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双杆自动回位变速操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6716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双杆自动回位变速操作装置,包含有一基座接设一枢柱,依序装设一线轮、一棘齿轮、一止回板、一旋转板、一回位推杆及一进位推杆于枢柱;线轮卡位于基座的限位部并接设导线,棘齿轮具有进位卡齿及回位卡齿,止回板具有一第一、第二卡止部,旋转板枢接有一回位扣爪及设一挡部,回位推杆具有一止转部可供卡合旋转板的挡部以及一推抵部可供推抵回位扣爪,进位推杆枢设有一进位扣爪供卡合棘齿轮的进位卡齿。(*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以双杆操作及可自动回位的变速操作装置,其可提供自动回位的方便操作功能,且变档的作动确实。按,一般自行车的变速操作装置,是以转动杠杆的方式操作,来制动变速导线而达到变速的作用;其于操作至一定的位置或角度时,因已超出手指的作动范而无法顺利操作,操作上非常不便;另外,且操作的手必须离开把手因而造成分心及操控不当致行车的危险性。另一方面,市面上一般的双杆变速操作装置,其结构复杂而之动作不确实,且组装后的体积较大,因此常造成成本的增加以及组装不便的缺点,因此创作人为提供更好用更易操控的产品,苦心研究而得本技术的产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双杆自动回位变速操作装置,其操作杆是可自动回位作动,提供最佳的手指操作区间,使操作方式方便。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更在提供一种自行车双杆自动回位变速操作装置,其可使变速操作更确实。缘以达成上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双杆自动回位变速操作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基座接设一枢柱,以及依序装设一线轮、一棘齿轮、一止回板、一旋转板、一回位推杆、一进位推杆于该枢柱,其中该基座具有一限位部设于其内周缘;该线轮具有一定位件供卡位于该基座的限位部;该棘齿轮具有若干的进位卡齿及回位卡齿;该止回板具有一第一卡止部及一第二卡止部且另端固设于该基座;该旋转板具有一挡部,一回位扣爪供卡合该棘齿轮的回位卡齿,以及一弹性件可使该旋转板受其弹力转动,且该旋转板是可抵于止回板的第二卡止部;该回位推杆具有一止转部可供卡合该旋转板的挡部,以及一推抵部可供推抵该回位扣爪该进位推杆具有一进位扣爪供卡合于该棘齿轮的进位卡齿,以及一弹性件可带动进位推杆转动,且该进位推杆可抵持该止回板的第一卡止部。藉此,进位时,扳动该进位推杆偏转使其进位扣爪卡合转动该棘齿轮,又带动该线轮转动而拉动该导线变速;回位时,扳动该回位推杆另一方向,同时该回位推杆抵于该回位扣爪定位卡合于该棘齿轮的回位卡齿,以使该棘齿轮转动且带动该线轮转动而拉动该导线变速。最好,该线轮的定位件是为一弹性片,该线轮具有一卡设部可供该定位件装设。再者,该基座的各限位部是为若干的定位槽。其中该装设于旋转板及进位推杆的弹性件是各为一涡卷弹簧。其中该线轮是具有一连动块,该棘齿轮具有一连动槽可容设该线轮的连动块。而且,该线轮的定位件是具有一卡端。其中该止回板的卡簧部是为一弯折片。又可,该基座更具有一穿线孔供导线穿设。其中该止回板是以螺钉固设于该基座。其中该进位推杆及回位推杆是各装设有一间隔环。其中该棘齿轮具有一顶柱供推抵该线轮的定位件。或者,该线轮是具有一连动块,该棘齿轮具有一连动槽恰可容设于该线轮的连动块。为能确实了解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及功能,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表示其进位推杆及回位推杆的正常位置状态。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表示其进位推杆带动转动各构件的作动状态。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表示其回位推杆带动转动各构件的作动状态。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自行车双杆自动回位变速操作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基座10,一枢柱20,以及依序套设一线轮30、一棘齿轮40、一止回板50、一旋转板60、一回位推杆70、一进位推杆80以及一固定片90枢接于该枢柱20,其中该基座10呈内桶形设计,具有一枢接孔12设于底部中心,若干固定孔13设于该枢接孔12的周边,若干定位槽15设于内侧的桶壁,一穿线孔16供穿设导线1,以及一螺孔18设于其周缘上方。该枢柱20具有一杆部21,其二端各具有一螺孔22、23,一底盘24供套合该杆部21且设若干凸柱241对应卡合该基座10的各固定孔13。该线轮30具有一枢接孔31套合于该枢柱20,一线头槽33设于其外侧周缘,一卡设部34设于中心,以及一连动块37设于其端面;再以一定位件36套设于该卡设部34,其中该定位件36是为弹性片其形成有一卡端361对应卡合该基座10的各定位槽15。该棘齿轮40具有一枢接孔41供套设于该枢柱20,若干进位卡齿42及回位卡齿43分设于其外周缘,一顶柱44可供推压该线轮30的定位件36,一连动槽45供套合该线轮30的连动块37。该止回板50具有一枢接孔51套设于该枢柱20,一固定孔52供螺钉53锁固于该基座10的螺孔18,一第一卡止部54设于其外侧端,一卡簧部55是为一弯折片供卡勾用,以及一第二卡止部56设于另端。该旋转板60具有一枢接孔61套设于该枢柱20,一枢梢62枢设有一回位扣爪65,一挡部63设于外周,另外装设一涡卷弹簧67其另端勾于该止回板50的卡簧部55;其中,该回位扣爪65具有一爪部651供卡合于该棘齿轮40的各回位卡齿43,一受推部652设于相对另侧。该回位推杆70具有一枢接孔71供套设该枢柱20,一推抵部72供推抵该回位扣爪65的受推部652,一止转部73供卡于该旋转板60的挡部63,一推把74设于杆身另端,以及一间隔环76装设于其枢接孔71。该进位推杆80具有一枢接孔81供套设该枢柱20,一推把82可供手指扳动,一枢梢84枢设一涡卷弹簧85及一进位扣爪86,该进位扣爪86具有一爪部861供卡于该棘齿轮40的进位卡齿42;另再装设一间隔环88,以及卡勾有一涡卷弹簧89。该固定片90具有一枢接孔91并以螺钉96固设于该枢柱20的螺孔23,一卡簧部92供该涡卷弹簧89的卡勾用。有关本实施例的作用方式及其特点,兹说明如下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表示其进位推杆及回位推杆的正常位置状态。其中受涡卷弹簧67的弹力作用,该旋转板60受转动使其回位扣爪65的背部652推抵该回位推杆70的推抵部72,且该回位扣爪65是挡止于止回板50的第二卡止部56,该回位推杆70的止转部73是卡止于该旋转板60的挡部63;另受涡卷弹簧89的弹力作用,该进位推杆80的进位扣爪86则抵于该止回板50的第一卡止部54。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表示其进位推杆带动线轮的作动状态。操作时,将该进位推杆80的推把82扳动使其以该枢柱20顺时针偏转,该进位扣爪86亦是受涡卷弹簧85转动使其爪部861卡合于该棘齿轮40的一进位卡齿42,该线轮30的定位件36是分段定位于基座10的各定位槽15,进而使该进位扣爪86带动该棘齿轮40及线轮30转动,而拉动该导线1进位变速。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图,表示其回位推杆带动线轮的作动状态。操作时,扳动该回位推杆70的推把74使其循该枢柱20逆时针转动,同时该回位推杆70的推抵部72是抵于该回位扣爪65的受推部652,使其爪部651定位于该棘齿轮40的回位卡齿43,并以其顶柱44推抵该线轮30的定位件36使分段定于基座10的各定位槽15,进而使该棘齿轮40转动,且带动该线轮30转动拉动该导线1回位变速。该进位推杆80及回位推杆70于手部的扳动松手时,即可受弹力的作用而自动回位,如图3所示的正常位置,而可方便再进行扳动的操作。由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可归纳本技术的特点如下1.该操作装置是可提供分段的进位及回位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双杆自动回位变速操作装置,主要包含有一基座接设一枢柱,以及依序装设一线轮、一棘齿轮、一止回板、一旋转板、一回位推杆、一进位推杆于该枢柱,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基座是固设于自行车把手,具有一限位部设于其内周缘;该线轮具有一定位 件供分段卡合于该基座的限位部,一线头槽设于其预定部位;该棘齿轮是可与该线轮连动,具有若干的进位卡齿及回位卡齿;该止回板具有一第一卡止部及一第二卡止部,其另端是固设于该基座的预定位置;该旋转板具有一挡部,一回位扣爪供卡合该棘齿轮的 回位卡齿,以及一弹性件可使该旋转板受其弹力转动,该旋转板是可抵持该止回板的第二卡止部;该回位推杆具有一止转部供卡于该旋转板的挡部,一推抵部可供推抵该旋转板的回位扣爪;该进位推杆具有一进位扣爪供卡合该棘齿轮的进位卡齿,以及一弹性件可带 动进位推杆转动,且该进位推杆是可抵持该止回板的第一卡止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介元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微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