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6809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是对塑料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开合模、锁模、机构的改进。包括:固定板25、导轨架13、导向轨12、左、右模板2、37、一对开合模油缸34、两对同步装置,特点是:它还包括锁模油缸1和旋转油缸3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模具的安装及中空制品的取出方便、能确保中空制品合缝处质量、提高开合模速度和作业效率、节省能耗、降低单个中空制品单位成本、缩小整机体积等优点。(*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是对塑料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开合模、锁模机构的改进。目前,塑料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开合模、锁模机构的左、右模板之间通常存在二~四根拉杆,而且还有一块导向板。各拉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左模板和导向板上,右模板则在拉杆上移动。其开合模和锁模动作都由一个开合模、锁模油缸来实现的,这种开合模、锁模机构主要存在的不足是:一,由于有拉杆的存在,使模具的安装及中空制品的取出极为不便;二,锁模力小且模具受力不均匀,致使制品合缝线处质量较差;三,由于开合模、锁模动作都由一个油缸来实现,因而油缸的缸径必须足够大,相应地所需油量也大,造成开合模动作慢,循环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能耗大,单个中空制品成本高;四,由于拉杆和导向板的存在,使整个机构的体积增大。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模具的安装及中空制品的取出极为方便、能确保中空制品合缝处质量、开合模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能耗小、能有效降低单个中空制品成本以及小化体积的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包括:固定板25、导轨架13、导向轨12、左、右模板2、37、一对开合模油缸34、两对同步装置,特点是:它还包括锁模油缸1和旋转油缸39,锁模油缸1包括缸体、油腔4、5、油孔3、6、活塞杆11、联接凸块9,缸体与左模板2相固,油腔4、5分别位于缸体内的后部和中部,油孔3、6于缸体上,并分别与油腔4、5相通,活塞杆11位于缸体内,联接凸块9位于活塞杆11的顶端;旋转油缸39包括座壳31、固定盖33、旋转限位块32、旋转活塞42、扇形腔10、油腔29、28、油孔40、38、旋转行程块30、锁牙26、固定轴27,座壳31由固定盖33固定在右模板37上,旋转限位块32固定在座壳31上,旋转活塞42置于座壳31内,二者间隙配合,扇形腔10位于旋转活塞42中部,油腔29、28由旋转限位块32在扇形腔10上分隔而成,油孔40、38于座壳31上,并分别与油腔28、29相通,旋转行程块30、锁牙26固定在旋转活塞42上,固定轴27穿过旋转活塞42的内孔与座壳31螺固。-->本技术由于作了上述改进,从而省掉了拉杆和导向板,便利了模具的安装及中空制品的取出;由于增设了锁模油缸和旋转油缸,确保了中空制品合缝处的质量;改变了以往的开合模、锁模都由一个油缸来完成的状况,从而提高了开合模的速度和作业效率,节省能耗,有效地降低了单个中空制品的单位成本和缩小了整机的体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图1的A-A剖视图。本技术的导轨架13与固定板25相固,导向轨12于导轨架13上,左、右模板2、37通过直线导轨副41在导向轨12上相向移动。本技术的开合模油缸34置于油缸托架35上,其一端由油缸连接块43与右模板37相连接,其另一端则通过油缸活塞15并加移动拉模块14与左模板2连接。由于开合模油缸34有二只,故二只开合模油缸34分别连接在左、右模板2、37两侧,二只开合模油缸34同步工作。本技术的同步装置分别包括:齿轮座18、齿轮19、两对齿条套17、齿条16、20、齿条调节圈21,齿轮座18固定在导轨架13上,齿轮19、齿条套17设在齿轮座18上,齿条16的一端设在齿轮座18内,与齿轮19啮合,另一端与左模板2连接,齿条20的一端设在齿轮座18内,与齿轮19啮合,另一端与齿条调节圈21连接,该齿条调节圈21通过销钉22与齿条拉动块23连接,齿条拉动块23固定在右模板37上。当左、右模板2、37在导向轨12上相向滑动时,便带动齿条16、20运动。由于由上述结构所构成的同步装置有二对,故二对同步装置分别连接在左、右模板2、37的两侧,二对同步装置同步工作。本技术的锁模油缸1的缸体由其缸盖45而与左模板2固定,为了防止锁模油缸1的活塞杆11出现旋转,故在活塞杆11上开有键槽46,在此键槽46内销入防旋块8。由于本技术的锁模油缸1有四只,故与其相配的旋转油缸39也有四只,四只锁模油缸1和四只旋转油缸39构成四对锁模装置。旋转活塞42上的扇形腔10与座壳31中部的活塞座孔7组成一封闭的油腔,该封闭的油腔由旋转限位块32分隔为二,即分隔成油腔28、29。旋转油缸39的旋转活塞42外圆与座壳31内圆间隙相配,旋转活塞42的内孔与固定轴27的表面间隙相配,旋转活塞42由固定轴27轴向地与座壳31螺纹连接,并留有轴向间隙,以使旋转活塞42能自由旋转,同时通过固定盖33压紧固定轴27,以防止其旋转。-->本技术的联接凸块9上有凹腔44,·凹腔44的形状与锁牙26相配。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开合模、锁模的,首先将所需的中空成型模具安装在左、右模板2、37上。自与开合模油缸34的油孔36、24相通的油泵向开合模油缸34的油孔36供油,油孔24便回油,使开合模油缸34的油缸活塞15向缸体内回缩,由于开合模油缸34二端分别与左、右模板2、37相铰接的,因而当油缸活塞15向缸体内回缩时,使左、右模板2、37通过固定在左、右模板2、37下端的两对同步装置的齿条16向中间移动,带动齿轮19,进而由齿轮19带动齿条20,最后由齿条20带动右模板37移动。在左、右模板2、37作相向运动时,便可实现二者的相向同步合模动作;此时,当安装在左、右模板上的中空成型模具即将闭合时,也即锁模油缸1的活塞杆11上的联接凸块9进入旋转油缸39的旋转活塞42内,此时右模板37触及塑料挤出吹塑成型机的行程开关,使其发出信号,使开合模油缸34的油孔36停止向缸体内进油,并使油孔36、油孔24同时直通油箱。此时,旋转油缸34的油孔40进油,油孔38回油,从而推动旋转油缸39的旋转活塞42旋转90度,使旋转活塞42上的锁牙26与锁模油缸1的活塞杆11上的联接凸块9相扣,即锁牙26进入联接凸块9的凹腔44,此时,由于防旋块8的作用,活塞杆11不会出现旋转,由于旋转行程块30被限定在座壳31的限位腔47内旋转,并触及塑料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行程开关,从而发出信号,一经信号发出,便由油孔6向油腔5内进入高压油,同时油腔4内的油自油孔3回入油箱,使锁模油缸1的活塞杆11向内收缩,从而实现高压锁模,此时即行吹制塑料中空制品。制品吹制结束后,油孔6停止向油腔5内进油,此时,油孔6和油孔3与油箱直通。与此同时,油孔24进油,油孔36回油,使开合模油缸34的油缸活塞15向外推出,实现左、右模板2、37相向同步微开一段距离后即停止向油孔24进油;油孔38进油,油孔37回油,从而推动旋转油缸39的旋转活塞42反向旋转90度,使旋转活塞42上的锁牙26与锁模油缸1的活塞杆11上的联接凸块9脱扣,即锁牙26离开联接凸块9的凹腔44,一经二者错开,便告旋转到位,旋转到位后,由塑料挤出吹塑中空成型机的行程开关发出信号,由油孔24进油,油孔36回油,使开合模油缸34的油缸活塞15向外推出,实现左、右模板2、37相向同步运动,直至开模到位,从而完成一个开合模的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包括:固定板(25)、导轨架(13)、导向轨(12)、左、右模板(2)、(37)、一对开合模油缸(34)、两对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锁模油缸(1)和旋转油缸(39),锁模油缸(1)包括缸体、油腔(4)、(5)、油孔(3)、(6)、活塞杆(11)、联接凸块(9),缸体与左模板(2)相固,油腔(4)、(5)分别位于缸体内的后部和中部,油孔(3)、(6)于缸体上,并分别与油腔(4)、(5)相通,活塞杆(11)位于缸体内,联接凸块(9)位于活塞杆(11)的顶端;旋转油缸(39)包括座壳(31)、固定盖(33)、转限位块(32)、旋转活塞(42)、扇形腔(10)、油腔(29)、(28)、油孔(40)、(38)、旋转行程块(30)、锁牙(26)、固定轴(27),座壳(31)由固定盖(33)固定在右模板(37)上,旋转限位块(32)固定在座壳(31)上,旋转活塞(42)置于座壳(31)内,二者间隙配合,扇形腔(10)位于旋转活塞(42)中部,油腔(29)、(28)由旋转限位块(32)在扇形腔(10)上分隔而成,油孔(40)、(38)于座壳(31)上,并分别与油腔(28)、(29)相通,旋转行程块(30)、锁牙(26)固定在旋转活塞(42)上,固定轴(27)穿过旋转活塞(42)的内孔与座壳(31)螺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拉杆开合模、锁模机构,包括:固定板(25)、导轨架(13)、导向轨(12)、左、右模板(2)、(37)、一对开合模油缸(34)、两对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锁模油缸(1)和旋转油缸(39),锁模油缸(1)包括缸体、油腔(4)、(5)、油孔(3)、(6)、活塞杆(11)、联接凸块(9),缸体与左模板(2)相固,油腔(4)、(5)分别位于缸体内的后部和中部,油孔(3)、(6)于缸体上,并分别与油腔(4)、(5)相通,活塞杆(11)位于缸体内,联接凸块(9)位于活塞杆(11)的顶端;旋转油缸(39)包括座壳(31)、固定盖(33)、转限位块(32)、旋转活塞(42)、扇形腔(10)、油腔(29)、(28)、油孔(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良肖云才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同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