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培训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190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对现有三轮自行车的改造,其结构特征是前轮大,两后轮小,前轮驱动,两后轮转向,前轮又可靠惯性运行;并且,适当拉长了鞍座与驱动轴之间的水平距离,使鞍座位置适当放低。由于这些结构特征,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型长、宽、高尺寸都比有同种驱动轮的三轮车小;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没链传动,骑行者坐在鞍座上两腿既能伸直蹬车,两脚又可方便踏地的优点;不但搬动、放置方便,而且骑行雅观、安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对现有三轮自行车的改造,是最适合老年人骑行的三轮自行车。现在老年人的代步工具主要是两轮自行车,也有的少数老年人骑三轮自行车,这两种自行车都不是老年人理想的选择,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降低,手脚不灵,骑两轮自行车是危险的,而骑三轮自行车就相对安全些,但现有的三轮自行车带着个大货箱,体积比较大,尽管有的造的比较小些,但毕竟还是货车,骑行不方便,也不美观;现有的三轮童车太小,老年人不能骑, 就是把它造的大些还是不能骑,因为三轮童车的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转向轮,其直径造的太大,夹在骑行者两腿之间影响转向,并且前轮和前轮轴是固定在一起的,车子靠惯性运行时骑行者两腿要随着前轮一起转,不能歇脚,很不舒服。所以,现有的三轮自行车也不是老年人理想的骑行工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造“一种新型自行车”,使其前轮驱动,两后轮转向,而前轮又可靠惯性转动的,骑行者坐在鞍座上两腿既能伸直蹬车,两脚又可方便踏地、轻便、安全,适合老年人骑行的三轮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是前轮驱动又可靠惯性转动。设计本技术时,前轮轴部件设计成带有飞轮的部件,使飞轮和前轮部件连在一起,并使驱动轴和前轮轴合一,这样在前轮轴的两端装上左、右曲柄,在曲柄的另一端再按上脚蹬部件,从而就达到踏动脚蹬使前轮转动,并且停止踏动脚蹬后前轮还会继续靠惯性运行的目的。二是两后轮转向。设计本技术时,把前面管和前轮左右叉腿焊在一起,然后把前轮左右叉腿和车架再固定在一起,使其不能转动,所以前轮也就不能转向了。而车把立管和把架接管固定在一起,并穿在前面管里面,把架接管下端固定上前转向柱,这样转动车把,前转向柱就与车把同步转向,然后通过绕在前转向柱上的转向绳拉动装在车架两个后面管里的后轮管腿下端的后转向柱转动,从而带动两后轮转向。三是鞍座位置的设计。本技术采用现有自行车鞍座型式,鞍座位置的调整也和现有自行车一样,通过调整鞍管在鞍座立管里的位置来实现。不过适当拉长了鞍座和驱动轴的水平距离,并使鞍座位置尽量放低。四是车把位置的调整。本技术车把部件采用现有自行车的车把部件型式,其位置的调整和现有自行车一样,是通过调整车把部件立管在把架接管里的相对位置来实现的。本技术和现有三轮车相比有以下优点。1、更安全。由于本技术的鞍座和驱动轴的水平距离适当拉长,骑行者坐在鞍座上不但两腿能伸直蹬车,而且两脚能够方便同时全部踏地,所以需要紧急制动时,通过前后轮手闸和两脚踏地的配合,骑行者就更安全。2、体积小重量轻。因为本技术像三轮童车一样直接驱动前轮,所以车架可以造的比具有同等直径驱动轮的三轮车都短;由于鞍座位置比具有同等直径驱动轮的三轮车都低,所以车架就矮。由于鞍座位置低,骑行时,人的重心就低,后两轮距离就可造的窄一些。因此,本技术体积比具有同等直径驱动轮的三轮车都小,体积小则可以造的重量轻。3、去消链条,直接驱动。因为本技术的脚蹬在前轮轴(即驱动轴)部件上,脚蹬力不再用链条传递,所以去消了链条、链轮,变为直接驱动前轮。4、骑行雅观。因为本技术外观像三轮童车,而不是像现有三轮车,带着一个大贷箱,所以骑本技术时比较雅观,就像坐骄车比坐双排座汽车风光一样。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有以下附图绘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从图1可知本技术主要有以下零部件组成1、脚蹬部件;2、曲柄部件;3、前轮安全当泥板部件;4、前轮部件;5、前轮轴部件;6、前转向柱;7、把架接管;8、车架部件;9、车把部件;10、转向绳部件;11鞍座部件;12、鞍座立管;13、鞍管;14、靠背部件,15、背箱部件;16、后轮档泥板部件;17、导轮部件;18、后轮腿管;19、后轮联动部件;20、后轮轴部件;21、后转向柱;22、后轮部件组成。而车架部件8又可分为前叉腿8.1、前面管8.2、上双纵梁8.3、下双纵梁8.4、鞍座立管8.5、上横梁8.6、下横梁8.7、后面管8.8组成。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它进一步表示本技术各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和关系。该图中的CC剖视图由图4绘出。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它主要表达车把部件9和前转向柱6的连接关系,该图有以下零部件组成9,车把部件;9.1,车把立管;3.1,锁母;3.2,上轴承;9.2,把心丝杆;9.3,把心螺母;8.2,前面管;8.1.2,右叉腿;3.3,下轴承;7,把架接管;6,前转向柱;8.1.1,左叉腿;10.1,转向绳;6.1,螺丁。图4是图2中CC剖视图。它主要表达转向绳10.1和后转向柱21及后轮部件22之间的连接关系,该图有以下零部件组成4.1,锁母;4.2,上轴承;8.6,上横梁;18,后轮腿管;8.8,车架后面管;8.7,下横梁;4.3,下轴承;10.1,导向绳;4.4,压紧螺丁;20,后轮轴;4.5,螺母;21,后转向柱;4.6,轴承,4.7,螺母;22,后轮部件。图5是本技术主视图中AA剖视图。它主要表达前轮轴部件5与前轮部件4,前叉腿部件8.1及曲柄部件2的连接关系,该图有以下零部件组成5.1,飞轮;5.2,飞轮轴;5.3,轴档圈;5.4,轴承座;5.5,轴承;2.1,曲柄;2.2,曲柄销;5.6,平键;5.7,前轮轴;5.8,轴承;5.9,轴承座;5.10,螺栓;5.11,左叉咀接片;5.12,平键;8.1.1,左叉腿;5.13,大齿轮;5.14,小齿轮;5.15,支架;5.16,轴承;8.12,前右叉腿;5.17,右叉咀接片;5.18,小轴;5.19,轴承座;5.20,平键;5.21,轴承;5.22,轴挡圈;5.23,轴挡圈;5.24,轴承;5.25,轴承座;5.26,轴承;5.27,大齿轮;5.28,右接盘,4.1,前轮轴皮;5.29,左接盘;5.30,小齿轮。从图5-AA剖视图可看出,前轮轴部件5通过前轮轴5.7和曲柄2.1用曲柄销2.2固定在一起;通过左叉咀接片5.11和右叉咀接片5.17分别与前左叉腿8.1.1、前右叉腿8.1.2用螺栓5.10固定在一起;通过左接盘5.29,右接盘5.28和前轮轴皮4.1固定在一起;并且轴5.18的支架5.15用平键5.20和右叉咀接片5.17固定在一起;因此轴5.18是定轴,是不能绕前轮轴5.7旋转的。再者,当曲柄2.1旋转时,通过前轮轴5.7则依次带动大齿轮5.27、小齿轮5.14、大齿轮5.13、小齿轮5.30旋转,而小齿轮5.30是和飞轮轴5.2固定在一起的,而飞轮5.1、轴承座5.4,接盘5.29又是依次固定连接的,所以,小齿轮5.30通过飞轮5.2带动了前轮轴皮4.1的旋转,即带动了前轮部件4的转动,于是就达到了前轮驱动又可靠惯性转动的目的。从图3,即BB剖视图和图4,即CC剖视图可看出车把部件9的立管9.1用把心丝杆9.2,把心丝母9.3和把架接管7固定在一起,把架接管7用上轴承3.2和下轴承3.3和前面管8.2连在一起,把架接管7的下端和前转向柱6固定一起,转向绳10.1用螺丁6.1紧紧压在前转向柱6上,而转向绳10.1的两端环绕过导向轮17后又分别绕在后转向柱21上,并且用螺丁4.4紧紧的压住;而后轮部件22用轴承4.6和螺母4.7装在后轮轴20上,而后轮轴20又用螺母4.5和后转向柱21固定在一起,于是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行车,由1、脚蹬部件;2、曲柄部件;3、前轮安全档泥板部件;4、前轮部件;5、前轮轴部件;6、前转向柱;7、把架接管;8、车架部件;9、车把部件;10、转向绳部件;11、鞍座部件;12、鞍座立管;13、鞍管;14、靠背部件;15、背箱部件;16、后轮档泥板部件;17、导轮部件;18、后轮腿管;19、后轮联动部件;20、后轮轴部件;21、后转向柱;22、后轮部件等零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1)车架部件8有前左叉腿8.1.1,前右叉腿8.1.2,前面管8.2,上双纵 梁8.3,下双纵梁8.4,鞍座立管8.5,上横梁8.6,下横梁8.7,后面管8.8组成;(2)前轮轴部件5有5.1飞轮;5.2飞轮轴;5.3轴档圈;5.4轴承座;5.5轴承;2.1曲柄;2.2曲柄销;5.6平键;5.7前轮轴;5.8轴承 ;5.9轴承座;5.10螺栓;5.11左叉咀接片;5.12平键;8.1.1前左叉腿;5.13大齿轮;5.14小齿轮;5.15支架;5.16轴承;8.1.2前右叉腿;5.17右叉咀接片;5.18小轴;5.19轴承座;5.20平键;5.21轴承;5.22轴挡圈;5.23轴挡圈;5.24轴承;5.25轴承座;5.26轴承;5.27大齿轮;5.28右接盘;4.1前轮轴皮;5.29左接盘;5.30小齿轮组成;(3)后轮部件22转向由9、车把部件;7、把架接管;6、前转向柱;10.1 、转向绳;21、后转向柱;20、后轮轴;22、后轮部件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自行车,由1、脚蹬部件;2、曲柄部件;3、前轮安全档泥板部件;4、前轮部件;5、前轮轴部件;6、前转向柱;7、把架接管;8、车架部件;9、车把部件;10、转向绳部件;11、鞍座部件;12、鞍座立管;13、鞍管;14、靠背部件;15、背箱部件;16、后轮档泥板部件;17、导轮部件;18、后轮腿管;19、后轮联动部件;20、后轮轴部件;21、后转向柱;22、后轮部件等零部件组成,其特征在于(1)车架部件8有前左叉腿8.1.1,前右叉腿8.1.2,前面管8.2,上双纵梁8.3,下双纵梁8.4,鞍座立管8.5,上横梁8.6,下横梁8.7,后面管8.8组成;(2)前轮轴部件5有5.1飞轮;5.2飞轮轴;5.3轴档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虎李培训
申请(专利权)人:李培训李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