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765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包括主泵、副泵和外置吸油管,主泵包括主泵法兰盘组立、泵芯组立、调压阀、储油桶、油泵支架、远端吸油管和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主泵法兰盘组立包括主泵法兰盘和回油管,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与主泵法兰盘连接,调压阀与回油管连接,油泵支架与主泵法兰盘和储油桶连接,泵芯组立包括设置在储油桶内泵芯和出油管,出油管与泵芯和主泵法兰盘连接,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设置在储油桶内与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连接;副泵包括副泵法兰盘、支架、吸油管和吸油嘴,支架与副泵法兰盘连接。外置吸油管分别与远端吸油管和吸油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主副泵对接的可靠性,且防止主油箱的油被倒吸到副油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油泵总成,具体地,涉及一种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
技术介绍
马鞍型油箱主要应用于四驱型机动车,其包括主油箱、副油箱和主、副油箱连通部。由于整车的匹配需求,目前的马鞍形油箱主副泵管路连接采用油箱内置结构,造成主副泵对接比较困难,同时,容易损坏油泵的浮杆和连接管路,影响油位传感器的阻值显示及性能,且整改匹配的可靠性不高。另外,由于马鞍形油箱分为主油箱和副油箱,当马鞍形油箱里面的油位少于1/2油位时,燃油泵停止工作后,由于压差的原因会导致主油箱里面的油被倒吸入副油箱,当油位更低时,副油箱的油往往多余主油箱,使主油箱的燃油不足,产生供油不足,从而造成发动机加速无力或启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以利解决现在技术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包括:主泵、副泵和外置吸油管,主泵包括主泵法兰盘组立、泵芯组立、调压阀、储油桶、油泵支架、远端吸油管和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主泵法兰盘组立包括主泵法兰盘和回油管,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均与主泵法兰盘连接,调压阀与回油管连接,油泵支架分别与主泵法兰盘和储油桶连接,泵芯组立包括泵芯和出油管,泵芯设置在储油桶内,出油管一端与泵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主泵法兰盘,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设置在储油桶内且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分别与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连接;副泵包括副泵法兰盘、支架、吸油管和吸油嘴,支架与副泵法兰盘连接,吸油嘴设置在支架下方与支架连接,吸油管穿过副泵法兰盘和支架与吸油嘴连接;外置吸油管设置在马鞍形油箱外侧,且外置吸油管分别与远端吸油管和吸油管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包括文氏管、三通管、导流管和挡油槽,文氏管分别与三通管和导流管连接,挡油槽与导流管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主泵还包括滤网,滤网与泵芯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主泵还包括主泵油位传感器和主泵浮子杆组立,主泵油位传感器设置在储油桶上与储油桶连接,主泵浮子杆组立设置在储油桶外侧与主泵油位传感器连接。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副泵还包括副泵油位传感器和副泵浮子杆组立,副泵油位传感器设置在支架上与支架连接,副泵浮子杆组立与副泵油位传感器连接。本技术能实现马鞍形油箱管路外置远端吸油功能的发动机供油系统的要求,带远端吸油能力和油箱管路外置提高主副泵对接的可靠性,同时能实现油位阻值输出功能,全性能燃油泵总成满足发动机供油系统的功能特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燃油泵总成采用外置吸油管的远端吸油结构,外置吸油管设置在马鞍形油箱外侧,实现主副泵远端吸油燃油管路外置对接,提高主副泵对接的可靠性,满足整车管路布置并保证装配可靠性。2、该燃油泵总成主设计远端吸油文氏管结构,满足发动机额定压力及流量时,燃油泵总成利用调压阀泄压后的回油来驱动远端吸油文氏管产生虹吸功能,使副油箱里面的燃油又副油泵经过外置吸油管吸入主油泵总成的储油桶里,达到远端吸油功效,使副油箱里面的燃油能够充分利用。3、该燃油泵总成主泵的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包括导流管和挡油槽,当燃油泵停止向发动机系统供应燃油时,导流管和挡油槽能够防止主油箱里面的油被倒吸到副油箱,保证主油箱的燃油充足,为发动机提供充足的燃油。4、该燃油泵总的主泵油位传感器和副泵油位传感器同时向车辆仪表输送实际的油位阻值数据,实现双油位阻值输出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的远端吸油文氏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2,一种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包括:主泵1、副泵2和外置吸油管3,主泵1包括主泵法兰盘组立、泵芯组立、调压阀105、储油桶106、油泵支架、远端吸油管108和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109,主泵法兰盘组立包括主泵法兰盘101和回油管102,回油管102和远端吸油管108均与主泵法兰盘101接,调压阀105与回油管102连接,油泵支架分别与主泵法兰盘101和储油桶106连接,泵芯组立包括泵芯103和出油管104,泵芯103设置在储油桶106内,出油管104一端与泵芯103连接,另一端连接至主泵法兰盘101,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109设置在储油桶106内且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109分别与回油管102和远端吸油管108连接。副泵2包括副泵法兰盘201、支架202、吸油管203和吸油嘴204,支架202与副泵法兰盘201连接,吸油嘴204设置在支架202下方与支架202连接,吸油管203穿过副泵法兰盘201和支架202与吸油嘴204连接。外置吸油管3设置在马鞍形油箱外侧,且外置吸油管3分别与远端吸油管108和吸油管203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109包括文氏管110、三通管111、导流管112和挡油槽113,文氏管110分别与三通管111和导流管112连接,挡油槽113与导流管112连接。文氏管与导流管、三通管和挡油槽装配,文氏管通过调压阀回油流量来驱动,使马鞍形的副油箱里面的燃油由副泵经外置吸油管吸入主油泵储油桶里面,实现远端吸油功能,满足发动机供油系统。并且,导流管和挡油槽起到防止主油箱里面的油被倒吸到副油箱的功能,保证主油箱燃油充足。进一步地,主泵1还包括滤网114、主泵油位传感器115和主泵浮子杆组立116,滤网114与泵芯103连接,主泵油位传感器115设置在储油桶106上与储油桶106连接,主泵浮子杆组立116设置在储油桶106外侧与主泵油位传感器115连接。进一步地,副泵2还包括副泵油位传感器205和副泵浮子杆组立206,副泵油位传感器205设置在支架202上与支架202连接,副泵浮子杆组立206与副泵油位传感器205连接。马鞍形油箱与本技术的燃油泵总成的主泵和副泵装配时,外置吸油管实现远端吸油管路外置比传统的远端吸油管路内置油箱内,方便主副泵对接,提高了装配可靠性。以下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燃油首先通过泵芯转动将燃油吸入储油桶,经过滤网进入泵芯,再将燃油从泵芯出油口,经过出油管输向主泵法兰盘,出油管将燃油输出供发动机满足发动机的消耗,发动机未消耗完剩余的燃油通过回油管经过调压阀保压、压后通过三通管,分为两部分流量,一部分流量通过回油管驱动回油嘴产生引射功能让主油箱里面的油和驱动流量一起吸入储油桶;另一部分流量用于驱动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产生虹吸功能,使副油箱里面的油通过副泵的吸油嘴经过吸油管到达副泵法兰盘,通过副泵法兰盘出油口出的吸油管连接到油箱外置的外置吸油管到达主泵的法兰盘的远端吸油管进入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一起和驱动流量通过导流管回到储油桶。如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副泵和外置吸油管,所述主泵包括主泵法兰盘组立、泵芯组立、调压阀、储油桶、油泵支架、远端吸油管和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所述主泵法兰盘组立包括主泵法兰盘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均与所述主泵法兰盘连接,所述调压阀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泵支架分别与所述主泵法兰盘和储油桶连接,所述泵芯组立包括泵芯和出油管,所述泵芯设置在所述储油桶内,所述出油管一端与所述泵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泵法兰盘,所述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设置在所述储油桶内且所述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分别与所述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连接;所述副泵包括副泵法兰盘、支架、吸油管和吸油嘴,所述支架与所述副泵法兰盘连接,所述吸油嘴设置在所述支架下方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吸油管穿过所述副泵法兰盘和支架与所述吸油嘴连接;所述外置吸油管设置在马鞍形油箱外侧,且所述外置吸油管分别与所述远端吸油管和吸油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鞍形油箱远端吸油外置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副泵和外置吸油管,所述主泵包括主泵法兰盘组立、泵芯组立、调压阀、储油桶、油泵支架、远端吸油管和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所述主泵法兰盘组立包括主泵法兰盘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均与所述主泵法兰盘连接,所述调压阀与所述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泵支架分别与所述主泵法兰盘和储油桶连接,所述泵芯组立包括泵芯和出油管,所述泵芯设置在所述储油桶内,所述出油管一端与所述泵芯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泵法兰盘,所述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设置在所述储油桶内且所述远端吸油文氏管组立分别与所述回油管和远端吸油管连接;所述副泵包括副泵法兰盘、支架、吸油管和吸油嘴,所述支架与所述副泵法兰盘连接,所述吸油嘴设置在所述支架下方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吸油管穿过所述副泵法兰盘和支架与所述吸油嘴连接;所述外置吸油管设置在马鞍形油箱外侧,且所述外置吸油管分别与所述远端吸油管和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洛卡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