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944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二轮机动车,在具有冷却水套并搭载于车架上的发动机主体的一侧配置有散热器和恒温器,该恒温器控制从所述冷却水套排向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的,其中,从外侧覆盖散热器和恒温器,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及安装工时。散热器(162)和沿着车架的宽度方向与散热器(162)所具有的散热器芯(166)配置在大致同一位置的恒温器(175),通过共同的散热器罩从外侧被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轮机动车,在具有冷却水套并搭载于车架上的发动机主体的一侧配置有散热器和恒温器,该恒温器控制从所述冷却水套排向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
技术介绍
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这样的二轮机动车。专利文献1特开2003-17079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示的二轮机动车中,散热器被散热器罩从外侧覆盖,并且,恒温器被恒温器罩从外侧覆盖,零件数量增多,而且也增加了安装工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相关问题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从外侧覆盖散热器及恒温器的二轮机动车,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及安装工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二轮机动车,在具有冷却水套并且搭载于车架上的发动机主体的一侧配置有散热器和恒温器,该恒温器控制从所述冷却水套排向所述散热器的冷却水的流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和沿着所述车架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散热器所具有的散热器芯配置在大致同一位置的所述恒温器,通过共同的散热器罩从外侧被覆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气缸盖连接的排气管通过发动机主体的下方向后方延伸,从外侧覆盖所述排气管的至少一部分的排气管罩部一体地设置在所述散热器罩上。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在所述发动机主体上安装的冷却水泵的泵壳上安装所述恒温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由于沿着车架的宽度方向将散热器的散热器芯及恒温器配置在大致同一位置,散热器及恒温器通过共同的散热器罩从外侧被覆盖,故在散热器及恒温器从外侧被覆盖这一方面,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及安装工时。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除了散热器及恒温器之外,散热器罩还从外侧覆盖发动机主体的下方的排气管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进一步减少零件数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冷却水泵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恒温器安装在冷却水泵的泵壳上,由此可以有效地利用沿着车架的宽度方向与散热器芯大致在同一位置的恒温器及发动机主体之间的空间来配置冷却水泵,可以把发动机的周围的布局进行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拆下散热器罩的状态下的对应图4的侧面图;图6是排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4的7向的向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无级变速器的从动带轮附近的横向剖面图;图9是空气过滤器的放大的左侧面图;图10是图9的10向的向视图;图11是图9的11-11线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面图;图13是图4的13-13线剖面图;图14是沿着图5的14-14线表示发动机主体并且为了表示水循环路径而将散热器直立表示的剖面图;图15是从图13的15-15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风扇罩的局部剖切侧面图;图16是图15的16向的向视图。附图标记21车架 30发动机主体33气缸盖50排气管148冷却水泵151泵壳158冷却水套162散热器165散热器芯168散热器罩168a排气管罩部175恒温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16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拆下散热器罩的状态下的对应图4的侧面图,图6是排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4的7向的向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无级变速器的从动带轮附近的横向剖面图,图9是空气过滤器的放大的左侧面图,图10是图9的10向的向视图,图11是图9的11-11线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面图,图13是图4的13-13线剖面图,图14是沿着图5的14-14线表示发动机主体并且为了表示水循环路径而将散热器直立表示的剖面图,图15是从图13的15-15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风扇罩的局部剖切侧面图,图16是图15的16向的向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及左右是以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行驶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的。首先,在图1中,作为二轮机动车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21是由前部架22和后部架23组成,所述前部架22从前管25向前下方延伸并支承踏板26,所述前管25可以转向地支承前叉24,所述前叉24轴支承前轮WF,所述后部架23从所述前部架22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并支承乘车人用座位27。在车架21上经由悬挂连杆28可以上下摆动地悬挂动力单元P,该动力单元P轴支承后轮WR并且驱动该后轮WR,在后部架23及动力单元P之间设置有将动力单元P的上下摆动进行缓冲的后缓冲器29。在图2及图3中,动力单元P的发动机E作为发动机主体30具有曲轴箱31、以前倾姿势与曲轴箱31的前端结合的气缸体32、与气缸体32的前端结合的气缸盖33。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曲轴35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曲轴箱31上,可以滑动地嵌合在气缸体32所具有的气缸筒36上的活塞37经由连杆38及曲轴销39连接到曲轴35上,火花塞40安装在气缸盖33上,并且配置具有附设减压装置34的凸轮轴65的气门传动机构41,覆盖气门传动机构41的盖罩42结合在气缸盖33的前端。曲轴箱31将被含有气缸筒36的轴线的垂直面左右分割的左侧及右侧箱半体31L、31R相互结合而构成。曲轴35旋转自如地贯通左侧及右侧箱半体31L、31R,球轴承43、44各自安装于两箱半体31L、31R及曲轴35之间。同时参照图4及图5,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上方配置有空气过滤器45,所述空气过滤器45经由化油器47及进气管48与气缸盖33的上部侧面设置的进气口46(参照图14)连接。另外,在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设置有排气口49,上游端连接该排气口49的排气管50从气缸盖33向下延伸,通过动力单元P的前部下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排气管50的下游端与后轮WR的右侧配置的排气消声器51连接。同时参照图6,从所述排气口49排出的废气通过排气净化装置54被净化,该排气净化装置54将二次空气导入到废气中,其具有谐振器56,其具有向前方开口的进气管55并被支承在后部架23上;二次空气用过滤器58,其经由管路57与所述进气管55的中途连接;二次空气控制阀59,其根据进气真空压力来控制空气流量,与二次空气用过滤器58连接;簧片阀60,其仅容许来自二次空气控制阀59侧的流通,与二次空气控制阀59连接;橡胶制的软管61,其导入来自簧片阀60的空气,上游端与簧片阀60连接;金属制的连接管62,其上游端与软管61连接,向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59导入进气真空压力的真空压力排出管路63与进气管48连接。在图7中,所述连接管62的下游端连通通路69而与气缸盖33连接,所述通路69连通排气口49而设置在气缸盖33上。而且,在连接管6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弯曲成U形的U形部62a,该U形部62a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所述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排气管50之间。而且,如图7所示,所述U形部62a的一部分位于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排气管50之间。再回到图3中,在介于曲轴箱31的左侧箱半体31L及曲轴35之间安装的球轴承43的外侧、在曲轴35上固定有驱动链轮64,从动链轮66固定在所述气门传动机构41所具有的凸轮轴65上,在驱动链轮64及从动链轮66上卷挂有环状的正时链67。而且,在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轮机动车,在具有冷却水套(158)并搭载在车架(21)上的发动机主体(30)的一侧配置散热器(162)和恒温器(175),该恒温器(175)控制从所述冷却水套(158)排向所述散热器(162)的冷却水的流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62)和沿着所述车架(2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散热器(162)所具有的散热器芯(166)配置在大致同一位置的所述恒温器(175),通过共同的散热器罩(168)从外侧被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次男山嵜加代子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