出容器去除的保护罩和有一保险体,当盖被戳穿时,保险体通过贴靠在盖上可从其在针头端部处的前移的保护位置后移到使用位置,以及在针头从盖拔出后可重新前移到保护位置。在这种实施例中操作特别简单。优选地,保护罩通过一个预定的断开位置与排出容器连接,以及有一个转柄作为将保护罩从排出容器上拧下来的把手。作为保险体,安全装置可以有一个可在针头从密闭装置伸出的部分上移动地导引的环状体,它通过一个产生固定力的弹性的固定装置与密闭装置连接,借助于固定装置的固定力,力锁合地保持在前移后覆盖针头端部的保护位置,以及可克服固定力沿针头后移到使用位置。上述环状体在其自由的端侧构成一个环形展宽的支承面,在安全装置向前的位置它沿径向超过安全装置其余部分伸出,以及借助展宽的支承面造成环状体与容器可戳穿的部位在其抽取口处可靠的接触特性。此外,基于此支承面,在可穿孔的排出容器盖被戳穿时,针头不会歪斜或损坏敏感的针头。固定装置可由借助铰链再分的分别铰接地安置在环状体和密闭装置上的支承件构成,它们在保护位置基本上平行于针头延伸,以及,当环状体沿针头后移到使用位置时,它们延伸为从针头叉出的位置。优选地,支承件是整体式成形在密闭装置上的杆状塑料件,它们大体在二分之一长度处通过弯曲铰链分开。在此设计中,支承件材料的固有弹性可以使环状体在后移到使用位置后自动重新至少部分地朝针头的前端移动,也就是说,环状体自动重新返回保护位置,或在器械使用后只须进一步少量地向前推移。因为弯曲铰链可以侧向完全折叠,所以构成各自的弯曲铰链的杆状塑料件可以互相叠靠,使针头在排出容器内达到大的插入深度,以及排出容器具有适当厚度尺寸的可穿孔的盖也可以如此借助针头准确地戳穿。按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密闭装置带有围绕支承件的保险圈,它可以从密闭装置取下并可沿支承件朝支承件弯曲铰链的方向移动,以便将支承件锁定在与保护位置对应的位置。在这里,可在弯曲铰链处设止动槽,保险圈可以扣入止动槽内,所以安全装置可释放地锁止在保护位置,在此位置环状体保护地围绕着针头的外端。排出容器可以是一个按已知的Bottelpack方法制造的塑料容器,在其开口端借助保护罩封闭前,密闭装置作为插入件插入此开口端。插入件的主体在中心区含有一个连续地设在其中的针头,针头的内端从密闭装置的此主体朝排出容器的内腔方向略微伸出。构成密闭装置的插入件在针头面朝它的内端与处于排出容器内的介质之间有一薄膜作为截止元件,当处于排出容器内的介质压力升高时,薄膜压靠在针尖上并被针尖戳穿。通过压缩排出容器,可导致升高介质的压力并由此实现薄膜的戳穿。下面借助附图表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按本专利技术的排出器械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排出器械处于使用前的工作状态,亦即有套上的保护罩;图2图1所示器械的纵剖面;图3与图2相应的纵剖面,但保护罩已除去;图4处于工作状态的器械的纵剖面,此时已刺入输注容器的一个可穿孔的盖内;图5类似于图4的视图,但此时器械的排出容器已压缩;图6处于压缩的并已从盖拔出的状态的器械纵剖面;以及图7处于压缩的相应于安全装置保护位置的工作状态的器械纵剖面。在图1中,排出容器总体用1表示。在本实施例中,排出容器是一个按已知的Bottelpack方法制造的安瓿状塑料容器,它的壁2制有波纹并设计为波纹膜涨伸盒状,所以此排出容器1可以从图1至4中表示的形状压缩到图5至7所示的形状。在排出容器1的颈部,在其中装入一个密闭装置3作为插入件,在其由塑料成形的主体上成形多个结构部分。其中有安全装置17,它本身(在排出器械使用前)用保护罩5保护,保护罩5成形在排出容器1的主体上预定断开的部位7处(见图1和3),以及有一个侧向伸出的转柄9,它用作操作把手,以便于将保护罩5在预定断开部位7处从排出容器上拧下来。图3表示与图1和2相同的器械工作状态,但保护罩5已除去。尤其由图2和3可以看出,密闭装置3的主体在中心区被针头11穿过,针头的内端12超过密闭装置3的主体向内略微伸出。在针头11的内端12与排出容器1内腔之间有一薄膜13,它是密闭装置3插入件的一部分。针头从密闭装置3主体的外端起沿一个长度延伸,这一长度大体相当于注射器针头的长度。图2、3和7表示一种工作状态,此时针头11伸出的外端15总是被一个处于保护位置其总体用17表示的安全装置覆盖,亦即保护。安全装置17整体式成形在密闭装置3的主体上并有一环状体19,后者可在针头11上移动以及在针头11的外端15处于保护位置(见图2、3和7),以便覆盖此针头端部,亦即针尖。环状体19通过整体成形的杆状支承件21与密闭装置3的主体连接成一体,其中,与环状体19和密封装置3主体的连接点按弯曲铰链的方式是柔性的。此外,在大约支承件21的二分之一长度上有弯曲铰链23,它将支承件21再分开。若环状体19从保护位置沿针头11移到器械的使用位置(见图5和6),则支承件21邻接弯曲铰链23的区段回转,使它们从针头11叉开并如图5中所表示的那样叠合。上面刚提到的图5和图4表示器械处于一种状态,此时针头11已用它的前端15戳穿输注容器26的一个可穿孔的盖25。在这里环状体19已从与针头端部15对齐的保护位置沿针头11的纵向后移到使用位置。通过压缩排出容器1的波纹状壁2(见图5),处于其中的介质的压力被升高,所以薄膜13压靠在针头11面朝它的端部1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排出介质的器械,包括一个盛放所涉及介质的有一密闭装置(3)的排出容器(1),密闭装置有一个用于要排出的介质的针头(11),针头的外端(15)从密闭装置(3)伸出,以及包括一个安全装置(5、17),它可从一个覆盖针头(11)外端(15)的有效的保护状态过渡到一个规定用于从针头(11)排出介质的失效的使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贝尔恩德汉森
申请(专利权)人:贝尔恩德汉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