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355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包含一固定在一前车架的前角座、一固定在一后车架且与前角座衔接的后角座,及一扭力组件。该扭力组件具有沿一轴线方向贯穿前、后角座的扭力棒,该扭力棒具有一与前角座卡固且与后角座套枢的一第一端部,及一与后角座卡固且与前角座套枢的一第二端部。当前、后车架受力且环绕该轴线震动时,会分别扭转扭力棒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藉此,以扭力棒吸收前述震动能,达到避震的效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避震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能提升避震效果的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自行车的避震装置,通常会显露在车架外,且避震型式大都是藉由液(气)压缸或弹性组件一种以上的配置而成,然而,上述避震装置虽然可以达到避震效果,但是,却在实际使用时,仍存有以下缺失而亟待解决。由于上述避震装置的避震效果,往往会被车架所形成的力臂长短所影响,因此,前述避震装置在安装时,除了必须考量本身的刚性大小,还要考虑安装位置与车架所形成的力臂长短,是否能与避震装置的刚性配合,造成避震装置的避震效果发挥有限,所以,不难发现市面上许多配备有避震装置的自行车,不但因为避震装置外露而影响整体美观性外,且不能获得显著的避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藉由扭转方式确实达到避震效果,且能隐藏不外露的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于是,本技术的枢轴避震装置是安装在一自行车上,该自行车具有一向上延伸的座杆、一由座杆向前延伸的前车架及一由座杆向后延伸的后车架,该枢轴避震装置包含一前角座、一后角座及一扭力组件。该前角座是固定在前车架邻近后车架的位置。该后角座是固定在后车架且与前角座衔接。该扭力组件具有一沿一轴线方向贯穿前、后角座的扭力棒,该扭力棒具有一与前角座卡固且与后角座套枢的一第一端部,及一与后角座卡固且与前角座套枢的一第二端部,藉此,当前车架受力且环绕该轴线震动时,会以后角座与扭力棒第二端部为固定点,及以第一端部为施力点扭转扭力棒,使扭力棒吸收此一震动能,当后车架受力且环绕该轴线震动时,会以前角座与扭力棒第一端部为固定点,及以第二端部为施力点扭转扭力棒,使扭力棒吸收此一震动能。附图说明本新型之前述以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式之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第一图是一正视图,说明本新型一枢轴避震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安装在一自行车上;第二图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前角座、一后角座、一扭力组件及一限位组件的相关位置;第三图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回弹组件与一座杆的相关位置。实施方式参阅第一图,本新型之枢轴避震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自行车1上。该自行车1具有一向上延伸的座杆11、一由座杆11向前延伸的前车架12及一由座杆11向后延伸的后车架13。该枢轴避震装置是包含一前角座2、一后角座3、一扭力组件4、一限位组件5及一回弹组件6。参阅第二图,该前角座2是固定在前车架12邻近后车架13的位置,并具有沿一轴线X方向面对面排列的一左耳片21与一右耳片22、一贯穿左耳片21的多边型孔23(本实施例一六角型孔),及一贯穿右耳片22的穿孔24。该后角座3是固定在后车架13且与前角座2衔接,并具有与前角座2左、右耳片21、22并邻的一左耳片31与一右耳片32、一贯穿左耳片31的穿孔33及一贯穿右耳片32的多边型孔34(本实施例是一六角型孔)。该扭力组件4,具有穿固在后角座3穿孔33内的轴承41、二分别卡固在前、后角座2、3多边型孔23、34内的轴套42、43、一沿该轴线X方向贯穿前、后角座2、3的扭力棒44,及一穿置在前角座2穿孔24内的轴套管45。该轴套42、43是分别卡固在前角座2多边型23内及后角座3多边型34内,并分别具有一六角型齿孔421、431。该扭力棒44具有反向的一第一端部441与一第二端部442,该第一端部441具有一与轴套42齿孔421卡固的多角头4411,及一由多角头4411延伸且穿枢在轴承41内的枢杆段4412。该第二端部442具有一穿枢轴套管45内枢杆段4421,及一与轴套43齿孔431卡固的多角头4422。该限位组件5具有沿平行该轴线X方向贯穿后角座3左、右耳片31、32且邻接前角座2左、右耳片21、22的轴杆51、二对分别形成在前角座2左、右耳片21、22上的凸部52、53(如第一图)。该等凸部52、53(如第一图)分别位于轴杆51上、下方,可限制扭力棒44扭转的幅度。参阅第一、三图,该回弹组件6具有一固定在座管11上的轴管61、一沿一轴线X1方向可旋动地穿枢在轴管61内弹性件62、一可驱动弹性件62的导动件63及一枢接后车架13与导动件63的连杆64。该轴线X1是平行于第二图的轴线X。该弹性件62为弹塑性材质,并具有一沿该轴线X1方向贯穿且呈六角型的贯孔621,及多数呈涡旋状分布且形成在一周面的翼片622,该翼片622与轴管61一内壁611抵触。该导动件63具有一概呈Y型且夹持在弹性件62两侧的耳座631、一概呈六角型且贯穿耳座631与弹性件62贯孔621的螺杆632,及一与螺杆632一端螺固的螺帽633,使连杆63与导动件63及弹性件62形成连动。参阅第一、二图,当前车架12受力且环绕该轴线X震动时,该后车架13及后角座3是固定不动,因此,该扭力棒44第二端部442会以多角头4422透过轴套43与后角座多边型孔34卡固,而以后角座3与扭力棒44第二端部442为固定点,且该扭力棒44第一端部441会以多角头4411透过轴套42与前角座多边型孔23卡固,而以前角座2与扭力棒44第一端部441为施力点,使前角座2以扭力棒44枢杆段4412为回转中心扭转扭力棒44,至轴杆51卡抵到凸部52或凸部53为止。藉此,以扭转扭力棒44的方式吸收前述震动能,达到避震效果。参阅第一、三图,同时,该前车架12会分别迫挤该回弹组件6,使回弹组件6透过连杆64与导动件63的角度变化,进而以导动件63旋动弹性件62,使弹性件62藉由翼片622与轴管61的抵触关系,产生阻力作用,并于变形过程中储备一弹性回复力,且在外力释放后,该弹性件62会释放此一弹性回复力,使前车架12及扭力棒44回复。相同的,参阅第一、二图,当后车架13受力且环绕该轴线X震动时,该前车架12及前角座2是固定不动,因此,该扭力棒44第一端部441会以多角头4411透过轴套42与前角座多边型孔23卡固,而以前角座2与扭力棒44第一端部441为固定点,且该扭力棒44第二端部442会以多角头4422透过轴套43与后角座多边型孔34卡固,而以后角座3与扭力棒44第二端部442为施力点,使后角座3以扭力棒44枢杆段4421为回转中心扭转扭力棒44,至轴杆51卡抵到凸部52或凸部53为止。藉此,以扭转扭力棒44的方式吸收前述震动能,达到避震效果。参阅第一、三图,同时,该前车架12会分别迫挤该回弹组件6,使回弹组件6透过连杆64与导动件63的角度变化,进而以导动件63旋动弹性件62,使弹性件62藉由翼片622与轴管61的抵触关系,产生阻尼作用,并于变形过程中储备一弹性回复力,且在外力释放后,该弹性件62会释放此一弹性回复力,使前车架12及扭力棒44回复。据上所述可知,本新型之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具有下列优点及功效由于本新型是是装置于前、后车架12、13的轴枢点,因此,在外观上并不会有突兀的感觉,而能提升整体的美观性。且重要的是,本新型是以扭转的方式,产生避震作用,因此,在动作上不需要考虑力臂及刚性问题,所以,本新型能发挥最佳的使用效益,而能有效提升避震效果,使本新型更具实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其特征为该自行车具有一向上延伸的座杆、一由座杆向前延伸的前车架及一由座杆向后延伸的后车架,该枢轴避震装置包含:一前角座,是固定在前车架邻近后车架的位置;一后角座,是固定在后车架且与前角座衔接;一扭力组件,具有一沿一轴线方向贯穿前、后角座的扭力棒,该扭力棒具有一与前角座卡固且与后角座套枢的一第一端部,及一与后角座卡固且与前角座套枢的一第二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其特征为该自行车具有一向上延伸的座杆、一由座杆向前延伸的前车架及一由座杆向后延伸的后车架,该枢轴避震装置包含一前角座,是固定在前车架邻近后车架的位置;一后角座,是固定在后车架且与前角座衔接;一扭力组件,具有一沿一轴线方向贯穿前、后角座的扭力棒,该扭力棒具有一与前角座卡固且与后角座套枢的一第一端部,及一与后角座卡固且与前角座套枢的一第二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其特征为具有一回弹组件,该回弹组件具有一固定在座管上的轴管、一沿平行该轴线方向可旋动地穿枢在轴管内弹性件、一可驱动弹性件的导动件及一枢接后车架与导动件的连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其特征为,该弹性件具有多个呈涡旋状分布且形成在一周面的翼片,该翼片为弹塑性材质且与轴管一内壁抵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行车枢轴避震装置,其特征为,该前角座具有沿该轴线方向面对面排列的一左耳片与一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盛昌
申请(专利权)人: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