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罩安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51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前罩安装构造。在车身前部设有头管6,头管6支承着可转动的前叉2,前叉2支承着前轮1。该车身前部从前方用前罩21覆盖、从后方用护腿罩22覆盖。前罩21的鼻部31比可动式前挡泥板25向前方的突出量小,并且,左右侧面下部33向鼻部31下方伸出,前罩21不支承在头管6上,而是将其背面周围直接与护腿罩22周围相接,在周围将两部件相互螺接。该前罩安装构造可以使前罩内侧的收容空间变大,而且可减少零件数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二轮车或机动三轮车的前罩安装构造。现有技术中,在日本特开平2-279482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前罩构造,即,将护腿罩安装在头管后方侧,在头管的前方,将前罩安装在从头管向前方伸出的撑杆上,使前罩的前部向前方长长伸出,其底部兼用前挡泥板。另外,前罩的左右下方,由安装在护腿罩前部左右的分体的左右罩构件覆盖。上述构造中,由于前罩兼用作前挡泥板,所以,必须象做成鸟嘴状的细长形状并向前方突出,即使在前罩与护腿罩之间形成物品收容空间,该空间也很小,不能收容电池等大型物品。由于前罩的前方突出量大,使整体大型化,所以,必须将支承它的撑杆从头管向前方伸出,由于该撑杆的存在,使得上述空间中能收容物品的部分变得更加狭小。另外,把前罩安装到撑杆上时,预先在车架的组装工序中把撑杆焊接到头管上,所以,车架的组装精度直接影响前罩与护腿罩的接合精度,不容易提高接合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前罩安装构造,适用于在可自由转向地支承前轮转向轴的头管的前方侧安装前罩,在后方侧安装护腿罩的车辆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轮上方,与前罩一体地设有与前轮一体转动的可动式前挡泥板,该前罩的前部形成为比前挡泥板前端短、并向前方突出的鼻部,在该鼻部的后部侧备有向鼻部的下方伸出的左右侧面部,包含该侧面部的前罩的背面侧周围与护腿罩的前面侧周围对接结合。由于将前罩与可动式挡泥板设置成分体,设在前部的鼻部的前方突出量比前挡泥板短,并且,在两侧部设有向鼻部的下方伸出的左右侧面部,所以,不必象现有技术那样将鼻部做成细长突出状,可形成为向上方鼓出状,并且,通过将左右的侧面部在护腿部附近向下方伸出,这样,前罩与护腿罩之间的空间较大。另外,由于包含前罩侧面部的背面侧周围与护腿罩的前表面侧周围结合,所以,罩体相互直接结合,不必象现有技术那样地安装到从头管伸出的撑杆上,所以,不受车架组装精度的影响,可以提高前罩与护腿罩的接合精度,由于省略掉了撑杆,从而可以减少零件数目。另外,由于不设撑杆,可进一步加大上述空间内用于收容物品的有效容积,可收容电池等大型物品。附图说明图1是安装着前罩21状态的车身前部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所适用的机动二轮车的整体侧视图。图3是图2中的3-3线概略剖视图。图4是前罩21的正视图。图5是护腿罩22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图4和图5的6-6线处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4和图5的7-7线处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4和图5的8-8线处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下面,先参照图2说明本实施例所适用的机动二轮车的概要。支承前轮1的前叉2的上端部通过底桥3与芯轴管4连接,由设在其上端部的把手5进行转向操作。芯轴管4可转动地由头管6支承,头管6设在主车架7的前端,该主车架7在车身中心呈脊梁式,斜下地向后方延伸,连接着其中心部左右一对的后车架8的各前端部。左右后车架8向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后斜上地进一步向后方延伸,在这里支承着装物箱9。装物箱9的容量较大,可收容头盔10等的大型物品,其上方开口部由车座11开闭。左右后车架8的各后端部上支承着向侧方突出的扶手12。在主车架7的下方,前倾的发动机13支承在箱状枢支板14上,该箱状枢支板14包围着主车架7的中间部和主车架7的下端部左右,并向下方伸出。后摆动臂15的前端部通过枢轴16可转动地轴支在枢支板14上,在其后端部支承着后轮17,在后摆动臂15的后端部与位于其上方的后车架8的后部间设有左右一对缓冲器18。车身被各种罩覆盖着。把手5由把手罩20覆盖。头管6的前方侧由前罩21覆盖。从头管6的后方侧到装物箱9区域由护腿罩22覆盖。装物箱9的前方由箱罩23覆盖。包含箱罩23后方的装物箱9的侧面大部分的车座11下方由后罩24覆盖。在前轮1的上方,与前叉2一体可动的前挡泥板25安装在底桥3上,在其中央部由左右的前叉2挟住的部分上从外侧安装着车叉罩26,并覆盖着前叉2的外侧。下面,说明前罩21和护腿罩22。图1是安装着前罩21状态的车身前部侧视图。图3是图2中的3-3线概略剖视图。图4是前罩21的正视图。图5是护腿罩22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图4和图5的6-6线处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4和图5的7-7线处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4和图5的8-8线处的结合状态的剖视图。这些图中,前罩21由ABS树脂成形,在上部中央形成缝隙30,中央部朝着下方渐渐地向前方突出,中央下部形成为鼻部31,呈房檐状向前挡泥板24上方探出。两侧部32从前面绕到车身两侧,与护腿罩22的前侧缘部重合连接,侧面下部33从鼻部31向下方延伸,与形成在护腿罩22侧面的台阶部重合。在前罩21的各两侧部32中,形成上侧安装部34、中间安装部35、下侧安装部36,在分别与后述护腿罩22侧对应形成的安装部中,从车身后方用螺栓被固定。如图3所示,前罩21与护腿罩22之间,形成大的空间27,利用该空间27收容电池28。在该空间27中适当地收容图中未示出的CDI、继电器等电气品。另外,没有设置用于支承前罩21的从头管6向前方伸出的撑杆类,前罩21不与头管6接合。如图4所示,上侧安装部34、中间安装部35和下侧安装部36分别朝前罩21里侧呈肋状一体地突出,在其前端部安装着螺母部件37(图6)。如图5所示,护腿罩22用聚丙烯等适当树脂成形,前部侧的中央部40成形为用于收容头管6的朝向后方的凸状凹部,与头管6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形成。中央部40的两侧部41的周围,分别在左右两侧,形成与上侧安装部34、中间安装部35和下侧安装部36对应的凸台部42、43、44。如图6至图8所示,各凸台部42、43、44与前罩21侧的上侧安装部34、中间安装部35及下侧安装部36的突出端相抵接,从车身后方侧(即图5表示侧)用螺栓38紧固。护腿罩22的中央部40后方形成为呈鞍状覆盖主车架7的屋顶部45,在头管6和主车架7的连接部附近侧面,用螺栓46固定到主车架7上。用设在后端部左右的凹部47,与箱罩23的前端结合。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挟着头管6并从后方朝着主车架7之上覆盖护腿罩22,用螺栓46固定到主车架7上。然后,从头管6的前方覆盖前罩21,将其上侧安装部34、中间安装部35、下侧安装部36分别与对应的护腿罩22的凸台部42、43、44相抵接,从护腿罩22的后方用螺栓38螺固,将前罩21和护腿罩22一体化。这时,前罩21不安装在头管6上,而是安装在护腿罩22上,所以,与通过撑杆安装到头管6上的情形相比,不受车架组装精度的影响,可高精度地将前罩21与护腿罩22接合,对合比较容易,提高安装作业性。另外,可省略掉撑杆,减少零部件数目。由于分体地设置可动式前挡泥板25,在前罩21上设置突出量比其小的鼻部31和向其下方伸出的左右侧面下部33,所以,形成于前罩21与护腿罩22之间的空间27较大,这样,可收容电池28等的大型物品。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支承前罩21的头管6的撑杆类,可有效利用空间27内的物品收容容积。权利要求1.前罩安装构造,它适用于在可转向地支承前轮转向轴的头管的前方侧安装前罩,在后方侧安装护腿罩的车辆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轮上方与前罩分体地设有与前轮一体转动的可动式前挡泥板,该前罩的前部形成为比前挡泥板前端短、并向前方突出的鼻部,在该鼻部的后部侧备有向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前罩安装构造,它适用于在可转向地支承前轮转向轴的头管的前方侧安装前罩,在后方侧安装护腿罩的车辆中,其特征在于,在前轮上方与前罩分体地设有与前轮一体转动的可动式前挡泥板,该前罩的前部形成为比前挡泥板前端短、并向前方突出的鼻部,在该鼻部的后部侧备有向鼻部下方延伸的左右侧面部,包含该侧面部的前罩的背面侧周围与护腿罩的前面侧周围对接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岛伴康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