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易调整行程避震前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079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快速易调整行程避震前叉,至少包括:由前叉肩部两侧各搭接一前叉管部所组成的避震前叉;其中,至少一前叉管部设有相互套接的内、外管,内管顶端部与前叉肩部套接并设有一调整装置,内、外管间衬设有一滑套,外管底端固设一抵杆突伸至内管底端部、并压抵定位一顶端接受预压调整装置压抵的主弹簧;抵杆顶端套设有一容置于内管底端部、作为主弹簧回复时抵顶缓冲的回复弹簧;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中的调整旋动盖结合一个与前叉内管上端螺纹连接的结合元件和一个旋动件;结合元件下环端面设有与前叉内管上端管壁所设螺纹结合固定的螺纹,结合元件设有一供与主弹簧上端结合固定的旋动元件所凸设的穿柱穿伸结合的穿孔;旋动元件设有供主弹簧螺设固定的螺纹环端面,主弹簧下沿与一螺纹连接于抵杆上端沿的分隔座螺设,分隔座与内管底端的回复弹簧抵顶。(*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前叉,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易调整行程避震前叉,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的自行车大多具有避震前叉的设计,通过其结构设计,使车辆行经崎岖路面,车轮受到冲击时,由避震前叉内的避震元件吸收能量,产生避震缓冲效果。现有避震前叉内部所使用的避震元件,常见的有气、油压件搭配弹簧,优力胶搭配弹簧,或直接采双弹簧等方式;其中以气、油压件搭配弹簧的方式所产生的避震缓冲效果最佳,而优力胶次之,但皆因其材料及组装成本昂贵,不甚符合经济效益;而一般单纯弹簧元件则因受压后的储存能量容易快速释放,对骑乘者而言,易产生不舒适感,整体避震缓冲效果较差。如图6、图7所示,该避震前叉40结构具有内、外管,前叉管部41内设主弹簧411及回复弹簧412,主弹簧411上设有一弹簧调整装置42,回复弹簧412的自由长度仅约设在数十毫米左右。主弹簧411受压变形除受骑乘环境影响外,还受弹簧初使受力变形即骑乘者体型及体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内管体运动行程(前叉内管底端沿至外管底端或外管底端所设避震块底端距离),因此需设有一调整装置42以调整主弹簧411运动行程,调整装置42通过固定衬套43与外管相结,调整装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雄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司普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