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368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拖钩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包括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第一U型杆包括第一U形迂回部和第一焊接部;第二U型杆包括第二U形迂回部和第二焊接部;第二U型杆通过第二焊接部与第一U形迂回部对应焊接;第一焊接部与第二U形迂回部相邻且呈角度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新型简易拖车挂钩,通过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焊接构成,不需开发模具,而且焊接工艺简单,不需专用工具进行定位,降低了拖车挂钩的生产成本;同时,新型简易拖车挂钩的牵引能力强,可以左右、上下均牵引,且超过法规要求的牵引角度,并且通用性强,具有方形横梁的皮卡或轻卡均可使用,可以牵引5t以下的轻卡、皮卡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拖钩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简易拖车挂钩。
技术介绍
拖车挂钩是指汽车拖钩,一般用于拖拽汽车。目前行业内多使用如下两种结构:图1是现有拖车挂钩的焊接结构,采用2个圆钢进行折弯,之后焊接在车架上,其缺点主要有:重量重,焊接位置多,焊接定位困难,牵引能力差,无侧向牵引力。图2是现有拖车挂钩的冲压焊接结构,采用冲压件,之后与焊接在车架上,其缺点主要有:冲压件,结构强度低,牵引能力差;采用模具件,模具成本高;互换性差。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结构简单的汽车拖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能力强、成本低的、加工工艺简单的拖车挂钩。本技术提供了下述方案:一种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包括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包括第一U形迂回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U型杆包括第二U形迂回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U型杆通过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对应焊接;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也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相邻且呈角度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相邻且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的平滑弯曲过渡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180度。优选地,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的平滑弯曲过渡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180度。优选地,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的平滑弯曲过渡角度和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的平滑弯曲过渡角度相同。优选地,所述U形迂回部上设有耐磨层和防滑层。优选地,所述焊接部上设有防锈层。优选地,所述第一U型杆为圆钢U型杆。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杆为圆钢U型杆。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公开的新型简易拖车挂钩,通过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焊接构成,不需开发模具,而且焊接工艺简单,不需专用工具进行定位,降低了拖车挂钩的生产成本;同时,所述新型简易拖车挂钩的牵引能力强,可以左右、上下均牵引,且超过法规要求的牵引角度,并且通用性强,具有方形横梁的皮卡或轻卡均可使用,可以牵引5t以下的轻卡、皮卡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拖车挂钩的焊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拖车挂钩的冲压焊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在车架上的焊接位置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在车架上的焊接位置平面示意图;图7为法规要求达到的拖拽角度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际达到的拖拽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的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包括第一U型杆1和第二U型杆2,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U型杆为圆钢U型杆,所述第二U型杆为圆钢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包括第一U形迂回部3和第一焊接部4;所述第二U型杆包括第二U形迂回部5和第二焊接部6;所述第二U型杆通过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对应焊接,所谓的对应焊接是指所述第二U型杆通过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位置对应焊接,参见图4的主视图;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也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相邻且垂直设置,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的平滑弯曲过渡的角度为135度,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的平滑弯曲过渡的角度也为135度。所述第一U型杆和所述第二U型杆均采用φ16圆钢进行高温处理后折弯,然后焊接成型。参见图6,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车架焊接焊接固定,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车架焊接固定。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和所述第二U型迂回部上均设有耐磨层和防滑层,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上均设有防锈层,以延长所述拖车挂钩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参见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所述拖车挂钩的拖拽角度完全满足《GB32087-2015轻型汽车牵引装置》法规的要求,并超过标准的要求:法规要求拖车挂钩在横向和纵向的拖拽角度分别不小于25度和5度,本实施例的拖车挂钩在横向和纵向的拖拽角度分别达到35度和15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简易拖车挂钩通过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焊接构成,不需开发模具,而且焊接工艺简单,不需专用工具进行定位,降低了拖车挂钩的生产成本;重量轻,整个拖钩一共重0.468kg;同时,所述新型简易拖车挂钩的牵引能力强,可以左右、上下均牵引,且超过法规要求的牵引角度,并且通用性强,具有方形横梁的皮卡或轻卡均可使用,可以牵引5t以下的轻卡、皮卡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包括第一U形迂回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U型杆包括第二U形迂回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U型杆通过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对应焊接;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也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相邻且呈角度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型杆和第二U型杆;所述第一U型杆包括第一U形迂回部和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U型杆包括第二U形迂回部和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U型杆通过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对应焊接;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之间也呈平滑弯曲过渡;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相邻且呈角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U形迂回部相邻且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简易拖车挂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形迂回部与所述第一焊接部之间的平滑弯曲过渡的角度范围为90度到180度。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力解哲李刚强王蒙马彦婷赵建强于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