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把手折叠结构的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34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它主要是主把手的下段向后延置一扁状定位杆,该定位杆的端部分别横向贯设二穿孔,滑板座前端的上方向前延置两平行侧板且底面呈斜度的定位头,该定位头的两侧板分别设置一快拆孔及一快速定位销孔、且其后方固接一定位板。从而,骑乘时安全可靠,装拆皆方便,搬运时还可折叠。(*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板车。目前,一般滑板车的结构,如图所示,主要包括一主把手10、一限制套筒20、一上枢接杆30、一下枢接杆40、一滑板座50,其中主把手10下段的适当位置处往后设有一匚形的枢接头11,该枢接头11的两侧板各设置一圆孔111、且下方处往后延置有一端部呈冂状的固定杆12,固定杆的两侧板各设置一圆孔121,底侧端枢接一前车轮13,上枢接杆30呈一长的细圆杆体,前段横向设有一枢孔31、且后端凸设有一枢接柱32,该枢接柱32横向设有一穿孔321,又下枢接杆40呈与限制套筒20等粗且长的圆杆体,前端凸设一ㄩ形的枢接头41,该枢接头41的两侧板各设置一圆孔411、且后段横向设有一枢孔42,滑板座40上方的中段处固设一垫板51,该垫板51前方设有一ㄩ状的枢接头52,该枢接头52的两侧板各设置一圆孔521,前端适当位置横向设有一固定孔53,末端枢接一后车轮54。如图2所示,当组合时,先将上枢接杆30的枢接柱32插置入下枢接杆40的枢接头41内,并利用一铆钉分别穿过上枢接杆30的穿孔321与下枢接杆40的圆孔411内,令上、下枢接杆30、40相互枢接,另将限制套筒20穿套入上枢接杆30上,然后利用二铆钉分别穿过上枢接杆30的枢孔31与把手架10的枢接头11内及下枢接杆40的枢孔42与滑板座50的枢接头52的圆孔521内,令上、下枢接杆30、40分别枢接在主把手10与滑板座50上,再借一铆钉分别穿过主把手10的固定杆12的圆孔121与滑板座50的固定孔53内,令主把手10与滑板座50相互枢接固定,即完成一滑板车的组合;如欲骑乘玩乐时,先将主把手10往上加以拉伸展开,令上、下枢接杆30、40拉伸成一直线状,再将限制套筒20顺势往下滑入且限制在上、下枢接杆30、40的枢接处即可;如欲折叠时,则将限制套筒20顺势往上移开且不限制在上、下枢接杆30、40的枢接处,同时将主把手10往上收合折叠,令上、下枢接杆30、40收合成一弯折状,即完成折叠的动作,或者再利用一绳体将已折叠好的滑板车加以捆紧绑固。上述习式结构具有下列缺点(一)因滑板车的主把手10往下拉伸展开后借限制套筒20,使上、下枢接杆30、40的枢接处加以限制成一直线状,当骑乘玩车时,常因路面不平或使用中滑板车有上、下晃动、跳动过大,而使限制套筒20有瞬间往上跳脱且无法限制固定,进而使上、下枢接杆30、40间产生弯折的情况,会增加使用者的危险性;(二)滑板车在折叠后搬运移动时,会使滑板车有张开而夹到搬运者的手、衣服,或者再借一绳体才能加以捆绑固定,亦难防绳体松脱,而在折叠时较为麻烦且搬运时较不安全。鉴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把手折叠结构的滑板车,它是利用快拆钉与快速定位销把主把手与滑板座锁固且定位,使结构稳固不晃动及弯折,且搬运时拆开折叠容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主把手折叠结构的滑板车,包含一主把手、一快拆钉、一快速定位销及一滑板座,其中主把手的底侧端枢接一前车轮,滑板座中段上方固设一垫板,而其末端枢接一后车轮,其特征是主把手的下段向后延置一扁状定位杆,该定位杆的端部分别横向贯设二穿孔,滑板座前端的上方向前延置两平行侧板且底面呈斜度的定位头,该定位头的两侧板分别设置一快拆孔及一快速定位销孔、且其后方固接一定位板。由于采用上述方案骑乘时安全可靠,装拆皆方便,搬运时还可折叠。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习式的分解图;图2习式的折叠状态图;图3本技术典型实施例分解图4本技术典型实施例组合图;图5本技术典型实施例折叠状态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包含一主把手60、一快拆钉70、一快速定位销80、一滑板座90,其中主把手60下段的适当位置处往后延置一扁状定位杆61,该定位杆61的端部分别横向贯设二穿孔611、612,底侧端则枢接一前车轮62,滑板座90中段的上方处固设一垫板91,前端的上方处往前延置有两平行侧板且底面呈适当斜度的定位头92,该定位头92的两侧板分别设置一快拆孔921及一快速定位销孔922、且后方的适当位置固接一定位板93,可供主把手60的定位杆61定位用,末端则枢接一后车轮94。当组合时,如图4所示,先将主把手60的定位杆61插置入滑板座90的定位头92内,令定位杆61的穿孔611与滑板座90的定位头92的快拆孔921相对正、且令定位杆61的穿孔612与滑板座90的定位头92的快速定位销孔922相对正,再将快拆钉70穿过定位杆61的穿孔611与滑板座90的定位头92的快拆孔921内且旋转一角度而加以迫紧锁固,而后将快速定位销80穿置入定位杆61的穿孔612与滑板座90的定位头92的快速定位销孔922内,令主把手60的定位杆61与滑板座90的定位头92相互固结,即完成一滑板车的组合。当折叠时,如图5所示,先将快速定位销80简易迅速拨出,再将快拆钉70简易旋转松开,并交主把手60往下收合折叠,往主把手60的定位杆61一端抵至定位在滑板座90的定位板93处,定位杆61另一端的穿孔612则裸露出在定位头92外,后将快速定位销80插置入裸露在定位头92外的定位杆61的穿孔612中,令主把手60借定位杆61的穿孔612中的快速定位销80阻挡在定位头92外侧,使主把手60与滑板座90间无法再活动,即完成滑板车的主把手60折叠动作。本实施例具有下述效益(一)因主把手60与滑板座90间利用快拆钉70与快速定位销80,迫紧锁固且定位稳固无晃动,骑乘玩乐时,不因使用者上、下晃动过大或在不平的路面上骑乘,使主把手60与滑板座90间产生弯折现象,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二)因滑板车的折叠后能利用快速定位销80,加以阻挡在定位头92外侧而定位,故在搬运移动时,滑板车不张开而夹到搬运者的手、衣服的危险,使折叠简易、方便且搬运更为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把手折叠结构的滑板车,包含一主把手、一快拆钉、一快速定位销及一滑板座,其中主把手的底侧端枢接一前车轮,滑板座中段上方固设一垫板,而其末端枢接一后车轮,其特征是:主把手的下段向后延置一扁状定位杆,该定位杆的端部分别横向贯设二穿孔,滑板座前端的上方向前延置两平行侧板且底面呈斜度的定位头,该定位头的两侧板分别设置一快拆孔及一快速定位销孔、且其后方固接一定位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把手折叠结构的滑板车,包含一主把手、一快拆钉、一快速定位销及一滑板座,其中主把手的底侧端枢接一前车轮,滑板座中段上方固设一垫板,而其末端枢接一后车轮,其特征是主把手的下段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能宗
申请(专利权)人:能皓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