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助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14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马达助力车,采用为所有型号所共用的控制装置,以使各部件的管理得到简化和使成本降低。助力车具有动力装置22,用于输出由输入给曲柄轴13的蹬踩力和出自电气马达21的助动力组成的合力;以及控制装置24,用于可变动地控制出自所述电气马达21的助动力,为各种各样型号所共用的数据包含在所述控制装置24之中,而包含为每一型号所特有的数据的车辆辨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24分开设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马达助力车,其中取决于蹬踩力的辅助驱动力从电气马达供给一只车轮。近来,提出了多种马达助力自行车,其中由输入给脚蹬的蹬踩力和出自电气马达的辅助驱动力组成的合力供给一只车轮(参阅,比如,日本专利申请第H6-324686)。这样一种马达助力自行车具有动力装置,用于输出由蹬踩力和出自电气马达的辅助驱动力的合力;蹬踩力检测器,用于检测蹬踩力;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可变动地按照检测到的所述蹬踩力数值来控制所述电气马达的输出。已经制造了性能各异的多种型号的这类马达助力自行车。在此情况下,在随型号改变的减速齿轮比、轮胎尺寸、曲柄长度等方面的区别是通过采用这些区别作为各种型号之间的性能区别来在控制装置中对性能信息作不同的规定而予以处理的。其次,不同的电气配线和联接器用于每一型号的控制装置以防止装配误差。不过,如同过去如上述所做的那样,特为每一型号配置控制装置,就会增加控制装置的类型,导致一些问题,即这将涉及复杂的管理,以及这将增加研制控制装置的成本。其次,如同过去如上述所做的那样,为每一型号配置不同的电气配线和联接器的方法,也会导致一项问题,即这种方法难以保障所需大量的型号。本专利技术一直设想研究上述情况,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助力车,其中一种共用的控制装置用来使得可能简化各部件的管理并降低研制成本。本专利技术按照方案1的特征在于,在一种马达助力车中,此车具有动力装置,用于输出由输入给曲柄轴的蹬踩力和出自电气马达的助推力的合力,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可变动地控制出自所述电气马达的助推力,各不同型号所共有的控制信息包含在所述控制装置之中,以及包含每一型号特定控制信息的车辆辨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分开设置。本专利技术按照方案2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中,所述车辆辨识装置包括存储器,可从外部重新装入信息,并用树脂密封。本专利技术按照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或2中,所述车辆辨识装置包括根据制造年份确定的一种型号鉴别代码,还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当其中包含的一种型号鉴别代码吻合于出自所述车辆辨识装置的型号鉴别代码时,起动控制动作。可以作出一种安排,致使当各鉴别代码不相吻合时不起动或终止控制动作。本专利技术按照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方案1至3中的任何一种中,当所述车辆辨识装置装在车体支架上时,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构成一种取决于型号的配装关系,彼此配装在所述车辆辨识装置与车体支架之间。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模式现在将依照各附图予以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符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模式的一种马达助力自行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所述马达助力自行车的驱动装置的左侧视图。图3是所述驱动装置的右侧视图。图4是所述驱动装置的平面视图。图5是所述马达助力自行车的车辆辨识装置的存储部分的示意图。图6是所述车辆辨识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所述车辆辨识装置的侧向示意图。图8是所述控制装置和车辆辨识装置的功能方框图。图9是一表明所述控制装置的一种动作的流程图。参照编号1马达助力自行车2车体支架13曲柄轴21电气马达22动力装置24控制装置40车辆辨识装置图1至9都是用于说明符合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模式的一种马达助力车的视图;图1是马达助力自行车的左侧视图;图2至4分别是左侧视图、右侧视图和平面视图,表明一装设在车体上的动力装置;图5至7是车辆辨识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说明一种控制动作的方框结构图;以及图9是用于说明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在本专利技术的此实施模式中,词语“前”、“后”、“左”和“右”是指由骑在自行车的一个人看来的前、后、左和右。在全部附图中,附图标记1表示一马达助力车,其车体支架2制成得与车头主管2a连成一体,车头主管2a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前叉4,由前叉4可转动地支承前轮3,主管2b向后并从所述车头主管2a向下伸展,而座管2c从所述主管2b的后端部分向上立起。安装支架5焊牢在所述主管2b和座管2c相连的部位处。所述支架5在从侧面观看时是弧形的,并由金属板构成,制成为具有一基本上U形的横向截面,由左和右两侧壁板5a、5b和上部壁板5c组成,两侧壁板5a、5b盖住各管连接部位的左和右两侧,而上部壁板5c则盖住所述两侧壁板之间的间隙,其遮盖范围伸展到两侧壁板之后和以上。伸向车体后部的一对左和右平叉6的前端部分连接于所述支架5,而每一平叉6的后端部和所述座管2c的上端部由一对左和右立叉连接起来。各平叉6和各立叉7通过后轮支架8连成一体,而后轮9由所述支架8可转动地予以支承。车把10装接在所述前叉4的上端,而具有鞍座11装接其上的车座支柱支管12插入所述座管2c上端之中,以致其高度可以调节。驱动装置20由所述安装支架5予以悬挂支承。此驱动装置20包括人力驱动装置,用于利用输入给曲柄轴13的蹬踩力来驱动后轮9旋转,以及电力驱动装置,用于利用出自电气马达21的助推力来驱动后轮9旋转。所述人力驱动装置具有一种结构,即其中曲柄轴13在车辆宽度方向上插进固定于所述安装支架5的动力装置22,并配置得可以转动;各曲柄14固接于所述曲柄轴13的两端;各脚蹬15可转动地装接于所述各曲柄14的端部;而输入给所述曲柄13的蹬踩力因而通过链轮17和链条18传递给后轮9。所述电气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22,用于输出由出自电气马达21的助推力和所述蹬踩力组成的合力;电池23用于向所述电气马达21提供电源;控制装置24,用于可变动地控制出自所述电气马达21的助推力;以及车辆辨识装置40,与所述控制装置24分开设置。所述电池23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其中包含大量串联的镍-镉电池。电池23被设置固定在所述座管2c的前侧并沿其纵向。电池23包括放电端和充电端(未示出),在装载在车上时,它们与马达相连。电池23被设计成当处于车载状态时可被充电,在从车体上拆下后可被保存等。所述动力装置22是由配置行星齿轮式加速机构和减速齿轮机构而设计成的,两种机构都在模压铸铝制的机件封套26里面,没有示出。所述机件封套26是由封套主体30和用于封闭形成在所述封套主体30左侧壁板上的孔口的套盖31共同构成的,而所述套盖31用螺丝固定在封套主体30上面。各隆起部分30a、30b伸展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分别成一体地制成在所述封套主体30的上部壁板的前部和后部上面。封套主体30依靠在安装支架5中插入螺栓32a、32a并在螺栓32a、32a上拧上螺帽32b、32b而紧固于安装支架5,所述隆起部分30a、30b则位于所述支架5的左和右两侧壁板5a与5b之间。所述曲柄轴13插入所述机件封套26,以至其两端从封套伸出在外,而链轮17通过轴承联接于装接于所述曲柄轴13的输出轴的右端部。所述链轮17通过链条18连接于所述后轮9。其次,电气马达21借助于螺栓连接固定于所述封套主体30的下端部,而所述电气马达21的转轴通过设置在封套主体30内的所述减速齿轮机构连接于所述输出轴,从而电气马达21的驱动力通过减速齿轮机构被传递给输出轴,在此,与有待传递给所述后轮9的、出自曲柄轴13的蹬踩力相汇合。车速传感器41和蹬踩力传感器42设置在所述封套主体30的下部。车速传感器41可检测曲柄轴13的转动速度并向所述控制装置24输出所述检测到的数值。所述蹬踩力传感器42可检测输出给曲柄轴13的蹬踩力并向控制装置24输出所述检测到的数值。所述控制装置24由装置主体24a和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助力车,具有动力装置,用于输出由输入给曲柄轴的蹬踩力和出自电气马达的助推力组成的合力,以及控制装置,用于可变动地控制出自所述电气马达的助推力,其特征在于,为各不同型号所共有的控制信息包含在所述控制装置之中,包含每一型号特定控制信息的车辆辨识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分开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聪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