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55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有一主板;一把手架顶面;一前轮设于底面;一后轮设于底面;一引擎式驱动机构具有一引擎及一驱动齿轮组,驱动齿轮组具有一输入传动齿输及一输出传动齿轮,输入传动齿输是与引擎主轴连结,输出传动齿输是与后轮轮轴连结,引擎式驱动机构是固设于主板底端,输出传动齿轮是为一伞齿轮;后轮轮轴设有另一伞齿轮,是与输出传动齿轮的伞齿轮啮合同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滑板车,详而言之乃是指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按,滑板车是具有运动及休闲等功能而广被大众所喜爱,而一般滑板车在动力方面,是采用有简易式人力踩踏方式、电力驱动方式及引擎式驱动方式;在引擎式驱动方式的滑板车结构,主要是于踏板后端装设引擎,再经由传动机构连结后轮心轴,进而驱动后轮转动;然而,上述习用结构,在整体引擎驱动源组装于踏板时,是直接以垂直架设于踏板板面上的方式固设,使得踏板末端上缘突高整个引擎结构的高度,由于高度过高,因此造成人体在踩踏于踏板时,常有碰触该引擎之虞;再者,该引擎架设踏板板面上而限缩了人体足部于踏板板面的活动空间;另外,在传动机构方面,由于其内部的齿轮是采与踏板垂直式的摆设、离合器不当的摆设均造成了引擎传动结构的空间高度过高的缺点,除有碍观瞻外,甚至影响操控的活动空间。有鉴于上述缺失,本案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产生。亦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其驱动源整体结构为扁平化而不耗占空间高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其驱动源整体结构是固设于该踏板下缘,避免耗占人体足部的活动空间。缘以达成上揭目的,本技术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是具有一主板,可供人体足部踩踏;一把手架,是设于该主板前端顶面;一前轮,设于该主板前端底面;一后轮,是设于该主板后端底面;一引擎式驱动机构,具有一引擎及一驱动齿轮组,其中该驱动齿轮组具有一输入传动齿轮及一输出传动齿轮,其中该输入传动齿输是与该引擎主轴连结,该输出传动齿轮是与该后轮轮轴连结,用以驱动该后轮;该引擎式驱动机构是固设于该主板底端,且该驱动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径向方向是与该主板板体略成平行,又该输出传动齿轮是为一伞齿轮;另该后轮轮轴设有另一伞齿轮,是与该输出传动齿轮的伞齿轮啮合同动;藉由上述构件,使得整体驱动机构在与主板连结时,得以扁平化外,且其是固设于主板底端,故不耗占人体足部的活动空间。其中还包含有一变速齿轮组,是连结该输入传动齿轮与输出传动齿轮之间。其中该主板后端向上倾斜一定的角度的翘部,该翘部底端是固设有该引擎驱动机构。其中该翘部的倾斜角度约略为0°至30°为最佳。其中该引擎驱动机构还包含有一离合器,是连结于该输入传动齿轮与该输出传动齿轮之间。其中该引擎驱动机构输出端是设有伞齿轮;且该后轮轮轴上设有一伞齿轮,是与该引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的伞齿轮连结。为使贵审查委员对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应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引擎式驱动机构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引擎式驱动机构另一角度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引擎式驱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具有一主板10,是可供人体足部踩踏,是为一水平板片,且其后端向上倾斜与水平的主板10约成24°的翘部11;一把手架20,是设于主板10前端顶面,可供人手操控;二前轮30,是设于该主板10前端底面;二后轮40,是设于该主板10后端底面,应以一轴心41作为连结,该轴心41中央处架设有一伞齿轮42;一引擎式驱动机构50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具有一座体51,是固设于该主板10的翘部11底面,该座体51顶面具有二挂耳511及二弹簧512,其中该各挂耳511是用以连结至该主板10翘部11底面,使得该座体51排列与该翘部11平行,而该各弹簧512则用以顶挚该主板10翘部11底面而具有缓冲避震效果;且该座体51由外向内设有一座板513及一座箱514,其中该座板513固设有一引擎52,该引擎52向下延伸有一主动轴521,该主动轴521藉由皮带轮522、523及皮带524的设置而连结有一离合器53及一输入用的第一从动轴54,其中该离合器53是用以将主动轴521与第一从动轴54作停驶分离及行驶连结使用;一变速齿轮组55,是装设于该座箱514中,且其输入端连结该第一从动轴54,又其是为自动变速机构(此为习用结构,容不赘述),该变速齿轮组55的输出端是连结有一输出用的第二从动轴551,且其下端设有一伞齿轮552,是与该后轮40的伞齿轮42连结;藉由上述结构,使得该引擎52的驱动源可传动至该后轮42轮体;而必须加以说明的是,该各轴心,如主动轴521,第一、第二从动轴512、551是与该主板10翘部11约略是垂直,使得该皮带轮及变速齿轮组55的齿轮、伞齿轮552的径向方向均与该主板10翘部11约略呈平行;藉由此种设计,可以压缩整个驱动机构的高度,因此可架设在该主板10翘部11的底端面,因此主板10上端并无任何突出物,因此人体足部轻易不与引擎碰撞,大大降低烫伤及碰伤之虞;另外,根据本技术最佳化的设计,该翘部11向上倾斜的最后角度约略为0°至30°,此种翘部11的设计在于使引擎可容许更多段变速的繁杂机构,换言之,若变速机构的高度增加,可藉由翘部11的角度的设计,使得整组引擎驱动机构仍可置于该主板10底端,因此可避免耗占主板10上的人体足部活动空间。亦即,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扁平北的设计由于该各齿轮的径向与主板10板体约略成平行,使得整个驱动机构高度大大降低,在高度空间运用上更为灵活。二、埋置型的设计由于整个驱动机构是置于该主板10下端面,因此对于主板10上端面的人体足部活动空间更为宽广。三、翘部的设计该翘部倾斜的角度变化,可允许更为复杂的变速机构的埋置设计,且可增加主板10的外观线条的美观。综上所陈,本技术确具有进步性,且实物样品证实确实可达成预期的效果,再经查相关资料及文献,并未发现有雷同的,为保障创作人的权益,爰依法提出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是具有一主板,可供人体足部踩踏;一把手架,是设于该主板前踹顶面;一前轮,设于该主板前端底面;一后轮,是设于该主板后端底面;一引擎式驱动机构,具有一引擎及一驱动齿轮组,其中该驱动齿轮组具有一输入传动齿输及一输出传动齿轮,其中该输入传动齿输是与该引擎主轴连结,该输出传动齿输是与该后轮轮轴连结,用以驱动该后轮;其特征在于:该引擎式驱动机构是固设于该主板底端,且该驱动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径向方向是与该主板板体略成平行,又该输出传动齿轮是为一伞齿 轮;另该后轮轮轴设有另一伞齿轮,是与该输出传动齿轮的伞齿轮啮合同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是具有一主板,可供人体足部踩踏;一把手架,是设于该主板前踹顶面;一前轮,设于该主板前端底面;一后轮,是设于该主板后端底面;一引擎式驱动机构,具有一引擎及一驱动齿轮组,其中该驱动齿轮组具有一输入传动齿输及一输出传动齿轮,其中该输入传动齿输是与该引擎主轴连结,该输出传动齿输是与该后轮轮轴连结,用以驱动该后轮;其特征在于该引擎式驱动机构是固设于该主板底端,且该驱动齿轮组的各齿轮的径向方向是与该主板板体略成平行,又该输出传动齿轮是为一伞齿轮;另该后轮轮轴设有另一伞齿轮,是与该输出传动齿轮的伞齿轮啮合同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引擎式驱动机构的滑板车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含有一变速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清松施宪忠
申请(专利权)人: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