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嗪类衍生物电子传输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668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结构式I的三嗪类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热稳定性、高发光效率、高发光纯度,可以用于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应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晶体管或有机光感受器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包括阳极、阴极和有机层,有机层包含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中的一层或一层以上,有机层中至少一层包含有如结构式I的化合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嗪类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 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为在两个金属电极之间通过旋涂或者真空蒸镀沉积 一层有机材料制备而成的器件,一个经典的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空穴传输层、发光 层和电子传输层。由阳极产生的空穴经空穴传输层跟由阴极产生的电子经电子传输层结合 在发光层形成激子,而后发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改变发光层的材料来 调节发射各种需要的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宽视角、低能耗、效率 高、薄、色彩丰富、响应速度快、适用温度范围广、低驱动电压、可制作柔性可弯曲与透明的 显示面板以及环境友好等独特优点,可以应用在平板显示器和新一代照明上,也可以作为 IXD的背光源。 自从20世纪80年代底专利技术以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已经在产业上有所应用,比如 作为相机和手机等屏幕,但是目前的0LED器件由于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因素制约其更广 泛的应用,特别是大屏幕显示器。而制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性能。另外由于0LED器件在施加电压运行的时候,会产生焦耳热,使 得有机材料容易发生结晶,影响了器件的寿命和效率,因此,也需要开发稳定高效的有机电 致发光材料。 在0LED材料中,由于大多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传输空穴的速度要比传输电子的速 度快,容易造成发光层的电子和空穴数量不平衡,这样器件的效率就比较低。三(8-羟基 喹啉)铝(Alq 3)自专利技术以来,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但是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它的电子迀移率 还是很低,并且自身会降解的内在特性,在以之为电子传输层的器件中,会出现电压下降的 情况,同时,由于较低的电子迀移率,使得大量的空穴进入到Alq 3层中,过量的空穴以非发 光的形式辐射能量,并且在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时,由于它发绿光的特性,在应用上受到了限 制。因此,发展稳定并且具有较大电子迀移率的电子传输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广泛 使用具有重大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三嗪类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电子传输化材料,其为具有如下 结构式I的化合物: 其中,&、R2、R3、心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原子、C1-C12的烷基、C1-C8的烷氧基、 C6-C30的取代或者未取代的芳基; L选自单键、C1-C6的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3-C30的取代或者未 取代的杂芳基; A 选自 0、S、Se、SO、S02。 优选地,&、R2、R3、心分别独立地选自C1-C8烷基、C6-C30的取代或者未取代的芳 基; L选自单键、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A 选自 0、S。 更优选地,&、R2、R3、心分别独立地选自于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丁 基、正己基、苯基、萘基、联苯基; L选自单键、苯环、联苯基。 进一步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三嗪类衍生物为下列结构式1-16的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三嗪类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光电子传输材料可以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 器件、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晶体管或有机光感受器领域。 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含阳极、阴极和有机层,有机层 包含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中的一层或一 层以上,其中所述有机层中至少有一层含有如结构式I所述的三嗪类衍生物的有机电致发 光电子传输材料: 其中H L、A的定义如前所述。 其中有机层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或者有机层为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 或者有机层为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或者 有机层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或者有机层为发光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优选地,其中如结构式I所述的三嗪类衍生物所在的层为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 层; 优选地,其中结构式I所述的三嗪类衍生物为结构式1-16的化合物; 如结构式I所述的三嗪类衍生物用于发光器件制备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 其他化合物混合使用;如结构式I所述的三嗪类衍生物可以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化合物, 也可以同时使用结构式I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为,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阳 极、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其中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中 含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进一步优选地,电子传输层或电子注入层中含有的化合物为结构 式1-16的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结构式I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层时也可以兼做电 子注入层。 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机层的总厚度为l-1000nm,优选50-500nm。 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使用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式I的化合物时,可以搭配使 用其他材料,如在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空穴阻挡层 中等,而获得蓝光、绿光、黄光、红光或者白光。 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所需材料具有很好的 空穴传输性能,能够有效地把空穴从阳极传输到发光层上。包括其它小分子和高分子 有机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咔唑类化合物、三芳香胺化合物、联苯二胺化合物、芴类化合 物、酞菁类化合物、六氰基六杂三苯(hexanitrilehexaazatriphenylene)、2, 3, 5, 6-四 氟-7, 7',8, 8' -四氰二甲基对苯醌(F4-TCNQ)、聚乙烯基咔唑、聚噻吩、聚乙烯或聚苯磺酸。 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具有很好的发光特性,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可见光的范围。可以含有如下化合物,包括但是不限于萘类化合物、芘类化合物、芴类化合 物、菲类化合物、屈类化合物、荧蒽类化合物、蒽类化合物、并五苯类化合物、茈类化合物、二 芳乙烯类化合物、三苯胺乙烯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咔唑类化合物、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呋 喃类化合物、金属有机荧光络合物、金属有机磷光络合物(如1^?丨、0心(:11、411)、聚乙烯咔 唑、聚有机硅化合物、聚噻吩等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混合 物使用。 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有机电子传输材料要求具有很好的电子传输性能,能 够有效地把电子从阴极传输到发光层中,具有很大的电子迀移率。除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结构式 I化合物外,还可以选择如下化合物,但是不限于此:氧杂恶唑、噻唑类化合物、三氮唑类化 合物、三氮嗪类化合物、三氮杂苯类化合物、喔啉类化合物、二氮蒽类化合物、含硅杂环类化 合物、喹啉类化合物、菲啰啉类化合物、金属螯合物(如A1 q3)、氟取代苯类化合物、苯并咪唑 类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注入层,可以有效的把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层 中,除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结构式I化合物外,主要选自碱金属或者碱金属的化合物,或选自碱土 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化合物或者碱金属络合物,可以选择如下化合物,但是不限于此:碱金 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碱金属的氧化物或者卤化物、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者卤化物、稀土 金属的氧化物或者卤化物、碱金属或者碱土金属的有机络合物;优选为锂、氟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嗪类衍生物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如下结构式I的化合物:其中,R1、R2、R3、R4分别独立地选自氢、氘原子、C1‑C12的烷基、C1‑C8的烷氧基、C6‑C30的取代或者未取代的芳基;L选自单键、C1‑C6的烷基、C6‑C3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3‑C30的取代或者未取代的杂芳基;A选自O、S、Se、SO、SO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锦海苏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道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