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包括盆栽茶苗,所述盆栽茶苗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上罩设有筒形罩壳;位于盆栽茶苗旁侧竖设有支撑杆,所述筒形罩壳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筒形罩壳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所述筒形纱网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该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需考虑更换茶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
技术介绍
假眼小绿叶蝴Empoasca vi Hs Gothe隶属半翅目(Hemiptera)叶?单科(Cicadellidae),是当前我国各主要茶区的头号茶树害虫。其主要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致使受害芽叶萎缩,芽梢生长停滞,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褐焦枯,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全年以夏秋茶受害最重。该虫虫体小,繁殖快,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严重,且已对多种类型的农药产生抗药性,生产上防治难度大。该虫生活史包括卵、1~5龄若虫及成虫。其具有虫体小(成虫体长仅2~3_),体壁薄(容易受外力损伤死亡),卵通常产于幼嫩茶梢韧皮部与木质部间,生长到三龄后移动迅速、并具有弹跳能力等特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茶树害虫,有必要对其开展各种室内试验。但当前开展假眼小绿叶蝉室内试验的虫源一般通过捕虫网从田间直接采集,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虫源数量和质量容易受季节、气候以及采集地农事操作等因素的影响。而室内饲养小绿叶蝉大多用离体茶树茶梢进行饲养,需不断更换茶梢,耗时费力,且更换过程中小绿叶蝉容易逃逸或死亡。已报道的饲养设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频繁更换茶梢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不方便,且并没有解决假眼小绿叶蝉室内产卵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包括盆栽茶苗,所述盆栽茶苗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上罩设有筒形罩壳;位于盆栽茶苗旁侧竖设有支撑杆,所述筒形罩壳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根据茶梢的生长角度或高度,可任意调节角度或高度;筒形罩壳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所述筒形纱网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进一步的,所述筒形罩壳后端设置有带纱网的后端盖;筒形罩壳外周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凸轴,所述凸轴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十字夹连接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筒形纱网与后端盖上的网纱均采用100目纱网,所述筒形纱网后端通过胶水与筒形罩壳前端粘结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简单,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需考虑更换茶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试验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筒形纱网构造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_盆栽茶苗、2-茶梢、3-筒形罩壳、4-支撑杆、5-筒形纱网、6_带绳、7-纱网、8-后端盖、9-环形凹槽、10-定位环、11-凸轴、12-十字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包括盆栽茶苗I,所述盆栽茶苗I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2上罩设有筒形罩壳3,其中筒形罩壳3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如透明pvc等),以便于饲养或试验过程中可以随时观察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活状态;茶梢2选择带有一芽两叶的茶梢;位于盆栽茶苗I旁侧竖设有支撑杆4,所述筒形罩壳3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4上并可沿支撑杆4上下移动;筒形罩壳3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5,所述筒形纱网5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6,其中盆栽茶苗采用2年以上树龄且生长良好的盆栽茶苗,在水肥管理得当时可以保证茶梢正常生长,同时确保假眼小绿叶蝉能正常的取食、生长、发育和产卵,完成整个生活史,无需考虑更换茶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本装置可以用于观察在特定饲养条件(如温湿度、光照周期)下,小绿叶蝉完成整个生活史所需要的时间或一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产卵量;也可用于农药生测试验中,假眼小绿叶蝉存活率观察,整个试验过程无需考虑更换茶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形罩壳3后端设置有带纱网7的后端盖8,后端盖的作用是方便接入或取出叶蝉,并且起通气作用,筒形罩壳3外周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9,所述环形凹槽9内设置有定位环10,所述定位环10上设置有凸轴11,所述凸轴11与支撑杆4之间通过十字夹12连接安装,松开十字夹12上用以锁紧凸轴11的螺钉可以调整筒形罩壳3的角度,松开十字夹12上用以锁紧支撑杆4的螺钉可以调整筒形罩壳3的高度,便于选定任意生长角度和高度的茶梢进行试验,透过透明筒形罩壳可以随时观察假眼小绿叶蝉的生活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形纱网5与后端盖上的网纱均采用100目纱网,所述筒形纱网5后端通过胶水与筒形罩壳3前端粘结固定。该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使用方法:先选好茶梢,然后将筒形罩壳3罩住茶梢后打开后端盖,接入叶蝉,接完叶蝉将后端盖盖回;同一盆盆栽茶苗上可以同时选取多个茶梢进行试验,每个茶梢配置一个独立的筒形罩壳。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盆栽茶苗,所述盆栽茶苗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上罩设有筒形罩壳;位于盆栽茶苗旁侧竖设有支撑杆,所述筒形罩壳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筒形罩壳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所述筒形纱网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罩壳后端设置有带纱网的后端盖;筒形罩壳外周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上设置有凸轴,所述凸轴与支撑杆之间通过十字夹连接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纱网与后端盖上的网纱均采用100目纱网,所述筒形纱网后端通过胶水与筒形罩壳前端粘结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包括盆栽茶苗,所述盆栽茶苗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上罩设有筒形罩壳;位于盆栽茶苗旁侧竖设有支撑杆,所述筒形罩壳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筒形罩壳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所述筒形纱网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该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无需考虑更换茶梢,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IPC分类】A01K67/033【公开号】CN204930034【申请号】CN201520685795【专利技术人】王定锋, 吴光远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9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假眼小绿叶蝉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盆栽茶苗,所述盆栽茶苗的其中一枝接有假眼小绿叶蝉的茶梢上罩设有筒形罩壳;位于盆栽茶苗旁侧竖设有支撑杆,所述筒形罩壳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杆上并可沿支撑杆上下移动;筒形罩壳前端设置有筒形纱网,所述筒形纱网的前端开口外周部穿设有用以绑扎收紧开口的带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锋,吴光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