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对硝基苯甲酰氯中间体的精制方法,其步骤如下:向反应釜内加入二甲苯溶液,后将对硝基甲苯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向反应釜内通入空气,向反应釜内添加重铬酸钠;向反应釜中滴加浓硫酸;将反应釜停止搅拌,向反应釜内加入NaOH溶液,直至反应釜内的PH为7为止;将溶液转移至精馏釜内,将加热后的溶液加热,并通过氮气赶气后,将赶气后的溶液冷却,结晶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生产工艺,使得工艺比较更加简单,易于控制,且生产过程中减少了杂质的生成量,节省了反应的时间,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精细化工生产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对硝基苯甲酰氯是一种医用原料,用来制备盐酸普鲁卡因、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及叶酸等;可以作为染料原料,制备直接染料棕100用于皮革及纸张;还可以用来制造酸性染料、食品添加剂(奶粉调节剂)、彩色显影剂及有机合成中间体、鉴别醇、酚试剂等。对硝基苯甲酰氯是合成叶酸、盐酸普鲁卡因、N-对氨基苯甲酰-L-谷氨酸等维生素类医药产品的重要中间体,也广泛用于颜料、彩色显影剂的生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兴起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硝基苯甲酰氯的用量越来越大;对硝基苯甲酰氯的现有生产工艺大致为以下几种:①以对硝基苯甲酸与光气进行反应而得;②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与三氯氧磷(或五氯化磷)反应制备;③以对硝基苯甲酸为原料,与氯化亚砜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合成。现有的几种制备方法中都存在一定不足:如光气与三氯氧磷为剧毒物,对人员安全及环境易造成危害;五氯化磷为固体,需添加溶剂才能加快反应,易增加杂质及分离操作;以氯化亚砜为氯化剂时,反应时间较长,且需加柱蒸馏除杂,增加能耗等。对硝基苯甲酰氯的中间体对硝基苯甲酸现有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难以控制,且生成的杂质较多,反应时间也较长,产品纯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提高了对硝基苯甲酰氯中间体的纯度。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对硝基苯甲酰氯中间体的精制方法,其步骤如下:1)向反应釜内加入1-1.5mol的二甲苯溶液,后将0.5-lmol的对硝基甲苯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并且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温到60-80°C ;向反应釜内通入1-1.2mol的空气,并且保持反应釜内的压强为0.1-1.5MPa ;向反应釜内添加0.8-1.5mol的重铬酸钠,并进行不断搅拌;2)向步骤1的反应釜中滴加0.5-1.2mol的浓硫酸,且进行缓慢滴加,滴加时间为30-50分钟,并不断搅拌反应釜,滴加速度为50-100ml/s ;3)将步骤2中的反应釜停止搅拌,并静置0.5-1天,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80-90。。;4)向步骤3的反应釜内加入NaOH溶液,直至反应釜内的PH为7为止;5)将步骤4的溶液转移至精馏釜内,并将精馏釜内的温度加热到105-110°C,并不断搅拌精馏釜;6)将步骤5中加热后的溶液加热到150_160°C,并通过氮气赶气后,将赶气后的溶液冷却至50-70 °C,结晶即可。进一步地,其步骤如下:1)向反应釜内加入1.2mol的二甲苯溶液,后将0.8mol的对硝基甲苯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并且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温到70°C ;向反应釜内通入1.0mol的空气,并且保持反应釜内的压强为0.8MPa ;向反应釜内添加1.0mol的重铬酸钠,并进行不断搅拌;2)向步骤1的反应釜中滴加0.8mol的浓硫酸,且进行缓慢滴加,滴加时间为40分钟,并不断搅拌反应釜,滴加速度为70ml/s ;3)将步骤2中的反应釜停止搅拌,并静置0.8天,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85。。;4)向步骤3的反应釜内加入NaOH溶液,直至反应釜内的PH为7为止;5)将步骤4的溶液转移至精馏釜内,并将精馏釜内的温度加热到107°C,并不断搅拌精馏釜;6)将步骤5中加热后的溶液加热到155°C,并通过氮气赶气后,将赶气后的溶液冷却至60°C,结晶即可。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的NaOH溶液的浓度为30 % -35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生产工艺,使得工艺比较更加简单,易于控制,且生产过程中减少了杂质的生成量,节省了反应的时间,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先向反应釜内加入1.0mol的二甲苯溶液,后将0.5mol的对硝基甲苯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并且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温到60°C ;向反应釜内通入0.8mol的空气,并且保持反应釜内的压强为0.1MPa ;向反应釜内添加0.8mol的重铬酸钠,并进行不断搅拌,降低了反应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再向反应釜中滴加0.5mol的浓硫酸,且进行缓慢滴加,滴加时间为30分钟,并不断搅拌反应釜,滴加速度为50ml/s,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再将反应釜停止搅拌,并静置0.5天,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80°C,可以使得物料反应更加完全;再向反应釜内加入NaOH溶液,直至反应釜内的PH为7为止,其中NaOH溶液的浓度为30%,可以将反应釜中残留的酸性溶液中和,并生成盐,易于分离;再将溶液转移至精馏釜内,并将精馏釜内的温度加热到105°C,并不断搅拌精馏釜,可以将反应后的产品精馏分离出来;最后将加热后的溶液加热到150°C,并通过氮气赶气后,将赶气后的溶液冷却至50°C,结晶即可,可以将产品进一步地分离出来,提高了产品纯度。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生产工艺,使得工艺比较更加简单,易于控制,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可以将分离效果更好,提高了精馏的效率。实施例2先向反应釜内加入1.lmol的二甲苯溶液,后将0.6mol的对硝基甲苯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并且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温到65°C ;向反应釜内通入0.9mol的空气,并且保持反应釜内的压强为0.5MPa ;向反应釜内添加0.9mol的重铬酸钠,并进行不断搅拌,降低了反应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再向反应釜中滴加0.7mol的浓硫酸,且进行缓慢滴加,滴加时间为35分钟,并不断搅拌反应釜,滴加速度为60ml/s,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再将反应釜停止搅拌,并静置0.7天,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83°C,可以使得物料反应更加完全;再向反应釜内加入NaOH溶液,直至反应釜内的PH为7为止,其中NaOH溶液的浓度为31%,可以将反应釜中残留的酸性溶液中和,并生成盐,易于分离;再将溶液转移至精馏釜内,并将精馏釜内的温度加热到106°C,并不断搅拌精馏釜,可以将反应后的产品精馏分离出来;最后将加热后的溶液加热到153°C,并通过氮气赶气后,将赶气后的溶液冷却至55 °C,结晶即可,可以将产品进一步地分离出来,提高了产品纯度。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生产工艺,使得工艺比较更加简单,易于控制,提高了产品的纯度,可以将分离效果更好,提高了精馏的效率。实施例3先向反应釜内加入1.2mol的二甲苯溶液,后将0.8mol的对硝基甲苯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并且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温到70°C ;向反应釜内通入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硝基苯甲酰氯中间体的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向反应釜内加入1‑1.5mol的二甲苯溶液,后将0.5‑1mol的对硝基甲苯加入到二甲苯溶液中,并且将反应釜内的温度升温到60‑80℃;向反应釜内通入1‑1.2mol的空气,并且保持反应釜内的压强为0.1‑1.5MPa;向反应釜内添加0.8‑1.5mol的重铬酸钠,并进行不断搅拌;2)向步骤1的反应釜中滴加0.5‑1.2mol的浓硫酸,且进行缓慢滴加,滴加时间为30‑50分钟,并不断搅拌反应釜,滴加速度为50‑100ml/s;3)将步骤2中的反应釜停止搅拌,并静置0.5‑1天,并将反应釜内的温度保持在80‑90℃;4)向步骤3的反应釜内加入NaOH溶液,直至反应釜内的PH为7为止;5)将步骤4的溶液转移至精馏釜内,并将精馏釜内的温度加热到105‑110℃,并不断搅拌精馏釜;6)将步骤5中加热后的溶液加热到150‑160℃,并通过氮气赶气后,将赶气后的溶液冷却至50‑70℃,结晶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过学军,胡安胜,吴建平,高焰兵,戴玉婷,张军,刘长庆,徐小兵,黄显超,朱张,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