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险杠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2557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保险杠总成,包括保险杠本体,还包括保险杠支撑架,所述保险杠支撑架包括盒式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相对的两侧边缘分别垂直连接有远离所述支撑凸起延伸的固定板;所述支撑凸起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多组平行设置的支撑筋,每组所述支撑筋均延伸至与所述侧面连接的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且所述支撑筋与防撞梁或车身钣金搭接;离所述侧面较远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该保险杠总成可灵活适应对保险杠安装间隙面差的调整,并可防止使用过程中保险杠本体再次下沉,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外观品质,同时其整体结构稳定性好,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险杠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保险杠总成。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外观设计特征越来越多,保险杠总成件越来越重,现有的保险杠总成安装后多会出现因保险杠自重引起的整车外观品质变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车辆外表出现可见的间隙面差,严重影响了客户对于整车外观品质的满意程度。对于上述问题,在后期的整改中,往往通过修改保险杠局部特征,一般为加高局部型面,来弥补因保险杠自重引起的上部外观间隙变大的问题。但这种修改是不可逆的,保险杠模具按照上述修改成模后,保险杠的结构即确定,但不同车辆上出现的间隙往往存在一定差异,这种修改方式对于不同间隙面差调整的灵活性较差,模具修改过程中会存在很大风险。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寻求新的整改方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险杠总成,可有效弥补保险杠下沉引起的间隙面差,并便于针对不同大小的间隙进行调整,同时还可防止车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保险杠再次下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保险杠总成,包括保险杠本体,还包括保险杠支撑架,所述保险杠支撑架包括盒式的支撑凸起,所述支撑凸起相对的两侧边缘分别垂直连接有远离所述支撑凸起延伸的固定板;所述支撑凸起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多组平行设置的支撑筋,每组所述支撑筋均延伸至与所述侧面连接的所述固定板的表面上,且所述支撑筋与防撞梁或车身钣金搭接;离所述侧面较远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优选地,设有所述支撑筋的所述固定板的边缘还连接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延长板和/或与所述保险杠本体固定连接的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延长板上设有至少两组定位销孔,且其中一组所述定位销孔为腰型孔。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支撑架的内表面设有多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从设有所述支撑筋的所述固定板的边缘延伸至所述支撑凸起上与该固定板相对的一侧侧壁的末端。优选地,每组所述加强筋宽度为2mm~3mm,高度为3mm~5mm。优选地,所述支撑凸起为梯形凸起。优选地,所述支撑凸起上设有开口,两组所述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一对相对的边缘上。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支撑架为注塑成型的塑料件。优选地,所述保险杠支撑架为一组或多组,多组所述保险杠支撑架并排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保险杠总成,增加了与保险杠本体固定连接的保险杠支撑架,保险杠支撑架上的支撑筋与防撞横梁或车身钣金搭接,通过设置支撑筋的高度,可改变保险杠本体的固定高度,从而弥补间隙面差,对于不同车中间隙面差不同的情况,只需调整支撑筋的高度即可。同时,由于保险杠支撑架的支撑作用,保险杠本体在车辆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进一步下沉而产生更大的间隙面差。并且,支撑筋设置在支撑凸起和固定板上,呈L形延伸布置,可在两个垂直的方向对保险杠本体起到支撑的作用,保证保险杠装配的稳定性。另外,作为连接保险杆本体与防撞横梁或车身钣金的主体结构,支撑凸起采用盒式结构,具有较强的支撑强度和扭转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总成装配状态的第一断面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保险杠支撑架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保险杠支撑架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保险杠总成装配状态的第二断面图。其中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1-保险杠本体,2-保险杠支撑架;21-支撑凸起,22-固定板,23-支撑筋,24-延长板,25-加强筋;a-安装孔,b-定位销孔;A-防撞梁或车身钣金,B-间隙面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参考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保险杠总成,包括保险杠本体1,并增加了保险杠支撑架2,所述保险杠支撑架2包括盒式的支撑凸起21,所述支撑凸起21相对的两侧边缘分别垂直连接有远离所述支撑凸起21延伸的固定板22;所述支撑凸起21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多组平行设置的支撑筋23,每组所述支撑筋23均延伸至与所述侧面连接的所述固定板22的表面上,且所述支撑筋23与防撞梁或车身钣金A搭接;离所述侧面较远的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保险杠总成主要借助所述支撑筋23来调整保险杠本体1的固定高度,从而来弥补保险杠本体1装配过程中出现的间隙面差B,当不同车辆中的间隙面差B不同时,改变所述支撑筋23的高度即可。由于设置所述支撑筋23的保险杠支撑架2为独立件,因此方便所述支撑筋23的调整,而不影响保险杠本体1的结构,对间隙的调整更加灵活。并且,由于所述保险杠支撑架2的支撑作用,还可防止在车辆长期使用过程中,保险杠本体1再次下沉,有效地改善了车辆的外观品质。另外,所述支撑筋23设置在支撑凸起21的侧面上,并延伸至与所述侧面连接的固定板22上,使得所述支撑筋23呈L形,对所述保险杠本体1在两个垂直的方向都具有支撑作用,确保了支撑的稳定性。并且,对所述保险杠本体1和防撞梁或车身钣金A起主要连接作用的支撑凸起21为盒式结构,具有较强的支撑强度和扭转性能,进一步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支撑筋23的宽度优选为2mm~3mm,高度一般在3mm~10mm范围内调整,可适应不同间隙面差的要求。另外,每组所述支撑筋23在所述固定板22上延伸,优选延伸至所述固定板22远离所述支撑凸起21的边缘。进一步地,设置所述支撑筋23的所述固定板22的边缘还连接有延长板24,所述延长板24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板24优选设置在远离所述支撑凸起21的边缘,沿对应的所述固定板22延伸的方向延伸。所述延长板24与另一端的所述固定板22配合,在相对的两端对所述保险杆本体1起到固定的作用,以提高保险杠本体1的固定效果,便于通过所述支撑筋23对保险杠本体1的固定高度进行调整。具体地,所述延长板24和/或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固定连接的所述固定板22上均设有安装孔a,优选采用自攻螺钉或螺栓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固定连接。可选择地,所述延长板24和/或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固定连接的所述固定板22也可采用胶接或卡接的方式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板24上还设有至少两组定位销孔b,且其中一组所述定位销孔b为腰型孔,方便所述保险杠支撑架2装配时的定位。在本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参考图3,所述保险杠支撑架2的内表面设有多组加强筋25,所述加强筋25从设有所述支撑筋23的所述固定板22的边缘延伸至所述支撑凸起21上与该固定板22相对的一侧侧壁的末端,通过所述加强筋25的设置,加强了所述保险杠支承架2自身的强度,防止支撑过程中发生断裂。优选地,多组加强筋25平行设置。具体地,每组所述加强筋25的宽度优选为2mm~3mm,高度优选为3mm~5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凸起21优选为梯形凸起,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且具有较大的空间布置所述支撑筋2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凸起21上设有开口,两组所述固定板22分别设置在所述开口一对相对的边缘上。设置开口,去除一部分材料,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保险杠总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险杠总成,包括保险杠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险杠支撑架(2),所述保险杠支撑架(2)包括盒式的支撑凸起(21),所述支撑凸起(21)相对的两侧边缘分别垂直连接有远离所述支撑凸起(21)延伸的固定板(22);所述支撑凸起(21)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多组平行设置的支撑筋(23),每组所述支撑筋(23)均延伸至与所述侧面连接的所述固定板(22)的表面上,且所述支撑筋(23)与防撞梁或车身钣金搭接;离所述侧面较远的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险杠总成,包括保险杠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险杠支撑架(2),所述保险杠支撑架(2)包括盒式的支撑凸起(21),所述支撑凸起(21)相对的两侧边缘分别垂直连接有远离所述支撑凸起(21)延伸的固定板(22);所述支撑凸起(21)的其中一侧面上设有多组平行设置的支撑筋(23),每组所述支撑筋(23)均延伸至与所述侧面连接的所述固定板(22)的表面上,且所述支撑筋(23)与防撞梁或车身钣金搭接;离所述侧面较远的所述固定板(22)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支撑筋(23)的所述固定板(22)的边缘还连接有延长板(24),所述延长板(24)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可拆卸式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24)和/或与所述保险杠本体(1)固定连接的所述固定板(22)上均设有安装孔(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板(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星肖阳宋小宁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