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161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具有靠背的二轮机动车中,能够提高乘坐者的乘坐舒适度的技术。二轮机动车(10)包括:从车体(14)的前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主框架(15L、15R);从车体(14)的大致中央向后方延伸设置、用于乘坐者乘坐的座位(50);设于该座位(50)的后方、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箱(61);设于该收纳箱(61)的前壁(61a)上,保持乘坐者脊背的靠背,其中,座位(50)具有沿车体(14)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用于乘坐者乘坐的前部就座部(65)及后部就座部(67),将后部框架(52L、52R)延伸到后部就座部(67)的下方,由后部框架(52L、52R)支承就座于该后部就座部(67)上的乘坐者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体的后部具有收纳箱并且在该收纳箱的前壁上设有靠 背的二轮机动车
技术介绍
公知有如下的二轮机动车,包括从车体中央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乘 坐者乘坐的座位;设于该座位的后方、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箱;设于该收 纳箱的前壁上、用于保持乘坐者脊背的靠背(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第2678603号说明图(图1、图2)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二轮机动车1的车架包括左右一对的截面 矩形的主框架管6;与该主框架管6的后端部相连并且向车体后方延伸设置 的左右一对座位支承管8;与座位支承管8的后端部相连并且向车体的后方 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上部管11。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驾驶员用座位18以及同乘者用座位19由座 位支承管8支承。靠背25由中央收纳箱(卜,乂夕)24支承,该中央收纳 箱24由所述上部管11支承。即,同乘者用座位19由座位支承管8支承,靠背25经由中央收纳箱 24由上部管11支承。在行驶时,车辆承受各种各样的振动。车辆承受的振动向座位支承管8 传递并传递到同乘者用座位19。另外,座位支承管8的振动向上部管11传 递,经由安装于该上部管11的中央收纳箱24向靠背25传递。即,向同乘 者座位19的振动传递路径与向靠背25的振动传递路径不同。因此,同乘者从同乘者用座位19和靠背25 (以下称作"靠背,,)受到 具有不同的振动特性的振动,在乘坐舒适度方面具有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在具有靠背的二轮机动车中,能够提高乘坐者的乘坐舒适度。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二轮机动车,包括从车体的前部向后方延伸设置 的主框架;从车体的大致中央向后方延伸设置的、用于乘坐者乘坐的座位; 设于所述座位的后方、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箱;设于所述收纳箱的前壁、 用于保持乘坐者脊背的靠背,其特征在于,在主框架上可拆装地设置支承 收纳箱的后部框架,并且将该后部框架延伸到座位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座位具有沿车体的长度方向排列的、乘坐者乘坐的 前部就座部以及后部就座部,将后部框架延伸到后部就座部的下方,由后 部框架支承乘坐于后部就座部上的乘坐者的重量。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主框架通过焊接铸造部件而形成,后部框架通过焊 接将管部件弯曲的部件而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中,由后部框架支承收纳箱并且支承座位。座位和 靠背由后部框架支承,因此在行驶中受到力时,座位和靠背以同一振动特 性振动。即,乘坐者受到的来自靠背的振动和来自座位的就座部的振动不 是具有不同特性的振动、而是具有同一特性的振动。由于来自靠背的振动 和来自座位就座部的振动为同一振动,乘坐者不会感到不适感,能够提高 乘坐舒适度。在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中,座位具有后部就座部,由后部框架支承该后部 就座部。由于无需利用后部框架支承前部就座部,故能够提高同乘者的乘 坐舒适度并实现后部框架的小型化。在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中,主框架通过焊接铸造部件而形成,后部框架通 过焊接将管部件弯曲的部件而形成。由铸造部件构成需要高强度的部分, 由管部件构成其之外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车架并且容易实现轻量 化。另外,在后部框架上支承座位以及靠背部,主框架和后部框架由于壁 厚等的不同,故行驶时的振动特性通常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焊接管部件而形成的后部框架上支承座位以及靠 背部,故不损害乘坐于座位上的乘坐者的乘坐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二轮机动车的左侧面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二轮机动车的车架以及安装于该车架上的座位及收纳箱的左侧面图。图3 (a)、 (b)分别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作用的实施例图以及比较例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二轮机动车;14:车体;15L、 15R:主框架;50:座位;52L、 52R:后部框架;61:收纳箱;61a:收纳箱的前壁;62:靠背;63:管部 件;65:前部就座部;67:后部就座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另外,附图为沿符号的 方向所看到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二轮机动车的左侧面图,二轮机动车IO具有车架11, 该车架11由车架主体12、与该车架主体12相连的后部车架13构成。车架主体12主要包括从构成车体14的前部的头管14a向后方延伸 设置的左右一对主框架15L、 15R(仅表示纸面侧的附图标记15L);安装在 主框架15L、 15R后端部并且具有枢轴16的左右一对枢轴板17L、 17R (仅 表示纸面侧的附图标记17L ); 乂人枢轴板17L、 17R的上部向斜后上方立起, 然后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位导轨18L、 18R (仅表示纸面侧的附图标记 18L);将座位导轨18L、 18R的后端部与所述枢轴板17L、 17R的中间部之 间连接并支承座位导轨18L、 18R的左右一对中间板19L、 19R (仅表示纸 面侧的附图标记19L)。由接下来的附图对后部车架13进行详细说明。在主框架15L、 15R的下方,经由连接部件21a 21c悬挂设有发动机 22。该发动机22为水平对置型六缸水冷式发动机。在枢轴板17L、 17R上,以枢轴16为中心可上下摆动地安装有左右一 对后摆臂24L、 24R (仅表示纸面侧的附图标记24L),在这些后摆臂24L、 24R的后端部经由后轴25可转动地安装有后轮26。后轮26利用发动机22 的驱动力被驱动。在后摆臂24L、 24R的中间部,经由连杆^L构27立设安装有后緩冲单 元28,后緩沖单元28的上端部安装在主框架15侧形成的托架29上。在头管14a上掌舵自如地安装有前叉32,在该前叉32上经由前轮车轴 33安装有前轮34,在前叉32的上端部安装有转向手柄35。在主框架15L、 15R的前部侧方,在主围罩36的侧方形成有开口部37, 与该开口部37相对而配置有将发动机22冷却的散热器单元38。图中,附图标记41为前盘制动器单元,42为前制动盘,43为覆盖车 辆前方的前围罩,44为风窗玻璃,46为前挡泥板,47为消音器,48L、 48R (仅表示纸面侧的附图标记48L)为左右一对主支架托架,49为主支架, 50为座位,51为蓄电池。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二轮机动车的车架和安装在该车架上的座位以及 收纳箱的左侧面图。如前所述,二轮机动车10的车架11由车架主体12和后部车架13构成。后部车架13主要包括从中间框架19L、 19R的上端部向后方延伸的 左右一对后部框架52L、 52R(仅表示纸面侧的附图标记52L);连接后部框 架52L、 52R的后部与中间框架19L、 19R之间并乂人下方支承后部框架52L、 52R的左右一对座位支杆53L、 53R;从后部框架52L、 52R的后部向斜下 方、然后向前方水平延伸并安装侧收纳箱(参照图1的附图标记54)的左 右一对辅助支杆55L、 55R (仅表示纸面侧的附图标记55L )。附图标记56、 57为角板部件。在后部框架52L、 52R上安装有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箱61,在该收纳 箱61的前壁61a上安装有保持乘坐者脊背的靠背62。在主框架15L、 15R上可拆装地设有支承收纳箱61的后部框架52L、 52R,并且使该后部框架52L、 52R延伸到座位50的下方。在座位50的后方设有收纳箱61,在该收纳箱61的前壁61a上设有靠 背62。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轮机动车,包括:从车体的前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主框架;从车体的大致中央向后方延伸设置、用于乘坐者乘坐的座位;设于所述座位的后方、用于收纳物品的收纳箱;设于所述收纳箱的前壁、用于保持乘坐者脊背的靠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框架上可拆装地设置支承所述收纳箱的后部框架,并且将该后部框架延伸到所述座位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秀美野添孝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