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哲纲专利>正文

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84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可简单方便的完成收合动作,其把手杆、上支架、两后支架、两前支架可直接与底架收合,进而达到节省材积及便于携带、收存、包装或运输的目的,当不配合脚踏车作为婴儿拖车使用功能时,可利用把手杆上方的把手推移而具有一般婴儿车的使用功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可简单方便的进行折叠以节省材积而便于携带、存放与包装运输,且由于具有把手,因此不配合脚踏车使用时可作为一般婴儿车来使用。
技术介绍
习用的婴儿拖车架如美国专利第5,669,618号专利案件,其为拖车杆与脚踏车连接,让使用者可搭载乘坐在婴儿拖车架上方的婴儿,但经查其存在如下缺点1.当不配合脚踏车使用时,婴儿拖车架缺少把手等施力部位而无法单独作为一般婴儿车来使用。2.当欲进行折叠收合时必须将后侧上方的锁固旋钮打开,并将上方横杆(Reinforcing Rod)拆卸,然后再进行收合折叠,操作较为麻烦。新型内容本设计人有鉴于前述习用产品的缺点,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改进,终于创作设计一种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存放与包装运输且不配合脚踏车使用时可作为一般婴儿车使用的折叠式婴儿拖车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包括有把手杆,其两侧的下方可分别被两后支架所设的习知连接座扣合连接;上支架;两后支架,其上方分别设一习知连接座,该连接座的另一侧可将把手杆的下方嵌扣定位连接;两前支架;底架,分别固设轮座以分别枢设后轮,且其前方底部连结有一枢接座可通过枢轴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拖车杆,后侧由枢轴与底架的枢接座枢接,并可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底架收合;其特点是该把手杆,上方为把手,而其下方则为自把手的两侧向下延设的下支杆,该两侧的下支杆的上端分别通过枢接元件与上支架的两侧杆的后端枢接,且该两侧的下支杆的适当部位分别由锁固元件固设一枢接座,并由枢接座的另一侧可供与后支架的上端枢接,而该两侧的下支杆的下方并可被两后支架所设的习知连接座扣合连接;该上支架,具有两侧杆以及连接该两侧杆的前横杆,该两侧杆的后端分别通过枢接元件与把手杆的两侧的下支杆的上端枢接,且该上支架的两侧杆前端则分别由枢接元件与两前支架的上端枢接;该两后支架,上端分别由枢接元件与把手杆两侧所设枢接座的另一侧枢接,而两后支架上方分别枢设一习知连接座,该连接座的另一侧可连接把手杆的两侧的下支杆的下方,另外该两后支架的下端则分别通过枢接元件与底架的后方两侧枢接;该两前支架,分别由其上端与两上侧支架的前端枢接,且分别由其下端枢接元件与底架的左、右支杆的前端枢接;该底架,具有前支杆、左支杆、右支杆与后支杆,该后支杆的左、右两侧分别由枢接元件与两后支架的下端枢接;通过前述构件的组成,当欲折叠收合时,先将两后支架所枢设的习知连接座的另一侧脱离把手杆的两侧下支杆的下方,进而使把手杆可向后下方方向枢转收合,且同时使上支架向把手杆方向收合,而两前支架则可向后下方与底架收合,其两后支架则向前下方与底架收合,而完成节省材积的收合状态。所述把手杆另设有连接其两侧杆的上横杆。本技术的把手杆、上支架、两后支架、两前支架可直接与底架收合,进而达到折叠收合简单方便,节省材积及便于携带、收存、包装或运输的目的;且当不配合脚踏车作为婴儿拖车使用功能时,可单独作为婴儿车,并利用把手杆上方的把手推移车子,相对达到具有婴儿拖车使用功能以及一般婴儿车的使用功能,可方便于使用者选择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收合状态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前、后轮拆卸且拖车杆收合后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显示其中把手杆、上支架、两后支架、两前支架与底支架的收叠方向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包括有把手杆1,上方为把手11,而其下方则为自把手11的两侧向下延设的下支杆12,该两侧的下支杆12的上端分别通过枢接元件13与上支架2的两侧杆21的后端枢接,且该两侧的下支杆12的适当部位分别通过锁固元件14固设一枢接座10,并通过枢接座10的另一侧可供与后支架3的上端枢接,而该两侧的下支杆12的下方并可被两后支架3所设的习知连接座31扣合连接;上支架2,具有两侧杆21以及连接该两侧杆21的前横杆22,该两侧杆21的后端分别通过枢接元件13与把手杆1的两侧的下支杆12的上端枢接,且该上支架2的两侧杆21前端则分别由枢接元件20与两前支架6的上端枢接;两后支架3,上端分别通过枢接元件30与把手杆1两侧所设枢接座10的另一侧枢接,而两后支架3上方分别枢设一可枢转的习知连接座31,该连接座31的另一侧具有嵌扣槽311可将把手杆1的两侧的下支杆12的下方120嵌扣定位,另外该两后支架3的下端则分别通过枢接元件32与底架4的后方两侧枢接;两前支架6,分别由其上端与两上侧支架2的前端枢接,且分别由其下端通过枢接元件60与底架4的左、右支杆41、42的前端枢接;底架4,具有前支杆40、左支杆41、右支杆42与后支杆43,该后支杆43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枢接元件32与两后支架3的下端枢接,而其左、右支杆41、42的后方并分别在适当部位固设轮座44以分别枢设后轮7,而该左支杆41的前方底部连结有一枢接座45可通过枢轴46(参考图2)与拖车杆5的一侧51枢接,该枢接座45的前侧另具有定位孔(图未示),其后侧也具有定位孔451,另外底架4的左、右支杆41、42的前端分别与两前支架6的下端枢接;拖车杆5,后侧51由枢轴46与底架4的左支杆41所设的枢接座45枢接,并可选择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且可通过由定位杆15穿过枢接座45的前侧的定位孔与该拖车杆5的对应定位孔(图未示)即可稳固的定位,且拖车杆5前侧52的下方另设前轮架54可供枢设前轮55,而拖车杆5的前端则可供与脚踏车的预定部位(图未示)连接;通过前述构件的组成,当欲折叠收合时,请另配合参考图3、图4所示,先将两后支架3所枢设的习知连接座31枢转,使两连接座31的另一侧的嵌扣槽311脱离把手杆1的两侧下支杆12的下方120,进而使把手杆1可向后下方方向枢转收合(另参考图5的箭头所指方向),且同时使上支架2向把手杆1方向收合,而两前支架6则可向后下方与底架4收合,其两后支架3则向前下方与底架4收合,而完成节省材积的收合状态,且若欲进一步节省空间可将前轮55与后轮7拆卸,且将前述穿设于拖车杆5与底架4所设枢接座45的定位杆15取出,即可使拖车杆5向底架4收合,相对可便于携带、收合、包装与运输。再者,前述把手杆1另设有连接其两侧杆12的上横杆17。另外,前述后支架3所枢设的习知连接座31由其另一侧的嵌扣槽311将把手杆1的两侧的下支杆12嵌扣连接,或者将其连接枢转而脱离把手杆等相关技术为公开的习知技术,且也有其它类似的技术可替代,在此不另赘述。又,前述拖车杆5与底架4的展开与收合的相关内容为习知技术,并可以实质相同的技术替代,在此不另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可归纳具有下列增进功效1.折叠收合简单方便,且其把手杆1、上支架2、两后支架3、两前支架6可直接与底架收合,进而达到节省材积及便于携带、收存、包装或运输的目的。2.当不配合脚踏车做为婴儿拖车使用功能时,可单独做为婴儿车,并利用把手杆1上方的把手11推移车子,简而言之,具有婴儿拖车与一般婴儿车的功能,可方便于使用者选择使用。3.前轮51、后轮7可拆卸,并将拖车杆5向底架4收合,可进一步缩减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包括有:    把手杆,其两侧的下方分别被两后支架所设的连接座扣合连接;    上支架;    两后支架,其上方分别设一连接座,该连接座的另一侧将把手杆的下方嵌扣定位连接;    两前支架;    底架,分别固设轮座以分别枢设后轮,且其前方底部连结有一通过枢轴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    拖车杆,后侧由枢轴与底架的枢接座枢接,并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底架收合;    其特征在于:    该把手杆,上方为把手,而其下方则为自把手的两侧向下延设的下支杆,该两侧的下支杆的上端分别由枢接元件与上支架的两侧杆的后端枢接,且该两侧的下支杆的适当部位分别由锁固元件固设一枢接座,并由枢接座的另一侧供与后支架的上端枢接,而该两侧的下支杆的下方并被两后支架所设的连接座扣合连接;    该上支架,具有两侧杆以及连接该两侧杆的前横杆,该两侧杆的后端分别由枢接元件与把手杆的两侧的下支杆的上端枢接,且该上支架的两侧杆前端则分别由枢接元件与两前支架的上端枢接;    该两后支架,上端分别由枢接元件与把手杆两侧所设枢接座的另一侧枢接,而两后支架上方分别枢设一连接座,该连接座的另一侧可连接把手杆的两侧的下支杆的下方,另外该两后支架的下端则分别由枢接元件与底架的后方两侧枢接;    该两前支架,分别由其上端与两上侧支架的前端枢接,且分别由其下端枢接元件与底架的左、右支杆的前端枢接;    该底架,具有前支杆、左支杆、右支杆与后支杆,该后支杆的左、右两侧分别由枢接元件与两后支架的下端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婴儿拖车架,包括有把手杆,其两侧的下方分别被两后支架所设的连接座扣合连接;上支架;两后支架,其上方分别设一连接座,该连接座的另一侧将把手杆的下方嵌扣定位连接;两前支架;底架,分别固设轮座以分别枢设后轮,且其前方底部连结有一通过枢轴与拖车杆的一侧枢接的枢接座;拖车杆,后侧由枢轴与底架的枢接座枢接,并向前枢转而呈展开状态或向底架收合;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杆,上方为把手,而其下方则为自把手的两侧向下延设的下支杆,该两侧的下支杆的上端分别由枢接元件与上支架的两侧杆的后端枢接,且该两侧的下支杆的适当部位分别由锁固元件固设一枢接座,并由枢接座的另一侧供与后支架的上端枢接,而该两侧的下支杆的下方并被两后支架所设的连接座扣合连接;该上支架,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纲
申请(专利权)人:刘哲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