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52155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及使用方法,通过一种自制的监测饲养管在活体茶树的茶芽上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饲养和观察,在大大提高叶蝉成活率的同时,减轻了饲养的工作量。并且由于这个监测饲养管的存在,限制了茶小绿叶蝉在活体茶树上的危害范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茶树的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易行,非常适合科研用途茶小绿叶蝉的饲养与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通过一种自制的监测饲养管在活体茶树的茶芽上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饲养和观察,在大大提高叶蝉成活率的同时,减轻了饲养的工作量。并且由于这个监测饲养管的存在,限制了茶小绿叶蝉在活体茶树上的危害范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茶树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简单易行,非常适合科研用途茶小绿叶蝉的饲养与相关研究。【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昆虫的生物防治
,特别涉及一种昆虫室内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茶小绿叶蝉属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总科,是我国茶园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这类害虫的若虫和成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茶树嫩茎部和叶片叶脉等部位的汁液,导致茶树生理失调,茶叶叶质变脆,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雌虫则将卵产于嫩茎韧皮部内,阻碍茶树的生长。在福建,每年五、六月和九、十月为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如无防治措施,可导致茶树顶部嫩梢全部枯死。小绿叶蝉卵长约为0.7mm,成虫体长在2到3mm之间,个体微小,且当小绿叶蝉生长到三龄后移动迅速,并具有弹跳的能力。小绿叶蝉体壁薄,施加少许外力便可导致其死亡,因此从野外捕捉完整活体进行观察有一定难度。目前,室内饲养小绿叶蝉多用离体茶树茶枝或者茶芽进行饲养。如从茶园剪取含嫩梢的茶枝带回室内插入水中,将小绿叶蝉放于茶枝上供其取食;或将虫放入装有新鲜茶芽或嫩叶片的指形管中进行饲养。前者对茶枝的消耗量大,且用水维持的茶枝提供的营养有限,导致饲养出的小绿叶蝉偏小;后者需频繁更换指形管及管内茶芽或嫩叶片,工作量大,且更换过程中小绿叶蝉容易逃走或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及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提供给茶小绿叶蝉更好的营养,减少饲养时的工作量,更真实更方便的观察茶小绿叶蝉生长发育及行为习惯,并可使其成活率大大提高,限制小绿叶蝉的活动范围有利于盆栽茶树的长期存活和和持续提供茶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其特征在于:管主体为一段两端开口的透明圆形玻璃管,玻璃管长7 cm,直径1.5cm,顶端作为通风口,用100目纱网封口,底端不作处理。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监测饲养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饲养的茶小绿叶蝉引入监测饲养管内,然后迅速套于盆栽茶树的一个茶芽上,监测饲养管底部用干燥棉花塞紧并固定在茶芽柄端硬枝上。其中,所述的茶树选取两年以上、茶芽生长快、芽数多的品种进行盆栽,通过适时施肥和修剪使茶树快速生长;当盆栽茶树开始大量抽芽,茶芽达到1.5-3cm时即可。用本方法饲养的小绿叶蝉可以是各个龄期的若虫,也可以是雌雄成虫,一般每笼放入的虫量不超过五头。当监测饲养管内茶芽长叶占据饲养管太多空间或茶芽受害严重时,则将茶枝从玻璃管内缓慢抽出,让在芽上取食的小绿叶蝉有时间离开茶芽,然后选取另一健康茶芽,继续饲养。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所用监测饲养管主体为圆形透明玻璃管,可进行全方位观察,十分方便; (2)采用活体植物饲养,便于观察的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小绿叶蝉生长所需的营养; (3)管内的茶芽可以长时间存活并生长,省去了频繁更换食物的工作量; (4)由于是管内饲养,限制了小绿叶蝉的危害范围,减轻了盆栽茶树的受害程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监测饲养管的构造图:1_纱网,2-圆形透明玻璃管,3-茶芽,4-小绿叶蝉,5-茶枝,6-棉花。图2为监测饲养管的实物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20个长7cm,直径1.5cm的两端开口的圆形透明玻璃管2 (图1),一端用100目纱网I(图1)封口,制成20个监测饲养管。选取初孵一龄小绿叶蝉若虫20头,放于监测饲养管中,每个监测饲养管放置一头。选取含茶芽较多的盆栽福云六号茶树放玻璃温室内,挑选1.5cm左右的茶芽3 (图1),剪去周围多余的茶枝和叶片形成图1所绘形状。然后将含有若虫的监测饲养管快速罩住茶芽,底部用棉花6 (图1)固定于茶枝5 (图1)上。玻璃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6-28°C,相对湿度60%-80%,自然光周期。结果显示,90%以上小绿叶蝉可以在监测饲养管内生存并羽化,从一龄到羽化平均需10天时间,此期间不需更换茶芽,监测饲养管内的茶芽在饲养期间仍能继续生长。实施例2 用实施例1中介绍的监测饲养管套在盆栽水仙茶树的3cm左右茶芽上饲养小绿叶蝉成虫,每管饲养一到两头。饲养过程在玻璃温室进行,温度26-28°C,相对湿度60%-80%,自然光周期。记录显示,管内茶芽平均供成虫取食6天后出现芽脱落现象,此时将茶芽从塞着棉花的管内缓慢抽出,让在芽上取食的小绿叶蝉有时间离开茶芽,然后选取另一健康茶芽套上此管,用棉花固定监测饲养管于硬枝上,仍可继续饲养。实施例3 取已性成熟的未交配小绿叶蝉雌雄成虫各5只,雌雄配对放入实施例1所述的监测饲养管中,每根管套于长约3cm盆栽水仙茶芽上,用棉花将监测饲养管底部与茶枝塞紧固定,然后观察各管内配对成虫的交配情况。此试验在玻璃温室进行,温度26-28°C,相对湿度60%-80%,自然光周期。记录显示,小绿叶蝉交配时间在17到24时,交配时长在30到150分钟。交配完毕后,每管成虫继续饲养三天让雌虫在茶芽上产卵,三天后将成虫取出,茶芽继续用监测饲养管套住。约7天后可以观察到茶芽上陆续有小绿叶蝉一龄若虫孵出。实施例4 取初孵一龄若虫20只,单头放入每支监测饲养管内,监测饲养管的制作与实施例1所述相同。在以薄膜大棚内放置六盆水仙茶树,选择约1.5cm的茶芽用上述含若虫的监测饲养管套住,管底部用棉花与茶枝塞紧固定进行若虫饲养。温度30-40°C,饲养10天,并且监测饲养管可受到阳光照射。记录显示,有超过40%的小绿叶蝉若虫可以成功羽化,从一龄到羽化约需7到9天时间。充分说明本方法饲养的小绿叶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其特征在于:管主体为一段两端开口的透明圆形玻璃管,玻璃管长7 Cm,直径1.5cm,顶端作为通风口,用100目纱网封口,底端不作处理。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茶小绿叶蝉监测饲养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待饲养的茶小绿叶蝉引入监测饲养管内,然后迅速套于盆栽茶树的一个茶芽上,监测饲养管底部用干燥棉花塞紧并固定在茶芽柄端硬枝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茶小绿叶蝉监测饲养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树选取两年以上、茶芽生长快、芽数多的品种进行盆栽,通过适时施肥和修剪使茶树快速生长;当盆栽茶树开始大量抽芽 ,茶芽达到1.5-3cm时即可。【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444635SQ201310402495【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7日【专利技术者】施龙清, 尤民生, 韩玉娟, 曾兆华, 林美强, 陈李林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其特征在于:管主体为一段两端开口的透明圆形玻璃管,玻璃管长7?cm,直径1.5cm,顶端作为通风口,用100目纱网封口,底端不作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龙清尤民生韩玉娟曾兆华林美强陈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