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3423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0 17:38
充气轮胎的胎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其通过利用橡胶包覆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地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帘线而得到;以及至少一个周向带束层,其通过利用橡胶包覆沿胎面周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帘线而得到,周向带束层位于倾斜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胎面表面设置有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和划分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与胎面接地端之间的肩部侧陆部。本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胎面表面的与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对应的位置位于肩部侧陆部内,并且周向带束层的两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与对应的肩部侧陆部的轮胎赤道侧端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是周向带束层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的一半的12%以上且22%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尤其涉及一种适合用于诸如卡车和公共汽车等的重载车辆的充气轮胎。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在偏行角施加于轮胎时增大作用于轮胎的侧向力来使得能够实现改善的操作稳定性的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车辆的高性能化,主要为了改善轮胎的侧向刚性,已开发了扁平化的轮胎。另一方面,轮胎的扁平率的降低使得负荷转动时的轮胎的直径增大,并且诱使轮胎带束的端部处开始分离,因而降低了轮胎的耐久性。对于用于抑制轮胎的直径增大的技术,已知提供了通过利用橡胶包覆大致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帘线而得到的一个或多个周向带束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这里,周向带束层在抑制归因于轮胎的内压或转动而导致在轮胎径向上突出的方面具有环箍效应(hoopingeffect),这抑制了轮胎直径的增大,因此改善了轮胎的耐久性。进行了增大周向带束层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宽度的尝试,从而通过增大胎面的刚性来防止轮胎的偏磨耗,以及通过抑制胎面的接地端侧的区域的直r>径增大来进一步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在轮胎的胎面上包括: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所述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通过利用橡胶包覆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地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帘线而得到;以及至少一个周向带束层,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带束层通过利用橡胶包覆沿胎面周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帘线而得到,所述周向带束层位于该倾斜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并且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包括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和划分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与胎面接地端之间的肩部侧陆部,其中胎面表面的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肩部侧陆部内,并且所述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与所述肩部侧陆部的轮胎赤道侧端之间的沿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03 JP 2013-0775131.一种充气轮胎,
所述充气轮胎在轮胎的胎面上包括:至少一个倾斜带束层,所述至少一
个倾斜带束层通过利用橡胶包覆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地延伸且彼此平行地
配置的多个帘线而得到;以及至少一个周向带束层,所述至少一个周向带束
层通过利用橡胶包覆沿胎面周向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帘线而得到,
所述周向带束层位于该倾斜带束层的轮胎径向内侧,并且
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表面包括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和划分于
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该周向槽与胎面接地端之间的肩部侧陆部,
其中胎面表面的与所述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对应的位置
位于所述肩部侧陆部内,并且
所述周向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端与所述肩部侧陆部的轮胎赤道
侧端之间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距离是所述周向带束层的沿轮胎宽度方向的
宽度的一半的12%以上且22%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接地端与轮
胎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相对于轮胎赤道与所述轮胎的转动轴线之间的距
离的减少率为大于0%且1.5%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