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12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在将前车架与后车架折叠重合时能自动使它们形成系结状态,便于搬运和保管时使用,另外,在系结状态下能自动将前车架和后车架上锁,并在开锁时容易开锁。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如下结构:在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上配设反转防止机构,只需进行将前车架与后车架侧重合的这一折叠动作,就可简单且自动地将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在任意位置上,若不解除反转防止机构的转动卡止装置,则不会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又作成了如下机构:在反转防止机构的转动卡止装置上配设上锁装置,能简单且自动地上锁,不使用钥匙进行开锁就不会从折叠后的状态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并且,将锁装置设置在车架上部的位置,以便于开锁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折叠式自行车是将前车架与后车架折叠重合,在以折叠状态进行捆扎或固定时,需要使用皮带或搭钩等的工具。还有一种在将前车轮与后车轮重合的部分配设系结机构(例如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的方案,因前车轮自由活动,故系结作业不能顺利进行,又,不能在折叠途中的任意位置进行固定。一般来讲,折叠式自行车上大多没有上锁装置,但有一种在系结机构(例如参考文献2)上配设有上锁装置的方案,如前所述,想要将前车轮与后车轮重合时,因前车轮自由活动,不仅不能顺利地进行系结、上锁的作业,而且锁装置位于被前车轮和后车轮夹住的较低的位置,故不方便进行上锁、开锁作业。日本技术登录第3075708号日本特许申请2004-338489普通的折叠式自行车大多采用将前车架与后车架折叠重合的方法,没有折叠状态下进行固定的捆扎件,折叠搬运时非常零乱,不方便搬运。为此,有时使用带有尼龙带扣的皮带和搭钩等将重合后的前车架和后车架、或者前车轮和后车轮捆扎起来进行搬运。还有一种在前车轮与后车轮重合的部分配设系结机构的方案,但因前车轮自由活动,故不能顺利地进行系结作业。一般来讲,折叠式自行车上大多没有上锁装置,但有一种在系结机构上配设有上锁装置的方案,如前所述,想要将前车轮与后车轮重合时,因前车轮自由活动,故存在不能顺利地进行系结作业的缺点。又由于锁装置位于被前车轮和后车轮夹住的位置,故不方便进行上锁、开锁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折叠时,利用设于转动连接件(铰链)上的反转防止机构(棘爪机构)可在折叠方向的任意位置将转动予以卡止,在折叠状态下不会零乱,并且,在该反转防止机构(棘爪机构)上配设有上锁装置,只要不使用钥匙进行开锁,就不会从折叠后的状态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本专利技术人找到了如下方法在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铰链)上配设反转防止机构(棘爪机构),只需进行将前车架与后车架重合的这一折叠动作,就可简单且自动地将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在任意位置上,若不解除反转防止机构(棘爪机构)的转动卡止装置,则不会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又,作成了如下机构在反转防止机构(棘爪机构)的转动卡止装置上配设上锁装置,能简单且自动地上锁,只要不使用钥匙进行开锁,就不会从折叠后的状态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并且,锁装置位于车架上部的位置,以便于开锁作业。只需进行将前车架与后车架重合的这一折叠动作,就可将前车架和后车架固定在折叠方向的任意位置,若不解除转动卡止装置,则不会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自动形成捆扎状态,前车架和后车架不会零乱,便于搬运及保管。通过在转动连接件(铰链)的反转防止机构(棘爪机构)上配设上锁装置,能简单且自动地上锁,只要不使用钥匙进行开锁,就不会从折叠后的状态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因此,使用方便,不用担心被盗走。附图说明图1为从上面看到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折叠前状态的剖视图。图2为从上面看到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折叠途中状态的剖视图。图3为从上面看到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折叠后状态的剖视图。图4为从上面看到本专利技术的将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卡止状态解除、从折叠状态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的途中状态的剖视图。图5(1)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外观图,(2)为折叠途中状态的外观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整体的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折叠后状态的侧视图。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转动体使用了锁芯时的结构、从左侧面看到的剖视图(为了在该图纸上明确地表示出锁芯和凸轮的结构,将原先应有的弹簧作了省略)。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图1为从上面看到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折叠前状态的结构图,作为转动连接件的铰链2的一方合叶与前车架1固接,另一方合叶与后车架3固接,并且铰链2的连接销4与固定着后车架3的另一方合叶固接。将在折叠前的状态下的、与前车架固接的部分和与后车架固接的部分在重合状态下用连接固定柄10进行固定。在铰链2的连接销4上设有作为棘轮的齿轮5,该齿轮5的齿顶的形状为在将车架折叠的方向上是平缓的角度,而从折叠后状态向原位置返回的方向形成90度以内的锐角,由设置于铰链2的固定着前车架1的一方合叶上的卡止件6、弹簧9和设于转动体8的凸轮7构成反转防止机构(棘爪机构)。卡止件6在杆状构件的一部分上设置有突起6b,突起6b始终受到弹簧9的向齿轮5方向的推压。突起6b的形状相对于齿轮5的齿顶形状在从折叠后状态向原位置返回的方向形成90度以内的突起顶端角度。该突起6b起到单方向止转的棘爪作用。在欲向将前车架1与后车架3折叠的方向(打开铰链的方向)使铰链2转动时,将连接固定柄10向铰链2的外侧方向脱开,使铰链2能以连接销4为中心转动。因为设于连接销4上的齿轮5的齿顶相对旋转方向是平缓的角度,突起6b容易越过齿顶,故不起到阻止铰链2旋转的作用,反之,当想要将铰链2向返回原位置的方向旋转时,因为齿轮5的齿顶相对旋转方向是90度以内的锐角,且卡止件6的突起6b的这一方向也是90度以内的角度,因此,卡止件6的突起6b在利用弹簧被压接于齿轮5的状态下不会越过齿顶,成为起到了止转作用的反转防止机构。图2为表示从上面看到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折叠途中状态的图,图3为表示完全折叠后状态的图,车架折叠时,将设于铰链2一端的连接固定柄10向外侧脱开,折叠成与铰链2一方固接的前车架1和与铰链2另一方固接的后车架3重合的形状,因配设了反转防止机构,故可以向折叠方向转动,但不能向返回原位置的逆方向转动。图4为将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连接件的卡止状态解除、从折叠状态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的途中状态的图,想要解除反转防止机构的卡止状态时,通过转动设于转动体8上部的捏手8b,设于转动体8的凸轮7就转动,并推压并设的卡止件6的一端,使卡止件6的突起6b与齿轮6的齿顶脱开,铰链2就可自由转动。图8为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的转动体8使用了锁芯的铰链2的剖视图,通过铰链2的转动体8使用锁芯11,可在反转防止机构的转动卡止装置上配设上锁装置。在通过将钥匙12插入锁芯11进行开锁操作(旋转操作)、将插入的钥匙12对准锁芯11编号的场合下,通过轴支承在锁芯11的内筒转动体11b上的凸轮7与锁芯11内部的内筒转动体11b旋转时连动并推压卡止件6的一端,使卡止件6的突起6b与齿轮5的齿顶脱开,将卡止状态解除,铰链2就能自由转动。只要不使用钥匙12进行开锁操作就不能解除卡止状态。即,若在车架折叠后的状态下将钥匙12拔出,则不能从折叠后的状态返回成原样。本实施例的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由于采用了棘轮-棘爪式反转防止机构,因此,可以方便的进行折叠时,且可方便地使前车架与后车架固定在任意位置。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转动连接件,使用了具有两个合叶和固接于其中一个合叶的连接销的铰链,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只要是具有可相对转动的两个部分,并能使前、后车架分别于该两部分固接的装置,都可以成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连接件。在上述实施例中,棘爪机构配置在前车架侧,而起棘轮作用的齿轮5配置在后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用车架,其特征在于,由前车架、后车架和转动连接件构成,在转动连接件上配设有反转防止机构,可在折叠方向的任意位置对转动进行卡止,若不解除转动卡止装置,则不会向原位置的方向返回,在将前车架与后车架折叠重合时自动形成捆扎状态,便于搬运及保管。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彻彦
申请(专利权)人:合资会社事务所K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