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煌麟专利>正文

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4280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其包含一弹性组件、一支撑套筒、一指针块及一刻度套筒。该弹性组件的上端结合于该支撑套筒的顶面内侧;该弹性组件的下端结合该指针块及一勾持件,且该勾持件用以勾挂待测物。该支撑套筒的内部用以容设该弹性组件。该指针块设有一副刻度,及该刻度套筒设有一主刻度。该刻度套筒容设该支撑套筒、弹性组件及指针块,且该刻度套筒借由一定位组件定位结合于该支撑套筒。借由该刻度套筒的主刻度及指针块的副刻度之间的刻度单位差及相对垂直位移,即可精确测量待测物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尤其涉及利用一刻度套筒的一主刻度及一指针块的一副刻度之间的刻度单位差及相对位移,以提高测量精度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
技术介绍
常用弹簧秤构造,如台湾公告第404505号“弹力勾秤的改良结构”新型专利及美国专利第6,246,017号“Portable Scale〔可携式秤〕”专利技术专利所述,其包含一管状本体、一结合块、一盘块、一弹簧及一指针组件。该管状本体设有一指标导槽及一刻度。该结合块结合一秤杆。该弹簧限制于该管状本体及盘块之间。该指针组件设置于该盘块上,且相对该管状本体的刻度滑动。其特点是,所述结合块结合于该管状本体,该盘块及弹簧容设于该管状本体内,且该秤杆的一勾持部伸出该管状本体。其主要特征在于该管状本体的底端形成具有开放口的一螺纹段,且该结合块具有一螺纹部及一驱动头,以供该结合块螺设结合于该管状本体。此外,该弹簧秤另包含一第二指标〔被动指标〕,其具有一适当公差的夹设于该指标导槽的二壁缘之间,以供该指针组件抵推滑动,及在该勾持部所吊挂的一待测物挪除后,该指针组件仍可定位标示该待测物的重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上述弹簧秤构造进行重量测量时,若该指针组件所标示的重量值介于该管状本体的二最小刻度〔即该刻度的最小单位〕的刻度线之间,则使用者需要以目测的方式估计其刻度值,因而造成测量精度受限的情形。此外,上述弹簧秤仍具有构造过于复杂及构件数量繁多的缺点,因而相对增加制造成本及降低组装便利性。基于上述因素,确实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弹簧秤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其借由一刻度套筒的一主刻度及一指针块的一副刻度之间的刻度单位差及相对位移进行测量一待测物的重量,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提高测量精度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其将一弹性组件容置于一支撑套筒内,且该弹性组件的上端与该支撑套筒的上端结合,及利用一刻度套筒容设该支撑套筒及弹性组件,并借由一定位组件调整该刻度套筒及支撑套筒的垂直相对位置,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归零校正的功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其包含一弹性组件、一支撑套筒、一指针块及一刻度套筒。该弹性组件的上端结合于该支撑套筒的顶面内侧;该弹性组件的下端结合该指针块及一勾持件,且该勾持件用以勾挂一待测物。该支撑套筒的内部用以容设该弹性组件。该指针块设有一副刻度,及该刻度套筒设有一主刻度。该刻度套筒容设该支撑套筒、弹性组件及指针块,且该刻度套筒借由一定位组件定位结合于该支撑套筒。借由该刻度套筒的主刻度及指针块的副刻度之间的刻度单位差及相对垂直位移,可精确测量该待测物的重量。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借由该刻度套筒的一主刻度及指针块的一副刻度之间的刻度单位差及相对位移,以相对提高测量精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弹簧秤也相对简化了构件数量,进而提高组装便利性及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所示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吊挂该秤盘时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进行归零校正时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进行测量时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7所示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其揭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其包含一弹性组件1、一支撑套筒2、一载重部3、一指针块4及一刻度套筒5。该弹性组件1容置于该支撑套筒2内。该弹性组件1具有一上端11及一下端12,该上端11结合于该支撑套筒2的顶面内侧,该下端12结合该载重部3及指针块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支撑套筒2呈圆筒型,且该支撑套筒2设有一容置空间20、一结合孔21及一吊挂件22。该容置空间20用以容置该弹性组件1。该结合孔21开设于该支撑套筒2的顶面。该吊挂件22呈勾状,以供吊挂固定该弹簧秤。此外,该吊挂件22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外型,例如选自软质绳索以缩小收藏时的体积。该吊挂件22的下端可通过该结合孔21结合该弹性组件1的上端11。另外,该吊挂件22可选择不同的结合方式,以结合该弹性组件1及支撑套筒2。另外,该弹性组件1的形状对应于该支撑套筒2的容置空间20的形状,且该弹性组件1与支撑套筒2之间较佳形成适当的径向尺寸公差,使该弹性组件1可在该支撑套筒2内做稳定的上、下伸缩运动。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载重部3的上端结合于该弹性组件1的下端12,且该载重部3的下端用以勾挂一秤盘30。此外,该载重部3及秤盘30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另外,该弹性组件1与载重部3可选择一体成型方式制造。另外,该载重部3可选择容易由该弹性组件1的下端12拆解取下,以便缩小收藏时的体积及方便携带。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指针块4呈圆筒状,且固定结合于该载重部3的适当位置,并容置于该刻度套筒5内。该指针块4设有一副刻度41,以供辅助测量。此外,该指针块4的形状对应于该支撑套筒2的容置空间20的形状,且该指针块4的外周面较佳与该支撑套筒2的内周面形成适当的径向尺寸公差,以便该指针块4可在该支撑套筒2的容置空间20内做稳定的上下移动。另外,该指针块4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结合于该载重部3上。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刻度套筒5呈圆筒状,且该刻度套筒5设有一容置空间50、一主刻度51、一定位孔52及一定位组件53。该容置空间50用以容置该支撑套筒2、弹性组件1及指针块4。该主刻度51与指针块4的副刻度41用以共同测量一待测物的重量。该定位孔52贯穿该刻度套筒5的筒壁。该定位组件53及定位孔52的内周缘分别对应具有一螺纹〔未标示〕,以供该定位组件53螺设结合该定位孔52;及该定位组件53的前端可伸入该刻度套筒5的容置空间50内,以抵靠固定该支撑套筒2〔如图2所示〕。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刻度套筒5较佳选自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以透过该刻度套筒5观测该指针块4的副刻度41。此外,若该刻度套筒5选自非透明材质,也可在该刻度套筒5的筒身开设一纵向槽〔未绘示〕,以透过该纵向槽观测该指针块4的副刻度41。另外,该刻度套筒5与支撑套筒2之间较佳形成适当的径向尺寸公差,以便该刻度套筒5相对该支撑套筒2做稳定的垂直移动。另外,该刻度套筒5的内壁可形成一纵向凹槽54,及该指针块4的外壁可形成一纵向凸肋42,该纵向凸肋42卡掣进入该纵向凹槽54。借此,该指针块4可相对该刻度套筒5做稳定的垂直移动,以确保该指针块4的副刻度41恒邻近该刻度套筒5的主刻度51,以便精确读出该主刻度51与副刻度41的指标值。另外,当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进行收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刻度弹簧秤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秤构造包含:一弹性组件,其下端设有一载重部;一指针块,其结合于该弹性组件与载重部之间,且该指针块设有至少一副刻度;及一刻度套筒,其容设有该弹性组件及指针块,且该刻度套筒设有 至少一主刻度;其中该主刻度及副刻度之间存在刻度单位差,借由该主刻度及副刻度的垂直相对位移可供精确测量一待测物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煌麟
申请(专利权)人:王煌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