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811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9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包含下述组分:镁、钛、卤素和内给电子体,所述的内给电子体包括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和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b;所述的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选自通式(Ⅰ)所示的芳亚胺化合物:。所述的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b选自通式(Ⅱ)所示的二醚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包含所述催化剂组分的催化剂以及预聚合催化剂。利用包含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催化剂组分的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高,所得聚合物不仅等规度较高,而且分子量分布较宽,从而所得聚合物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 及催化剂。
技术介绍
烯烃聚合催化剂可分为三大类: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 以及非茂金属催化剂。对于传统的丙烯聚合Ziegler-Natta催化剂而言,随着催化剂中 的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发展,聚烯烃催化剂也不断地更新换代。催化剂的研发从第一代的 TiCl3AlCl3/AlEt2Cl体系和第二代的TiCl3AlEt2Cl体系,到第三代的氯化镁为载体、单酯 或芳香二元酸酯为给电子体、硅烷为外给电子体的TiCl4 ?ED?MgCl2AlR3 ?ED体系以及新 开发的二醚类、二酯类为给电子体的催化剂体系,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催化聚合反应活 性以及所得聚丙烯等规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烯烃聚合,尤其是用于丙烯聚合的钛催化剂体系多以镁、钛、 卤素和给电子体作为基本成分,其中给电子体化合物是催化剂组分中必不可少的组分之 一,它对改变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等规度和结晶度,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 质量分布及聚合物的其他性能均有较大的影响。 目前,已公开了多种给电子体化合物,如一元羧酸酯或多元羧酸酯、酸酐、酮、单醚 或多醚、醇、胺等及其衍生物,其中较为常用的是芳香二元羧酸酯类,例如邻苯二甲酸二正 丁酯或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可参见美国专利US4784983。 本专利技术希望提供一种催化活性高、催化剂衰减慢、所得聚合物的等规度高和分子 量分布较宽的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催化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包含至少一种芳 亚胺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和至少一种二醚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所述催化剂组分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聚合催化剂,所述的预聚合催化剂包含所述的 催化剂组分与烯烃进行预聚合所得的预聚物。 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催化剂组分、催化剂或预聚合催化剂在烯烃聚合 反应中的应用。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包含 下述组分:镁、钛、卤素和内给电子体,所述的内给电子体包含至少一种芳亚胺型内给电子 体化合物a和至少一种二醚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b。其中,在所述的催化剂组分中,通式(I) 所示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01~20%,通式(II)所示的内给电子体 化合物b的重量百分含量为0. 01~20%。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其包含下述 组分: A.所述的包含至少一种芳亚胺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和至少一种二醚型内给电 子体化合物b的催化剂组分; B.作为助催化剂的有机铝化合物;和C.任选地,外给电子体组分,所述的外给电子体优选为有机硅化合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预聚合催化剂,其包含所述的催化 剂组分与烯烃进行预聚合所得的预聚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催化剂组分、催化剂或预聚合催 化剂在烯烃聚合反应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芳亚胺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改变了二醚型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催化 动力学行为,采用所述包含这两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复配形成的催化剂组分的催化剂,在 烯烃聚合反应,尤其是在丙烯聚合时,不仅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和衰减慢,而且所得聚合物 的等规度较高,分子量分布较宽,使得聚合物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 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 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 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包含 下述组分:镁、钛、卤素和内给电子体,所述的内给电子体包含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a和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b,其中,所述的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选自通式 (I)所示的芳亚胺化合物: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的通式(I)中,R1选 自C1~C2。的烷基、C6~C2。芳香基、C7~C2。芳烷基、C7~C2。烷芳基和C9~C2。稠环烃基; R2选自氢和C1~C2。烷基;R3-R7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原子、羟基、C1~C2。烷基、 C1~C2。烷氧基和C2~C12烯烃基,R3-R7基团间可任选地键接成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的通式(I)中,R1选自C1~C8烷基、苯基、取代苯基、苄基、萘基和喹啉基;R2选自氢和C1~C6烷基;R3-R7相同或 不同,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原子、羟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苯基、取代苯基和C2~ C6烯烃基,R3-R7基团间可任选地键接成环。 可用作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的芳亚胺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 于:2_(苯亚胺基)甲基-4-叔丁基苯酚、2_(苯亚胺基)甲基-4, 6-二叔丁基苯酚、2_(苯 亚胺基)甲基-4-氯苯酚、2-(苯亚胺基)甲基-4-氟苯酚、2-(苯亚胺基)甲基-4, 6-二 氯苯酚、2-(苯亚胺基)甲基-4-甲基苯酚、2-(苯亚胺基)甲基-4-异丙基苯酚、2-(苯 亚胺基)甲基苯酚、2_(苯亚胺基)甲基-4-苯基苯酚、2-(2, 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甲 基-4, 6-二甲基苯酉分、2-(2, 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甲基-6-苯基苯酉分、2-(2, 6-二异丙基 苯亚胺基)甲基-4-异丙基苯酚、2-( 丁亚胺基)甲基-4-叔丁基苯酚、2-( 丁亚胺基)甲 基-4, 6-二叔丁基苯酚、2-(己亚胺基)甲基-4-叔丁基苯酚、2-(己亚胺基)甲基-4, 6-二 叔丁基苯酚]、2-(辛亚胺基)甲基-4-叔丁基苯酚、2-(辛亚胺基)甲基-4, 6-二叔丁基 苯酉分、2-(2, 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甲基-4-叔丁基苯酸、2-(2, 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 甲基-4, 6-二叔丁基苯酚、2-(苯亚胺基)甲基-4, 6-二叔丁基苯酚、2-(苯亚胺基)甲 基-6-叔丁基苯酚、2-(2, 6-二异丙基苯亚胺基)甲基-4, 6-二甲基苯酚、2-(2, 6-二甲 基苯亚胺基)甲基-4-二叔丁基苯酚、2-(2, 6-二甲基苯亚胺基)甲基-4, 6-二叔丁基苯 酉分、N-(2-甲氧基-5-叔丁基苯亚甲基)-2, 6-二异丙基苯胺、N-(2-甲氧基-5-叔丁基苯 亚甲基)-2, 6-二甲基苯胺、2-(2, 6-二甲基苯亚胺基)甲基-4-甲氧基-6-叔丁基苯酚、 N-苯亚甲基-2, 6-二异丙基苯胺、2-(4-氯苯亚胺基)甲基-4, 6-二叔丁基苯酉分、N-对氯 苯亚甲基-2, 6-二异丙基苯胺、N_(4_叔丁基苯亚甲基)_2, 6-二异丙基苯胺、N-苯亚甲 基-2, 6-二甲基苯胺、N- (2, 4-二氯苯亚甲基)-2, 6-二甲基苯胺、N- (3, 5-二叔丁基苯亚 甲基)苯胺、N-(2,4,6-三氟苯亚甲基)-2,6_二甲基苯胺、[2-(2,3,4,5,6_五氟苯亚胺 基)甲基-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其包含下述组分:镁、钛、卤素和内给电子体,所述的内给电子体包括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和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b;其中,所述的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a选自通式(Ⅰ)所示的芳亚胺化合物:通式(Ⅰ)中,R1选自C1~C20烷基、C6~C20芳香基、C7~C20芳烷基、C7~C20烷芳基和C9~C20稠环烃基;R2选自氢和C1~C20烷基;R3‑R7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氢、卤素原子、羟基、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和C2~C12烯烃基,R3‑R7基团间可任选地键接成环;所述的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b选自通式(Ⅱ)所示的二醚化合物:通式(Ⅱ)中,R和R’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C1~C20烷基;RI~RIV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氢、C1~C20烷基、C1~C20环烷基、C6~C20芳香基、C6~C20烷芳基、C6~C20芳烷基、C9~C20稠环烃基和C2~C12烯烃基,RI~RIV间可任选地键接成环;n为0~10的整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高明智刘海涛马晶张晓帆陈建华李现忠李昌秀胡建军蔡晓霞马吉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