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2286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25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导油管,所述筒体分为导入腔和导出腔,导入腔内有通气管,通气管内设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上有若干螺旋金属丝,所述导入腔内每相邻的两个通气管之间设有排油槽,所述导出腔内有金属丝填料,导出腔顶部与导出管相连,所述导出腔的底部和筒体内壁之间的中空部分下方有集油结构,所述筒体底部与导油管相连,导油管内有逆止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螺旋结构上加螺旋金属丝,从而使现有的离心式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通过采用多腔进气管的方式,以及离心式油分离器和填料式油分离器的复合型结构,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现有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的
,特别是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分离器具有从制冷气体混合物中分离油的能力,从而促使制冷空调系统的有效运行,并节约能源,分离出来的油通过管路进入压缩机的润滑系统,保证了压缩机的正常温度运行,现有的油分离器一般只有一个单腔的进气管,因此现有的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较差,分离效率较低;现有的油分离器一般没有采用离心式油分离器和填料式油分离器的复合型结构,因此现有的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本技术通过在螺旋结构上加螺旋金属丝,从而使现有的离心式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本技术还通过采用多腔进气管的方式,以及离心式油分离器和填料式油分离器的复合型结构,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现有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导油管,所述筒体分为导入腔和导出腔,所述导入腔与导出腔之间有挡板隔离,导入腔与导出腔下部连通,所述导入管与导入腔顶部连通,导入腔内有通气管,通气管内设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上有若干螺旋金属丝,所述导入腔内每相邻的两个通气管之间设有排油槽,所述导出腔内有金属丝填料,导出腔顶部与导出管相连,所述导出腔的底部和筒体内壁之间的中空部分下方有集油结构,所述筒体底部与导油管相连,导油管内有逆止阀。作为优选,所述螺旋金属丝分布在螺旋结构的上表面、且螺旋金属丝与螺旋结构的上表面相互垂直。作为优选,所述导油管为U形结构,所述导油管U形弯道的中间部分安装有逆止阀。作为优选,所述集油结构为漏斗形结构,所述金属丝填料呈一端向下倾斜状态,所述排油槽的上端为封闭状态,所述通气管圆周面上密集的开有许多出油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螺旋结构上加螺旋金属丝,从而使现有的离心式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本技术还通过采用多腔进气管的方式,以及离心式油分离器和填料式油分离器的复合型结构,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现有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的主视图;图中:1-筒体、2-导入管、3-导出管、4-导油管、5-导入腔、6-导出腔、7-集油结构、8-逆止阀、50-通气管、51-螺旋结构、52-螺旋金属丝、53-排油槽、54-挡板、55-金属丝填料。【【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包括筒体1、导入管2、导出管3、导油管4,所述筒体1分为导入腔5和导出腔6,所述导入腔5与导出腔6之间有挡板54隔离,导入腔5与导出腔6下部连通,所述导入管2与导入腔5顶部连通,导入腔5内有通气管50,通气管50内设有螺旋结构51,螺旋结构51上有若干螺旋金属丝52,所述导入腔5内每相邻的两个通气管50之间设有排油槽53,所述导出腔6内有金属丝填料55,导出腔6顶部与导出管3相连,所述导出腔6的底部和筒体1内壁之间的中空部分下方有集油结构7,所述筒体1底部与导油管4相连,导油管4内有逆止阀8,所述螺旋金属丝52分布在螺旋结构51的上表面、且螺旋金属丝52与螺旋结构51的上表面相互垂直,所述导油管4为U形结构,所述导油管4U形弯道的中间部分安装有逆止阀8,所述集油结构7为漏斗形结构,所述金属丝填料55呈一端向下倾斜状态,所述排油槽53的上端为封闭状态,所述通气管50圆周面上密集的开有许多出油孔。本技术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在工作过程中,制冷气体通过导入管2进入导入腔5,然后通过螺旋结构51和螺旋金属丝52的综合作用,将制冷气体中的较大油粒分离出来,并通过排油槽53落在集油结构7上,再然后制冷气体通过金属丝填料55将较小的油粒分离出来,并落在集油结构7上,最后分离出来的制冷气体从导出管3中排出,分离出的润滑油从导油管4中流出。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导入管(2)、导出管(3)、导油管(4),所述筒体⑴分为导入腔(5)和导出腔(6),所述导入腔(5)与导出腔(6)之间有挡板(54)隔离,导入腔(5)与导出腔(6)下部连通,所述导入管(2)与导入腔(5)顶部连通,导入腔(5)内有通气管(50),通气管(50)内设有螺旋结构(51),螺旋结构(51)上有若干螺旋金属丝(52),所述导入腔(5)内每相邻的两个通气管(50)之间设有排油槽(53),所述导出腔(6)内有金属丝填料(55),导出腔(6)顶部与导出管(3)相连,所述导出腔(6)的底部和筒体(1)内壁之间的中空部分下方有集油结构(7),所述筒体(1)底部与导油管(4)相连,导油管⑷内有逆止阀(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金属丝(52)分布在螺旋结构(51)的上表面、且螺旋金属丝(52)与螺旋结构(51)的上表面相互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4)为U形结构,所述导油管(4)U形弯道的中间部分安装有逆止阀(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结构(7)为漏斗形结构,所述金属丝填料(55)呈一端向下倾斜状态,所述排油槽(53)的上端为封闭状态,所述通气管(50)圆周面上密集的开有许多出油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包括筒体、导入管、导出管、导油管,所述筒体分为导入腔和导出腔,导入腔内有通气管,通气管内设有螺旋结构,螺旋结构上有若干螺旋金属丝,所述导入腔内每相邻的两个通气管之间设有排油槽,所述导出腔内有金属丝填料,导出腔顶部与导出管相连,所述导出腔的底部和筒体内壁之间的中空部分下方有集油结构,所述筒体底部与导油管相连,导油管内有逆止阀,本技术通过在螺旋结构上加螺旋金属丝,从而使现有的离心式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本技术还通过采用多腔进气管的方式,以及离心式油分离器和填料式油分离器的复合型结构,从而有效地增加了现有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和分离效率。【IPC分类】F25B43/02【公开号】CN205048820【申请号】CN201520677972【专利技术人】石松 【申请人】新昌县宏宇制冷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申请日】2015年9月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多腔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导入管(2)、导出管(3)、导油管(4),所述筒体(1)分为导入腔(5)和导出腔(6),所述导入腔(5)与导出腔(6)之间有挡板(54)隔离,导入腔(5)与导出腔(6)下部连通,所述导入管(2)与导入腔(5)顶部连通,导入腔(5)内有通气管(50),通气管(50)内设有螺旋结构(51),螺旋结构(51)上有若干螺旋金属丝(52),所述导入腔(5)内每相邻的两个通气管(50)之间设有排油槽(53),所述导出腔(6)内有金属丝填料(55),导出腔(6)顶部与导出管(3)相连,所述导出腔(6)的底部和筒体(1)内壁之间的中空部分下方有集油结构(7),所述筒体(1)底部与导油管(4)相连,导油管(4)内有逆止阀(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松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宏宇制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