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机构的飞行器。其技术放方案为:飞行器主要包括漂浮板和飞行器的主体,漂浮板固定在主轴上,主轴穿过主体内部的压缩汽缸,并延伸出主体,汽缸的活塞固定在主轴上;主体的外围设有若干压缩量不同且相互连通的空气压缩机;主体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空气压缩机的发动机和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储气罐,且主体上还开设有与储气罐相连通的喷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空气压缩机提供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而无须使用航空燃油,相对目前的飞行器,其飞行时的重量可大大降低,且消除了由于携带大量航空燃油而存在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
,特指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机构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人类发展的历史中,许多国家的各个不同的时代都曾有过目击UFO(不明飞行物)事件的报道,其中大多数目击者所描绘的UFO都为一种碟形飞行器,这与目前人们已经使用或正在发展的飞行器大不相同。其广泛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爱好者兴趣,并且许多人在此基础上也设计出各类的飞行器。但设计的飞行器多数仍为单一的碟形,这种单一碟形的飞行器,由于其没有外设的机翼,仅仅依靠飞行器本身提供飞行时的悬浮力是很难保持平稳飞行的,即使可以飞行,其需要较大的飞行动力,并且其飞行效果并不理想。另一个方面,现有的飞行器的动力机构仍主要采用的目前通用的涡轮发动机,其工作时需要大量的航空燃油。这样一来就大大的增加了飞行器自身的重量,并且由于飞行器飞行时需要克服这些重量而白白浪费了能量。同时由于飞行时燃油消耗很快,使得许多无法携带足够燃油的轻型飞行器不能做远距离飞行,给此种飞行器带来一定的局限。最后,由于现有飞行器携带有大量的航空燃油,而航空燃油燃烧性能很好,这就使得飞行器自身存在一定潜在危险,特别是在飞行器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时,其对地面设施造成的危害程度大大超过其本身的损失,例如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世贸大厦的倒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撞向世贸大厦的飞机携带的大量航空燃油倾泻引起世贸大厦的燃烧而造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产品中存在的缺点的、利用空气压缩机作为动力机构的飞行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飞行器主要包括漂浮板和飞行器的主体,漂浮板固定在主轴上,主轴穿过主体内部的压缩汽缸,并延伸出主体,汽缸的活塞固定在主轴上;主体的外围设有若干压缩量不同且相互连通的空气压缩机;主体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空气压缩机的发动机和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储气罐,且主体上还开设有与储气罐相连通的喷气口。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包括初级压缩机、中级压缩机和高级压缩机三个结构相同的空气压缩机,其中初级压缩机的排气口与中级压缩机的进气口相通,中级压缩机的排气口与高级压缩机的进气口相通,高级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气罐连通。初级压缩机包括盖板、外环、内环和底板,且内环置于外环中间,盖板与底板分别盖设在外环和内环的上下端面,且盖板、外环、内环和底板形成一密闭的环行槽;在内环的外环面上固定有逼压板,在环行槽内设有“十”字形的挡板,此挡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之固接的圆柱体嵌入盖板同底板上开设圆孔内,在与挡板固接的圆柱体上安装有弹簧复位装置。在主体的上面、漂浮板的下面还设有一次漂浮板,次漂浮板固定在主轴上。储气罐上还设有缓冲阀。本专利技术利用空气压缩机提供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而无须使用航空燃油,相对目前的飞行器,其飞行时的重量可大大降低,且消除了由于携带大量航空燃油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其采用逐步压缩空气的方式不仅可以得到压力很大的压缩气体,并且可以避免直接压缩时气体产生的高温,使气体压缩率更大。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空气压缩机采用的是一种圆环状的压缩结构,其可以提供相对目前压缩机更长的压缩空间,增大气体压缩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气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空气压缩机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见附图1,本专利技术主要由漂浮板1和飞行器的主体2构成,其中漂浮板1固定在主轴21的顶端,主轴21穿过主体2内部一压缩汽缸22并延伸出主体2,汽缸22的活塞固定在主轴21上;主体2呈一圆蝶状,其外围设有若干空气压缩机3,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三个空气压缩机初级压缩机31、中级压缩机32和高级压缩机33,其中初级压缩机31的排气口与中级压缩机32的进气口相通,中级压缩机32的排气口与高级压缩机33的进气口相通,发动机4带动这三个圆盘空气压缩机工作,空气一级一级的被逐步压缩后进入贮气罐5。在主体2的上面、漂浮板1的下面还设有一次漂浮板11,次漂浮板11同样固定在主轴21上。初级压缩机31、中级压缩机32和高级压缩机33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初级压缩机31为例具体说明其结构见附图2、3,此空气压缩机包括盖板311、外环312、内环313和底板314,且内环313置于外环312中间,盖板311与底板314分别盖设在外环311和内环313的上下端面,且盖板311、外环312、内环313和底板314形成一密闭的环行槽,此环行槽即为空气压缩机的压缩槽。在内环313的外环面上固定有逼压板316,在环行槽内设有“十”字形的挡板315,此挡板315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之固接的圆柱体3151、3152嵌入盖板311同底板314上开设圆孔内,并且挡板315可绕圆柱体3151、3152转动。为了安装挡板315,外环312在挡板315安装位置处向外形成一圆弧状凸耳3111,挡板315转动时,挡板外侧壁旋转路径刚好与凸耳3111的内壁吻合,以保证空气压缩时环行槽的密闭性。为了使挡板315在压缩气体压力推动下不会转动以及挡板315被逼压板316推动后会复位,在与挡板315固接的圆柱体3151、3152上安装有一弹簧复位装置,通过此弹簧复位装置使挡板315压缩气体压力推动下不会转动以及挡板315被逼压板316推动后会复位。其工作时,由发动机带动内环313旋转,从而带动固定在内环313上的逼压板316沿环行槽旋转,逼压板316在旋转时将压缩其与前方挡板315之间的空气,并将压缩的气体将通过排气口318排出,而逼压板316后面的空腔将通过进气口317吸入空气。当逼压板316与挡板315重合时,挡板315将在逼压板316的推动下旋转,实现两者之间的交错,然后开始再次循环压缩。下面通过本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启动发动机后,发动机同时带动空气压缩机初级压缩机31、中级压缩机32和高级压缩机33工作,其中中级压缩机32和高级压缩机33工作与上述的初级压缩机31工作相同这里不在一一赘述。中初级压缩机31压缩后的气体进入中级压缩机32内再次进行压缩,同样的道理,中级压缩机32将经初级压缩机压缩的气体再次压缩后进入高级压缩机33内,最后高级压缩机再次对气体进行压缩后,气体进入贮气罐5。当储气罐5内的气体达到一定的压力时,本专利技术就可以实现升空,其升空时依靠以下动力一是压缩汽缸22上部充满压缩气体,推动活塞23向下运动,由于活塞23固定在主轴21上,主轴21将向下运动,当主轴21触及地面时,由于地面对其产生的阻力,使主轴12无法继续向下运动,而是使主体2沿主轴21向上升起;另外主轴21的顶端固定着漂浮板1和次漂浮板11,所以在主轴21带动下漂浮板1和次漂浮板11将向下运动,其向下运动时空气对其形成一股方向向上的阻力,直至次漂浮板11盖设在主体2的上面;最后储气罐5内的压缩气体将有喷气口释放,气流形成推力使飞行器向上运动,在上述作用力的作用下,将飞行器脱离地面,升入空中。当飞行器在空中需要横向飞行时,改变喷气口5的开口方向,使其产生前进的气流即可,同时漂浮板1起着助飞和保持飞行器平衡的作用。当飞行器降落时,上述的动力将成为克服飞行器下降的缓冲作用力,其中当主轴21接触地面时,地面对主轴21产生的阻力将使其有向上运动,并同时带动活塞23向上运动,从而时飞行器自身的动能转化为压缩汽缸22内气体的内能,起到缓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行器,主要包括:漂浮板(1)和飞行器的主体(2),其特征在于:漂浮板(1)固定在主轴(21)上,主轴(21)穿过主体(2)内部的压缩汽缸(22),并延伸出主体(2),汽缸(22)的活塞固定在主轴(21)上;主体(2)的外围设有若干压缩量不同且相互连通的空气压缩机;主体(2)内还安装有用于驱动空气压缩机的发动机(4)和用于储存压缩气体的储气罐(5),且主体(2)上还开设有与储气罐(5)相连通的喷气口(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冬,
申请(专利权)人:吴小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