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抗白粉病er1等位基因er1-9及其编码蛋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6003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豌豆抗白粉病er1新等位基因er1-9及其编码蛋白,该等位基因位于豌豆遗传图谱第VI连锁群的er1基因座位上。豌豆资源G0004400经过人工接种白粉菌分离物EPYN,结果表明G0004400对白粉病分离物EPYN产生免疫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对豌豆抗白粉病资源G0004400的er1候选基因PsMLO1cDNA序列进行测定,获得的序列与野生型感病品种的PsMLO1cDNA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G0004400的PsMLO1cDNA序列,与野生型感病基因PsMLO1cDNA序列相比,在928bp处发生单碱基缺失,这一碱基缺失突变导致第310个氨基酸由丝氨酸(S)变为亮氨酸(L),从而引起PsMLO1蛋白功能的变化。这与已鉴定的8个er1等位基因的突变位置均不相同,表明这是一个er1的新等位基因,命名为er1-9,从而为豌豆资源抗白粉病的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植物病理学、遗传育种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设及魏豆抗白粉 病erl新等位基因erl-9及其编码蛋白。
技术介绍
魏豆(PisumsativumL.)是世界上重要的冷季类食用豆作物。据最新数据统计,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菜用魏豆和第Ξ大干魏豆生产国(FA0STAT数据)。魏豆白粉病 巧rysiphepisi化C.)是魏豆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可造成25%~50%的产量损失,严重感 染的魏豆品种损失可高达80%W上(化saretal.,2011;Fondevillaet曰1.,2012)。 抗病品种的应用是防治魏豆白粉病最为经济、有效且环境安全的方法。目前,国 外已经鉴定了大量的抗白粉病魏豆资源,并在抗性资源中鉴定了 3个抗白粉病基因,包括 两个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erl和er2)和一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巧r3)(Harlandet al., 1948 ;He;ringaetal., 1969;Fondevillaetal., 2007)。目前,鉴定的大多数魏豆抗 白粉病资源的抗性均由erl控制,并且生产中应用的抗白粉病魏豆资源的抗性也均由erl 控制灯iwarietal. , 1997;(}hafooretal., 2012;Liuetal. , 2003 ;化idetal., 1997)。 抗病基因erl对白粉菌表现抗病或免疫的机制是抑制病原菌对寄主的表皮细胞的入侵。抗 病基因erl具有抗病持久而且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特点,在欧洲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魏豆栽 培种中(Fondevillaet曰1.,2007)。随着魏豆分子标记的开发和遗传图谱的构建,抗病基 因erl被定位在魏豆遗传图谱的第6连锁群(LGVI)(Timmermanetal. , 1994)。最近, Hump虹yetal. (2011)和化vanetal. (2011)等研究表明erl基因是与大麦感白粉病 基因(ML0)序列同源的PsMLO功能丧失而产生的,由于魏豆PsMLO同源基因序列发生基因 插入、缺失、移位、替换等基因突变导致功能丧失而产生了多个erl等位基因。基于erl基 因PsMLOl突变的位置和方式不同,目前已鉴定了 8个erl等位基因,分别是erl-l、erl-2、 e;rl-3、e;rl-4、e;rl-5、e;rl-6、e;rl-7和erl-S,其中等位基因e;rl-2是由大片段的插入或缺失 产生的,等位基因erl-7是由一个lObp的小片段缺失造成,等位基因erl-8是由3个碱基缺 失造成的,其它已知的5个erl等位基因都是由单碱基突变引起的化ump虹yetal., 2011; Pavanetal., 2011;Sunetal., 2015a;201f5b)。 目前,魏豆白粉病已对我国魏豆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在白粉病易发生地区,在魏豆 感病品种上发病率高达100%。目前,我国对魏豆抗白粉病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魏豆抗 白粉病的资源筛选,并在中国魏豆资源中发现了对中国白粉菌分离物EPYN和EPBJ均表现 免疫的较好的抗源(彭化贤等,1991 ;曾亮等,2012 ;王仲怡等,2013 ;付海宁等,2014)。通 过控制培养条件,筛选出了多个魏豆抗性资源,并在运些抗病资源中鉴定了抗白粉病基因 erl-l、e;rl-2、erl-G、e;rl-7 和erl-S(Sunetal. , 2015a;201f5b;2015c)。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魏豆抗白粉病erl新等位基因erl-9及其编码蛋白。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erl-9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 示,或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编码所述蛋白的魏豆抗白粉病erl等位基因erl-9,其cDNA序列如 SeqIDNo. 2 所示。 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所述等位基因erl-9在魏豆资源抗白粉病的分子育种中的应 用。 为了明确魏豆抗白粉病资源G0004400的抗病erl等位基因,本专利技术对G0004400 的erl候选基因PsMLOlcDNA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0004400的PsMLOlcDNA序 列与野生型感病基因PsMLOlcDNA序列相比,在928bp处发生单碱基突变,运一缺失导致第 310个氨基酸由丝氨酸(巧变为亮氨酸化),从而引起PsMLOl蛋白功能的变化。运与已鉴 定的8个erl等位基因的突变位置均不相同,表明运是一个erl的新等位基因,将其命名为 erl-9。该等位基因位于魏豆遗传图谱第VI连锁群的erl基因座位上。魏豆抗白粉病资源 G0004400的PsMLOlcDNA对应的CDS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见SeqIDNo. 5。 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魏豆抗白粉病资源G0004400的erl候选基因PsMLOlcDNA序列分 析,发现了新的抗性等位基因erl-9。确定了新等位基因erl-9的cDNA序列。本专利技术首次 鉴定了erl的新等位基因erl-9,对魏豆抗白粉病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育种手段可 有效控制魏豆白粉病的发生,减轻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为魏豆资源抗白粉病的分子 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抗病资源G0004400(左)和感病品种巧魏6号(右)接种魏豆白 粉菌分离物EPYN10天后的表型。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魏豆白粉病抗病资源G0004400和野生型魏豆感病资源在基因 PsMLOl编码区的核巧酸序列比对结果。【具体实施方式】W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 实施例均按照常规实验条件,如Sambrook等分子克隆实验手册(SambrookJ&Russell DW,Molecularcloning:a1油oratorymanual, 2001),或按照制造厂商说明书建议的条件。W下实施例中设及的抗病魏豆资源G0004400和感病对照品种巧魏6号均来自于 中国国家作物种质库,抗病对照品种YI由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陈卫东教授提供。 实施例1魏豆抗白粉病资源G0004400的表型鉴定 将抗病魏豆资源G0004400和感病对照品种巧魏6号W及抗病对照品种YI分别播 种于W粗赔石为基质的250mL的纸杯中,每杯播5粒,于18~26°C的溫室培养,待魏豆苗第 3或第4茎节叶片展开时,采用抖落法接种白粉菌分离物EPYN的分生抱子(NCBI,Accession number:KR957355),接种后置于18~22°C溫室培养。采用0~4级的病害严重度分级标 准,0级:无病;1级:病斑上有淡薄菌丝层,可见绿色叶面,不产生抱子;2级:菌丝层较厚, 不透绿,产生一定量抱子;3级:菌丝层厚,产抱量较多;4级:产抱量多,病斑上的菌丝层全 被抱子覆盖(Vaidetal.,1997;Ranaetal.,2013)。接种10天后感病对照品种病害严 重度达4级后调查各供试资源的发病情况。抗性评价标准为:0级为免疫(I),1~2级为 抗病(时,3~4级为感病(S)。共进行Ξ次重复接种鉴定。接种10天后,感病对照品种巧魏6号所有植株的叶片、茎杆和卷须上全部覆盖 厚的菌丝层,并产生大量分生抱子,茎杆和卷须也布满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er1‑9蛋白,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素丽朱振东李银萍钟超朱琳孙菲菲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