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义勇专利>正文

弹力减震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66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尤其是利用板簧结构进行全减震的自行车。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自行车鞍座与自行车车架之间依靠板簧结构相连接,实现自行车的后减震;通过采用板簧或弹簧钢丝外包弹性塑胶而制成弹性自行车车把,从而实现自行车前减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尤其是利用板簧结构进行减震的自行车。传统减震自行车的减震措施,一是鞍座中加装螺旋式弹簧,由于该弹簧伸缩距离受限,且弹簧易折断,因此其减震性能较差;其次类似摩托车加装减震器结构,其减震效果较好,但是结构复杂,其活动部位易损坏,成本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力减震自行车,它不但能够达到良好的减震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自行车鞍座与自行车车架之间依靠板簧结构相连接,该板簧结构一端同鞍座座管相接,另一端同自行车车架最前段相接,这样可使板簧有足够长的上下弹力作用距离,达到最优的自行车后减震效果;通过采用板簧或弹簧钢丝外包弹性塑胶而制成弹性自行车车把,从而实现自行车前减震。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男式弹力减震自行车基本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女式弹力减震自行车基本结构图;图3为板簧的双层防断裂结构;图4为弹力减震自行车车把剖视图。在图1和图2中描述了弹力减震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以男式弹力减震自行车为例,图中鞍座(图1-3)与自行车车架(图1-4)依靠板簧(图1-1)相连接,板簧(图1-1)的一端(图1-a)与自行车车架(图1-4)靠近把立管的前段(图1-b)相连接,板簧(图1-1)的另一端与鞍座(图1-3)的座管相连接,该结构板簧有足够长的上下弹性作用距离,可以实现优化的减震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弹力减震自行车车把(图1-2)的外形结构同一般自行车类似,但是有自行车前减震功能,主要是该弹力减震自行车车把(图1-2)的内部结构是采用板簧(图4-2)或弹簧钢丝(图4-3)外包弹性塑胶(图4-1)而制成。另外为了防止板簧意外断裂的危险,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弹力板簧结构(图1-1)及车把用板簧(图4-2)均采用多层复合,例如优化采用的双层板簧结构(图3)。本专利技术的弹力减震自行车结构简单,有明显全减震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弹力减震自行车,其前后减震的主要技术特征是自行车鞍座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及自行车车把的内部结构都采用板簧结构而实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鞍座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板簧结构一端同鞍座座管相接,另一端同自行车车架最前段相接,这样可使板簧有足够长的上下弹力作用距离,达到最优的自行车后减震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车把的内部结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采用板簧外包弹性塑胶复合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簧结构,其主要技术特征是有多层板簧叠加复合制成。全文摘要一种自行车,尤其是利用板簧结构进行全减震的自行车。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在自行车鞍座与自行车车架之间依靠板簧结构相连接,实现自行车的后减震;通过采用板簧或弹簧钢丝外包弹性塑胶而制成弹性自行车车把,从而实现自行车前减震。文档编号B62J1/04GK1439565SQ02100689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张义勇 申请人:张义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力减震自行车,其前后减震的主要技术特征是自行车鞍座与车架之间的连接及自行车车把的内部结构都采用板簧结构而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义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义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