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9403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3 11:57
一种离合器系统,包括:包含膜片弹簧的离合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纵机构;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引导套,具有用于容纳变速箱输入轴的通孔;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分离轴承;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环形活塞,用于驱使所述分离轴承的内圈沿离合器轴向移动;所述分离轴承、引导套的端部、活塞的端部均位于所述膜片弹簧的轴向内侧;所述离合器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与所述分离轴承的外圈、膜片弹簧抗扭配合,且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带动所述外圈与膜片弹簧内端沿离合器轴向同步移动。解决了现有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轴向上占用了较大空间,导致整个离合器系统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合器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第一种离合器系统包括:包含膜片弹簧10的离合器I ;用于控制离合器I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纵机构2。其中,离合器操纵机构2包括:具有内圈211和外圈212的分离轴承21 ;同轴从动缸(Concentric Slave Cylinder,简称CSC) 22。同轴从动缸22包括:壳体220,壳体220具有引导套221和位于引导套221径向外侧的外壁222,引导套221设有用于容纳变速箱输入轴的通孔(未标识);可移动地位于引导套221和外壁222之间的环形活塞223,用于驱使内圈211沿离合器轴向移动。分离轴承21可移动地套设于引导套221的端部外,并位于膜片弹簧10轴向外侧,外圈212沿离合器I轴向抵靠膜片弹簧内端11。离合器I接合时,膜片弹簧10与外圈212同步转动。离合器I分离时,膜片弹簧10、外圈212停止转动,活塞223推动分离轴承21并与分离轴承21 —起沿方向A前移,使膜片弹簧内端11沿方向A前移。现有第二种离合器系统与上述第一种离合器系统之间的区别在于:离合器操纵机构。如图2所示,第二种离合器系统中的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分离叉26 ;用于套设于变速箱输入轴外的引导套23 ;具有内圈241和外圈242的分离轴承24 ;可移动地套设于引导套23外的活塞25,用于驱使外圈242沿离合器轴向移动,分离叉26用于驱使活塞25沿离合器轴向移动。分离轴承24可移动地套设于引导套23外,并位于膜片弹簧10轴向外侧,内圈241沿离合器轴向抵靠膜片弹簧内端11。离合器接合时,膜片弹簧10与内圈241同步转动。离合器分离时,膜片弹簧10、内圈241停止转动,分离叉26推动活塞25沿方向A前移,使膜片弹簧内端11沿方向A前移。但是,上述两种离合器系统均在离合器轴向上占用了较大空间,导致整个离合器系统占用空间较大,而这恰是安装空间有限的汽车动力传递系统所不期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轴向上占用了较大空间,导致整个离合器系统占用空间较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合器系统,包括:包含膜片弹簧的离合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纵机构;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引导套,具有用于容纳变速箱输入轴的通孔;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分离轴承;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环形活塞,用于驱使所述分离轴承的内圈沿离合器轴向移动;所述分离轴承、引导套的端部、活塞的端部均位于所述膜片弹簧的轴向内侧;所述离合器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与所述分离轴承的外圈、膜片弹簧抗扭配合,且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带动所述外圈与膜片弹簧内端沿离合器轴向同步移动。可选的,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还包括同轴从动缸,所述同轴从动缸包括所述引导套和活塞。可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活塞外的预加载件,所述预加载件位于所述分离轴承朝向所述膜片弹簧一侧,所述离合器接合状态下,所述预加载件沿离合器轴向挤压所述内圈;所述连接件沿离合器轴向的两个端部中,一个端部位于所述外圈背向所述膜片弹簧一侧并沿离合器轴向挤压所述外圈,另一端部位于所述膜片弹簧轴向外侧并沿离合器轴向挤压所述膜片弹簧内端。可选的,所述同轴从动缸还包括:位于所述活塞径向外侧的外壁;所述预加载件具有环形支撑部、以及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设置的多个弹性挤压部,所述多个弹性挤压部沿所述支撑部的周向间隔排列,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膜片弹簧内端和外壁之间,所述弹性挤压部位于支撑部面向所述膜片弹簧一侧;所述离合器接合状态下,所述弹性挤压部呈压缩状态并沿离合器轴向挤压所述内圈,且所述支撑部沿离合器轴向抵靠所述外壁。可选的,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活塞沿离合器轴向移动的分离叉。可选的,所述连接件沿离合器轴向的两个端部中,一个端部位于所述外圈背向所述膜片弹簧一侧并沿离合器轴向挤压所述外圈,另一端部位于所述膜片弹簧轴向外侧并沿离合器轴向挤压所述膜片弹簧内端。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离合器周向间隔排列的多个中间部、以及沿离合器轴向分别位于所述中间部两侧的第一、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一、第二挤压部分别与所述中间部的两端固定设置;所述中间部沿离合器轴向穿过所述膜片弹簧相邻两分离指之间的间隙,并位于所述外圈径向外侧;所述第一、第二挤压部分别为所述连接件的所述两个端部。可选的,所述第一挤压部数量为一个,并为环绕所述引导套的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挤压部与所有所述中间部固定设置;或者,所述第一挤压部数量与所述中间部数量相等,所有所述第一挤压部与所有所述中间部沿所述离合器周向逐一对应地固定设置;所述第二挤压部数量为一个,并为环绕所述引导套的环形结构,且所述第二挤压部与所有所述中间部固定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挤压部数量与所述中间部数量相等,所有所述第二挤压部与所有所述中间部沿所述离合器周向逐一对应地固定设置。可选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活塞外的压盘,所述压盘夹压在所述膜片弹簧内端和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之间。可选的,所述连接件沿离合器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圈、膜片弹簧内端固定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向离合器系统中加入连接件,使离合器操纵机构中的分离轴承、弓I导套的端部、活塞的端部均位于膜片弹簧轴向内侧,使离合器系统充分利用离合器内位于膜片弹簧轴向内侧的空余空间来安装部分离合器操纵机构,减小了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轴向上占用的空间,进而使得离合器系统占用的整个空间减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第一种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第二种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离合器系统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所示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离合器系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离合器系统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离合器系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离合器系统包括:包含膜片弹簧I的离合器C ;用于控制离合器C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纵机构(未标识),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同轴从动缸3和分离轴承2。如图5所不,同轴从动缸3包括:壳体31,壳体31具有引导套311和位于引导套311径向外侧的外壁312,引导套311具有用于容纳变速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器系统,包括:包含膜片弹簧的离合器、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纵机构;所述离合器操纵机构包括:引导套,具有用于容纳变速箱输入轴的通孔;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分离轴承;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引导套外的环形活塞,用于驱使所述分离轴承的内圈沿离合器轴向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轴承、引导套的端部、活塞的端部均位于所述膜片弹簧的轴向内侧;所述离合器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与所述分离轴承的外圈、膜片弹簧抗扭配合,且在离合器分离状态下带动所述外圈与膜片弹簧内端沿离合器轴向同步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川黄超常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