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手持用具及其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3913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杆状手持用具包括有一手持部、一作用件与连接该手持部与该作用件的长形中管。其中,中管具有一管壁厚度,及至少三道肋条自该中管内壁突出形成,所述肋条是自靠近手持部的一端往靠近作用件的一端延伸,该肋条并具有一面宽及一高度,其中该面宽与该高度必须各别不小于该管壁厚度。由此以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并能提供安全使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日常生活或运动所使用器具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杆状手持用具及其中管
技术介绍
在一些场合中,使用细长型杆体作为辅助器具是普遍且必需的。例如,对于行动不便者而言,以拐杖助行是必要的;又如登山、健行者所使用的手杖,有助于稳定前行;再如滑雪者手持的雪杖,可作为操控前进及改变方向用;其它如高尔夫球杆或是曲棍球杆等,皆为运动所必需使用的器具。上述各类型的辅助用细长杆体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其杆身是被制作成中空状的,目的在于减轻使用者手持时的负担,并能提供轻巧使用。已知达成前述目的的方式有二 一为利用材质变化,如使用碳纤(Carbon)取代金属管体;二为减少材料的使用。然而, 在减少材料方面,于既定规格规范下而减用过多材料时,最直接的影响即是造成细长杆体的管壁厚度变薄,例如以碳纤雪杖为例,对杆体的轻质化要求,从早期的150grams/lm( — 公尺150公克重)要求减重至57gramS/lm( —公尺57公克重),使得杆体管壁厚度减至 0. 8mm,相对使得细长杆体的结构强度不足而有容易变形或折断的虞,前述情形不仅将导致细长杆体不堪再使用,甚至潜藏危害使用者的安全。且随着杆体长度越长,其结构强度减弱将更为明显,又,在细长杆体具有弯折部位时,因弯折处的管壁厚度趋薄,且为应力集中处, 故而更容易对结构产生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状手持用具及其中管,是可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并能提供安全使用。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杆状手持用具包括有一手持部、一作用件与连接该手持部与该作用件的长形中管。其中,中管具有一管壁厚度,及至少一道肋条自该中管内壁突出形成,且该肋条是自靠近手持部的一端往靠近作用件的一端延伸,该肋条并具有一面宽及一高度,该面宽与该高度各别不小于该管壁厚度。在一实施例中,肋条是由多段不连续的间隔肋组成。在另一实施例中,肋条数量为三,且所述肋条以等间距方式设置于该中管的内壁。进一步地,所述肋条共同连结于该中管的轴心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肋条沿着轴向设置或是呈螺旋状设置。另,本技术所提供手持用具的中管结构的特征在于中管具有一管壁厚度,及至少三道肋条自中管内壁突出形成,每一肋条具有一面宽及一高度,该面宽与该高度各别不小于该管壁厚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肋条当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者是由多段不连续的间隔肋组成。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肋条是以等间距方式设置于中管的内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肋条共同连结于该中管的轴心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杆状手持用具及其中管可提高整体结构强度,并能提供安全使用。附图说明为使审查员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请配合附图及列举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杆状手持用具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2-2方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管的局部放大剖视图,揭示肋条沿轴向设置;图4类同图2,揭示肋条的横向截面轮廓呈弧形;图5类同图3,揭示肋条以螺旋状设置;图6类同图3,揭示肋条是由多段不连续的间隔肋组成;图7类同图2,揭示中管具有四道肋条;图8类同图2,揭示中管的复数肋条共同连结于轴心位置。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杆状手持用具可为走路杖、拐杖、登山杖、雪杖、高尔夫球杆或曲棍球杆等,所述用具的共通结构皆包括有一手持部、一作用件与一连接该手持部及作用件的长形中管,必须说明的是,作用件的结构形态因手持用具的使用需求而有不同,例如,当手持用具为走路杖时,其作用件为可顶抵地面的杖尖;当手持用具为高尔夫球杆时,其作用件为宽面的杆头;当手持用具为曲棍球杆时,其作用件为击球头。为便于说明,于后兹以走路杖为例,说明本技术的杆状手持用具,并兼述其中管结构如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杆状手持用具的较佳实施例是一走路杖10,该走路杖10包括有一长形中管12、一手持部与一作用件,其中,中管12为管径呈渐缩状的中空管体;手持部为一握把套14且套设于中管12的顶端12a,握把套14提供使用者手部良好握持效果;而作用件为杖尖16且组装于中管12的底端12b,用于顶抵地面。请配合图2及图3所示,中管12的每一处管壁厚度T相同,且中管12具有多道自其内壁12c —体成型的肋条13,在本实施例中,肋条13是自中管12的顶端1 往底端12b 方向沿着轴向延伸形成,肋条13数量以三条为例,且彼此间是呈等间距设置。如图2所示,每一肋条13具有一面宽W及一高度H,所述面宽W是指肋条13与中管12内壁12c连接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所述高度H是指肋条13的最突出点至中管12内壁12c的最短距离,在前述基础下,肋条13的横向截面轮廓可呈图2所示的矩形状,或是图 4所示的弧形,惟不论肋条13的结构形态为何,其最特别的是,肋条13的面宽W必须是大于或是等于管壁厚度T,且肋条13的高度H亦必须是大于或是等于管壁厚度T。由此,在既定规格要求下并减用使用材料时,通过所述肋条13的增设,且在肋条13的面宽W与高度H皆大于或是等于管壁厚度T的条件下,可确保中管12因应外力所造成变形时应有的韧性,及不易折断的能力,以及提高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达成减轻使用者手持负担与轻巧使用的目的。同理,当本技术的杆状手持用具的中管12应用于拐杖、登山杖、高尔夫球杆或曲棍球杆时,亦能提供相同功效。再一提的是,所述肋条13以等间距方式设置,可有效地将中管12所承受的作用力平均分散,避免作用力过度集中单一点而损及中管12结构;本实施例中,采取三个等间距方式设置的肋条13为最佳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中管12无论以何种角度与握把套14或插柱16组装,其任一方向的受力强度都为相同。另说明的是,可达成前述目的的结构变化尚有至少以下所述实施例,其中图5揭示中管20的肋条22是以螺旋状设置。图6揭示中管30的肋条32是由多段不连续且呈轴向设置的间隔肋3 所组成, 其中具有间隔肋3 的区段形成一补强区,不具有间隔肋3 的区段形成一挠性区,该挠性区提供中管30在受力时的挠曲,举高尔夫球杆为例,该挠性区提供高尔夫球杆在击球时产生挠曲减震的效果,在使用上有较佳的舒适感。图7揭示中管40具有四道肋条42,且彼此以等间距设置,同样地,该四肋条42可为轴向或螺旋状设置,或为多段不连续的间隔肋所构成。图8揭示中管50的复数肋条52共同连结于该中管50的轴心位置。最后再加以说明的是,本技术在中管轻质化的要求下,利用肋条的面宽W必须是大于或是等于管壁厚度T,且肋条的高度H亦必须是大于或是等于管壁厚度T的巧妙设计,使得中管在轻质的要求下又同时具有极佳的抗挠曲及抗压的强度;再者,采取三个等间距方式设置的肋条为最佳方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中管无论以何种角度与握把套或插柱组装时,其任一方向的受力强度都为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数个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凡是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杆状手持用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手持部;一作用件;以及一长形中管,一端连接该手持部,另一端连接该作用件,该中管具有一管壁厚度,及至少一道肋条自该中管内壁突出形成,且该肋条自靠近手持部的一端往靠近作用件的一端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清松
申请(专利权)人:晨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