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包括一炉体,炉体两侧安装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一转轴,炉体两侧还设置有入麦口和出麦口,入麦口一侧设置有燃烧器,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焊接有滤网,入麦口和入麦管一端连接,入麦管另一端和漏斗连接,出麦口上设置有出麦管,出麦管下方设置有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优点下有点:1、滤网网孔设计为菱形状,相对于现有的圆形网孔,小麦不易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滤网漏出;2、在小麦入口和出口加装除尘筒,能够有效除去小麦加入前的灰尘以及炒干后的烟尘等杂物;3、通过设置聚火筒能有效解决火力分散问题,聚火筒和轴心设置一定距离,能有效防止小麦加热过度的问题。(*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炒麦机,具体是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属于酱油生产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生产酱油用的小麦要经过焙炒、粉碎后与豆柏混合接种制曲。因焙炒可以使小麦水分蒸发、组织膨化,成为易被破碎的状态。通过焙炒除去小麦水分,这在制曲时调节蒸煮大豆或脱脂大豆的水分起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炒麦机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从而影响炒麦效果和酱油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通过本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炒麦机诸多不足之处,提尚炒麦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包括一炉体,所述炉体两侧安装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一转轴,所述炉体两侧还设置有入麦口和出麦口,入麦口一侧设置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焊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网孔设置为菱形状,所述入麦口和入麦管一端连接,入麦管另一端和漏斗连接,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管,所述第一除尘管末端和第一风机连接,所述炉体右侧设置有第一除烟管,所述第一除烟管一端伸入炉体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出麦口上设置有出麦管,所述出麦管下方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管,所述第二除尘管末端和第三风机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炉体内表面设置有隔火层。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燃烧器前端安装有聚火筒,聚火筒前端突出于炉体内壁,聚火筒后端连接有隔热环。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滤网网孔目数为20-30目。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聚火筒筒心到转轴轴心的水平距离为15-30mm。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优点下有点:1、滤网网孔设计为菱形状,相对于现有的圆形网孔,小麦不易从本技术滤网漏出;2、在小麦入口和出口加装除尘筒,能够有效除去小麦加入前的灰尘以及炒干后的烟尘等杂物;3、通过设置聚火筒能有效解决火力分散问题,聚火筒和轴心设置一定距离,能有效防止小麦加热过度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轴承,3、转轴,4、连接杆,5、滤网,6、入麦管,7、漏斗,8、第一除尘管,9、第一风机,10、第一除烟管,11、第二风机,12、出麦管,13、料斗,14、第二除尘管,15、第三风机,16、燃烧器,17、聚火筒,18、隔热环,19、隔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包括一炉体1,所述炉体两侧安装有轴承2,轴承上设置有一转轴3,所述炉体两侧还设置有入麦口和出麦口,入麦口一侧设置有燃烧器16,所述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上焊接有滤网5,所述滤网网孔设置为菱形状,所述入麦口和入麦管6 —端连接,入麦管另一端和漏斗7连接,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管8,所述第一除尘管末端和第一风机9连接,所述炉体右侧设置有第一除烟管10,所述第一除烟管一端伸入炉体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二风机11,所述出麦口上设置有出麦管12,所述出麦管下方设置有料斗13,所述料斗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管14,所述第二除尘管末端和第三风机15连接。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炉体内表面设置有隔火层19。隔火层能有效防止工人在炉体附近操作被烫伤的风险发生。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燃烧器前端安装有聚火筒17,聚火筒前端突出于炉体内壁,聚火筒后端连接有隔热环18。聚火筒能有效将火力聚集,防止小麦加热不充分,隔热环防止炉体内的热气从聚火筒和炉体的间隙渗出给工人带来危险。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滤网网孔目数为20-30目。20-30的目数可以有效防止小麦漏出,同时保证小麦有足够火力加热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聚火筒筒心到转轴轴心的水平距离为15_30m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包括一炉体,所述炉体两侧安装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一转轴,所述炉体两侧还设置有入麦口和出麦口,入麦口 一侧设置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焊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网孔设置为菱形状,所述入麦口和入麦管一端连接,入麦管另一端和漏斗连接,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管,所述第一除尘管末端和第一风机连接,所述炉体右侧设置有第一除烟管,所述第一除烟管一端伸入炉体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出麦口上设置有出麦管,所述出麦管下方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管,所述第二除尘管末端和第三风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表面设置有隔火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前端安装有聚火筒,聚火筒前端突出于炉体内壁,聚火筒后端连接有隔热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网孔目数为20-30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火筒筒心到转轴轴心的水平距离为15-30mm。【专利摘要】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包括一炉体,炉体两侧安装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一转轴,炉体两侧还设置有入麦口和出麦口,入麦口一侧设置有燃烧器,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上焊接有滤网,入麦口和入麦管一端连接,入麦管另一端和漏斗连接,出麦口上设置有出麦管,出麦管下方设置有料斗。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优点下有点:1、滤网网孔设计为菱形状,相对于现有的圆形网孔,小麦不易从本技术滤网漏出;2、在小麦入口和出口加装除尘筒,能够有效除去小麦加入前的灰尘以及炒干后的烟尘等杂物;3、通过设置聚火筒能有效解决火力分散问题,聚火筒和轴心设置一定距离,能有效防止小麦加热过度的问题。【IPC分类】A23L1/238【公开号】CN204635001【申请号】CN201420809666【专利技术人】王高科, 周良洪, 梁艳辉, 李 杰 【申请人】江苏恒顺沭阳调味品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申请日】2014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酱油生产的专用炒麦机,包括一炉体,所述炉体两侧安装有轴承,轴承上设置有一转轴,所述炉体两侧还设置有入麦口和出麦口,入麦口一侧设置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焊接有滤网,所述滤网网孔设置为菱形状,所述入麦口和入麦管一端连接,入麦管另一端和漏斗连接,所述漏斗上方设置有第一除尘管,所述第一除尘管末端和第一风机连接,所述炉体右侧设置有第一除烟管,所述第一除烟管一端伸入炉体内部一端设置有第二风机,所述出麦口上设置有出麦管,所述出麦管下方设置有料斗,所述料斗上方设置有第二除尘管,所述第二除尘管末端和第三风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高科,周良洪,梁艳辉,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顺沭阳调味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