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车的车架,尤其涉及一种能单手收折的车架。
技术介绍
儿童车在车架构造的设计上,为了满足消费者所需实用性及携带的方便性,儿童车一般都会设计成可收合的型态,使得在使用状态时可以张开成婴儿车的型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以方便收藏或携带。 一般的儿童车折叠时都是将相互枢接的前、后脚及侧扶手互相收折,在收折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双手进行操作;然而,只有一个成年人照顾婴儿时,且当不需要使用儿童车并将婴儿从儿童车中抱出时,一方面要抱着婴儿,另一方面又要双手进行操作,操作十分麻烦,而且在操作过程中不容易抱紧婴儿,对婴儿来说十分危险。 基于上述的不足,需要一种能单手收折,折叠简单,使用方便的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单手收折,折叠简单,使用方便的车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架包括一对侧架及连接于两侧架之间的车架收合机构,所述侧架包括前脚、后脚及车手,所述前脚的上端与所述车手的一端呈向下转动地连接,所述后脚的上端与所述车手枢接;所述车架收合机构包括收合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侧架及连接于两侧架之间的车架收合机构,所述侧架包括前脚、后脚及车手,所述前脚的上端与所述车手的一端呈向下转动地连接,所述后脚的上端与所述车手枢接;所述车架收合机构包括收合座及四根底管,四根所述底管呈放射状地设置于所述收合座的周围且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收合座,四根所述底管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脚及后脚;所述底管水平展开后,所述收合座限制所述底管向上转动;向上拉动所述收合座,所述收合座带动所述底管向下转动,进而使所述前脚及后脚向所述收合座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侧架及连接于两侧架之间的车架收合机构,
所述侧架包括前脚、后脚及车手,所述前脚的上端与所述车手的一端呈向下转
动地连接,所述后脚的上端与所述车手枢接;所述车架收合机构包括收合座及
四根底管,四根所述底管呈放射状地设置于所述收合座的周围且一端分别枢接
于所述收合座,四根所述底管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前脚及后脚;所述底管
水平展开后,所述收合座限制所述底管向上转动;向上拉动所述收合座,所述
收合座带动所述底管向下转动,进而使所述前脚及后脚向所述收合座靠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还包括侧连杆,所述侧连杆
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脚的靠上端,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脚的靠下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连杆及底管分别与所述后脚枢
接的枢接中心轴呈同轴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还包括一后连杆组,所述后
连杆组可折叠地设置两所述后脚间,且所述后连杆组的上端或\\和下端与两所述
后脚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组包括一对后连杆,所述
后连杆呈交叉状且中部相互枢接,且同位于上端或\\下端的所述后连杆的末端滑
动地枢接于所述后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连杆与所述后脚之间至少设有
两个转接件,两所述转接件设置于所述后连杆的上端或下端,所述转接件滑动
地套接于所述后脚,所述转接件具有枢接部,所述枢接部枢接于所述后连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后连杆的下端的转接件固
定地连接于所述后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的上端与所述车手的一端之
间设有枢接组件,所述枢接组件包括上关节及与所述上关节枢接的下关节,所
述上关节具有容置腔,且在所述容置腔内延伸出一舌片,所述下关节具有容置
槽,所述下关节容置于所述容置腔且所述舌片插入于所述容置槽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与所述底管之间设有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前脚枢接,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