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727687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30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玻璃基底、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所述空穴注入层材质为高功函数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高折射率材料形成的混合材料,高功函数金属可提高器件的空穴注入能力,使空穴从阳极到达有机层的势垒降低,而金属氧化物在可见光范围内透过率较大,可提高出光效率,同时也具有空穴注入与传输作用,且易于成膜,使整个空穴注入层的成膜较均匀,平整,高折射率材料可有效降低光从有机层到达阳极的全反射概率,提高光出射,最终有效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987年,美国EastmanKodak公司的C.W.Tang和VanSlyke报道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中的突破性进展。利用超薄薄膜技术制备出了高亮度,高效率的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10V下亮度达到1000cd/m2,其发光效率为1.511m/W,寿命大于100小时。OLED的发光原理是基于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从阴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低未占有分子轨道(LUMO),而空穴从阳极注入到有机物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相遇、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将能量传递给发光材料,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激发态能量通过辐射失活,产生光子,释放光能。在传统的发光器件中,器件内部发光材料发出的光大约只有18%是可以发射到外部去的,大部分发出的光会以其他形式消耗在器件外部。研究发现,OLED光损耗大,一部分原因是玻璃和阳极界面之间存在折射率的差(如玻璃与ITO之间的折射率之差,玻璃折射率为1.5,ITO为1.8),光从ITO到达玻璃,就会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提供相应的玻璃基底,将玻璃基底清洗干燥后,在玻璃基底出光面上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阳极;在阳极上采用电子束蒸镀的方法制备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高功函数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高折射率材料按质量比为1∶0.05~0.3∶0.01~0.1的比例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高功函数金属的氧化物为二氧化镨、三氧化二镨、氧化钐或三氧化镱,所述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所述高折射率材料为氧化锆、氧化锌或氧化镁;所述电子束蒸镀的能量密度为10~100J/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提供相应的玻璃基底,将玻璃基底清洗干燥后,在玻璃基底出光面上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阳极;在阳极上采用电子束蒸镀的方法制备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高功函数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高折射率材料按质量比为1∶0.05~0.3∶0.01~0.1的比例形成的混合材料;所述高功函数金属的氧化物为二氧化镨、三氧化二镨、氧化钐或三氧化镱,所述金属氧化物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或五氧化二钒,所述高折射率材料为氧化锆、氧化锌或氧化镁;所述电子束蒸镀的能量密度为10~100J/cm2;在空穴注入层上依次蒸镀制备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金属阴极,最终得到所述有机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陆钢朱希平李朝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道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