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051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8 19:37
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包括: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对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并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通过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以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所述晶圆处理方法使硅通孔的形成工艺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半导体制程中,能够将表面已形成有半导体器件的晶圆(Wafer)切割为多个芯片,之后再对各个芯片进行封装,以形成所需的集成电路或芯片器件。以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Wafer Level Chip Size Packaging, WLCSP)技术为例,对晶圆进行封装测试后再切割得到单个成品芯片,封装后的芯片尺寸与裸片完全一致。经晶圆级芯片尺寸封装技术封装后的芯片尺寸能够达到高度微型化,芯片成本随着芯片尺寸的减小和晶圆尺寸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不断减小,而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而目前的二维封装结构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芯片集成度需求,因此三维封装技术成为跨越芯片集成瓶颈的关键技术。基于娃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的三维堆叠技术是现有的三维封装技术中的一种,所述基于硅通孔的三维堆叠技术是提高芯片集成度的主要方法之一。现有的形成硅通孔结构的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器件层;使半导体衬底第一表面通过器件层与承载基底键合;在键合工艺之后,对所述半导体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在减薄工艺之后,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暴露出承载基底的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形成导电插塞。所述导电插塞即所形成的硅通孔结构,所述导电插塞用于使堆叠设置的半导体衬底之间能够实现电互连,从而使形成于半导体衬底表面的半导体器件能够构成集成电路。然而,现有形成硅通孔结构的工艺复杂,不利于缩减工艺时间、工艺成本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形成硅通孔的工艺简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提供承载基底,所述承载基底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到承载基底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提供待处理基底,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将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和承载基底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对所述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并且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通过所述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 ;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可选的,所述待处理基底包括:第二衬底、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层,所述器件层表面为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可选的,所述器件层包括:位于第二衬底表面的器件结构、以及位于第二衬底表面且包围所述器件结构的绝缘层。可选的,所述通孔的形成工艺包括: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开口底部的第二衬底,直至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为止;在暴露出绝缘层表面之后,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绝缘层,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表面为止。可选的,所述器件结构形成于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内。可选的,所述修边工艺包括:第一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第二修边工艺,在第一修边工艺之后、或在第一修边工艺的过程中进行,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完全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可选的,所述第二修边工艺去除定位标记表面的待处理基底,并形成相对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凹陷的修边侧壁。可选的,所述修边侧壁具有向待处理基底中心延伸的顶角,且所述顶角为直角。可选的,所述修边工艺采用刀具自待处理基底的边缘朝向中心进给,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可选的,所述刀具的转速为2000转/分钟?3000转/分钟,所述刀具的进给速度为5微米/秒?10微米/秒,所述进给的深度为400微米?750微米。可选的,所述掩膜层包括光刻胶层。可选的,所述掩膜层的形成工艺包括: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光刻胶膜;采用曝光工艺使所述光刻胶膜图形化,且所述曝光工艺通过暴露出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在所述曝光工艺之后,采用显影工艺去除部分光刻胶膜,以形成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的光刻胶层。可选的,所述掩膜层还包括位于待处理基底和光刻胶层之间的硬掩膜,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所述硬掩膜的材料为透明材料。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修边工艺之后,在形成掩膜层之前,对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减薄,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厚度减薄至预设厚度。可选的,所述预设厚度为3微米?400微米。可选的,所述键合工艺包括:将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压合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位于所述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进行退火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熔接于所述承载基底表面。可选的,还包括:在形成所述通孔之后,在所述通孔内填充满导电材料,在所述通孔内形成导电插塞。可选的,所述承载基底包括第一衬底,所述定位标记位于第一衬底表面,且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所述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或凹陷。可选的,所述定位标记相对于第一衬底表面凸起时,所述定位标记的材料为半导体材料或金属。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为5毫米?8毫米,所述第二距离为3毫米?5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中,在将承载基底与待处理基底表面键合之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修边工艺使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的同时,能够以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后续采用所述完全暴露的定位标记进行定位,能够形成图形和位置精确的掩膜层。所述掩膜层作为刻蚀待处理基底的掩膜,以形成通孔。由于通过所述修边工艺即能够暴露出所述定位标记,使得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被简化,节省工艺时间和工艺成本。其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被完全暴露,能够使所形成的掩膜层的位置和图形精确,则通过所述掩膜层刻蚀形成的通孔位置更准确。再次,由于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在采用所述修边工艺暴露出定位标记后,不会对待处理基底的器件区造成损害。此外,由于所述修边工艺能够精确地停止于定位标记表面,因此不会损伤所述定位标记,能够使暴露出的定位标记图形形貌精确。【附图说明】图1至图4是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至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晶圆处理过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形成硅通孔结构的工艺复杂,不利于缩减工艺时间、减少工艺成本。经过研究发现,在减薄半导体衬底之后,需要采用刻蚀工艺自半导体衬底的第二表面进行刻蚀,以此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然而,形成所述通孔的工艺较为复杂。如图1至图4所示,是在半导体衬底和器件层内形成通孔的过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提供半导体衬底100和承载基底2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一表面110具有器件层101,所述半导体衬底100第一表面110通过器件层101与承载基底200键合,所述承载基底200与器件层101相接触的表面具有定位标记201。请参考图2,在半导体衬底100的第二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晶圆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承载基底,所述承载基底具有第一表面,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具有定位标记,所述定位标记到承载基底的边缘具有第一距离;提供待处理基底,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第一表面、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待处理基底具有器件区、以及包围器件区的边缘区;将所述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待处理基底的第一表面键合,所述待处理基底和承载基底的边缘重合,且所述定位标记位于待处理基底的边缘区内;对所述待处理基底进行修边工艺,所述修边工艺使所述待处理基底的半径减小第二距离,暴露出部分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并且完整暴露出承载基底第一表面的定位标记,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通过所述定位标记的定位,在待处理基底的第二表面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内具有暴露出部分待处理基底第二表面的开口;以所述掩膜层为掩膜,刻蚀所述开口底部的待处理基底,直至暴露出承载基底的第一表面为止,在待处理基底内形成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林波刘尧陈福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