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滴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9847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通液管(2)和一胶管(4),通液管(2)中央具有一进液孔(1),侧部开设有出液孔(3),出液孔(3)与进液孔(1)相通,胶管(4)的一部分套置在通液管(2)上,并使出液孔(3)位于其内。(*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滴漏装置,尤其是一种专用于诸如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之类的集吹制塑料容器、灌装液剂、容器封口于一机的液体包装机的灌装液剂通道上的防滴漏装置。上面所述液体包装机具有将容器型坯吹胀成型和对吹胀成型后的容器内灌装液剂以及对灌装液剂后的容器进行封口的集多工位于一机之功能,由于具有这种功能的液体包装机的灌液针设置在可对容器型坯吹胀成型的吹针的容腔内构成复合吹针,专利号为01244706.4所公开的便是一种结构形式的复合吹针。吹针的作用是将无菌空气吹入夹持在模具内的塑料型坯,使瓶子之类的型坯吹胀成型,紧接着由灌液针伸出吹针容腔对瓶体内灌注液剂,灌满后由封口机构进行封口。而灌液针向容器内所灌之液剂是依序通过输液管路、连接头引入灌装板上的通液腔,最终进入灌液针的管腔来实现的。当灌液针对瓶子之类的容腔内完成灌液后,由于灌液针的出液口处往往余留有液滴,液滴极易下淌,下淌后的液滴会沾污到待吹胀容器的型坯上,影响吹胀成型效果,而且液滴下淌对于卫生要求、工艺要求都是不允许的。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防滴漏装置,它可以避免液体包装机的灌液针在灌毕后出现的滴漏现象。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防滴漏装置,它包括一通液管2和一胶管4,通液管2中央具有一进液孔1,侧部开设有出液孔3,出液孔3与进液孔1相通,胶管4的一部分套置在通液管2上,并使出液孔3位于其内。本技术的防滴漏装置,当安装在液体包装机的灌液机构的灌装液剂通道上,便可避免灌液针在停灌时出现滴液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滴漏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防滴漏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设置于液体包装机的灌液机构的灌装板11上的实施例图。图4为本技术处于灌液时的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处于停灌时的状态图。本技术在将胶管4的一部分粘固或扎固于通液管2上后,将通液管2连带胶管4塞入液体包装机的灌液机构的灌装板11上的通液腔12内,而通液管2的一部分露裸于通液腔12之腔口外,并将其与通液腔12的腔口实行密封焊接。在露裸于通液腔12外的通液管2上接续输送液剂的管路,由该管路将液剂引入进液孔1,再经出液孔3引出,抵达胶管4,然后由胶管4呈膨胀状态下将液剂引入通液腔12。本技术的通液管2上分别形成有鳍片10、连接头9、螺纹8、凸缘7、排液凹腔6、管头5,鳍片10、连接头9、螺纹8位于通液管2的一端,凸缘7位于通液管2的中部,排液凹腔6、管头5位于通液管2的另一端。鳍片10的作用是利于提高输送液剂的管路与通液管2的连接牢固度;连接头9和螺纹8的作用可便于本技术的通液管2与通液腔12实行螺固,这样只要将螺纹8与通液腔12的螺牙13两者相配,从而无须以焊接形式将通液管2与通液腔12固定;凸缘7可便于胶管4与通液管2的固定;排液凹腔6的作用是利于在进液时的通液管2的管壁与胶管4之间形成膨胀腔。本技术的管头5的形状呈圆台状,也可以呈圆锥状,这种形状的管头5既能利于与胶管4配合,又能在胶管4呈膨胀状态下,使来自排液凹腔6之液剂通过。本技术的鳍片10、连接头9、螺纹8、凸缘7、排液凹腔6、管头5在通液管2上一体加工。本技术是这样来设置于液体包装机的灌液机构的灌装板11上的,如图3所示,在灌装板11上具有若干个通液腔12,每个通液腔12的进液端设置本技术防滴漏装置,而出液端则连接由吹针14、灌液针15构成的复合吹针,且灌液针15的针管腔16与通液腔12相通。待胶管4套固于通液管2的凸缘7上后,通过连接头9上的螺纹8与灌装板11的通液腔12的进液端处的螺牙13旋配,从而使本技术设置于灌装板11上。如图4所示,当液体包装机的吹气机构的吹针14对位于其下方的瓶子之类的塑料容器型坯吹胀成型后,由传动机构使灌装机构的灌装板11下移,迫使灌液针15自吹针14的容腔内向外伸出,并对准吹胀成型后的待灌容器灌入液剂,液剂由输液管路进入通液管2的通液孔1,再从出液孔3中排出,在压力的作用下,胶管4向外膨胀,使液剂进入通液腔12,直至引入管液针15之针管腔16。在通液过程中,由于液剂输送中的压力作用,使排液凹腔6部位的胶管4处形成膨胀腔17,且液剂充满于该膨胀腔17内。而当灌液针15完成了对容器的灌液后,由于液剂输送被停止,液剂输入端失压,从而使先前处于膨胀状态的胶管部分收缩并贴至通液管2的腔壁上,出现如图5所示的膨胀腔17消失后的状况,在这种状态下,通液腔12内出现负压,使先前存留在灌液针15的针管腔16腔口处的液滴18被吸回针管腔16内,不致其下滴。权利要求1.一种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通液管(2)和一胶管(4),通液管(2)中央具有一进液孔(1),侧部开设有出液孔(3),出液孔(3)与进液孔(1)相通,胶管(4)的一部分套置在通液管(2)上,并使出液孔(3)位于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通液管(2)上分别形成有鳍片(10)、连接头(9)、螺纹(8)、凸缘(7)、排液凹腔(6)、管头(5),鳍片(10)、连接头(9)、螺纹(8)位于通液管(2)的一端,凸缘(7)位于通液管(2)的中部,排液凹腔(6)、管头(5)位于通液管(2)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头(5)的形状呈圆台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滴漏装置,其特征在于鳍片(10)、连接头(9)、螺纹(8)、凸缘(7)、排液凹腔(6)、管头(5)在通液管(2)上一体加工。专利摘要一种专用于诸如医药、化工、食品饮料之类的集吹制塑料容器、灌装液剂、容器封口于一机的液体包装机的灌装液剂通道上的防滴漏装置,它包括一通液管和一胶管,通液管中央具有一进液孔,侧部开设有出液孔,出液孔与进液孔相通,胶管的一部分套置在通液管上,并使出液孔位于其内。本技术的优点是当安装在液体包装机的灌液机构的灌装液剂通道上,便可避免灌液针在停灌时出现滴液现象。文档编号B65B39/00GK2546343SQ0226266公开日2003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庞钧天, 徐文良 申请人:常熟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钧天徐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