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航专利>正文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类似的二轮车停车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227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供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类似的二轮车停驶后架车使用的支架。现有技术在架车时不但要脚踏支架撑脚,而且要用手抬车体才能完成架车全过程,动作不合理,而且费力。为解决这问题而设计的支架其主要特征是将一个上下摆臂组合件通过一对轴承圈焊装在现有支架的撑脚上,该组合件可在轴承圈内转动,另有一拉杆其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组合件中的上摆臂上端铰接。当用脚向下踏组合件中的下摆臂一端时,与其为一体的上摆臂也同向旋转,从而通过拉杆拉动车体后移完成架车全过程。因为只用一个脚踏动作即可完成架车全过程,克服了现有技术在架车时必须用手抬车体的缺点,所以架车动作合理、省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类似的二轮车停车时使用的支架,用此支架将车架起后可使其保持稳定、静止的直立状态。技术背景现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类似的二轮车使用的停车支架只是由一个撑脚构成,在实施架车时必须由架车人先用脚踏下支架的撑脚,然后再用手将车体抬起才能完成整个架车全过程,动作不够合理而且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的支架在架车时只要架车人实施一次脚踏动作即可完成整个架车全过程。克服了现有技术在架车时即要脚踏又要手抬的缺点,使动作合理、而省力。为达到此目的而设计的这种支架它是在现有支架的撑脚上焊有一对轴承圈在该轴承圈内装有可在其内圆转动的上下摆臂组合件,组合件中的上摆臂上端与一拉杆一端铰接,拉杆另一端与车体铰接。其工作原理见示意图4当向箭头8方向踏动上下摆臂组合件中的下摆臂一端时与其为一体的上摆臂就向箭头9方向旋转,拉杆就向箭头10方向运动,从而拉动车体后移完成架车全过程,因为不用手抬车体,所以动作合理、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该支架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B旋转剖面图。图4是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撑脚、2上下摆臂组合件、3拉杆、4上摆臂、5轴、6下摆臂、7轴承圈、8.9.10箭头表示组合件运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撑脚1上焊有一对轴承圈7,在该轴承圈内装有可在其内圆转动的上下摆臂组合件2,该组合件如图3的B-B旋转剖面图所示由上摆臂4、轴5,下摆臂6组合焊接成一体,其中下摆臂6的长度大于上摆臂4的长度。目的是为了减小架车时的脚踏力度。拉杆3的一端与上摆臂上端铰接,另一端与车体铰接。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类似的二轮车,停车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了一个撑脚(1)其特征是在该撑脚上焊接有一对轴承圈(7),在该轴承圈内装有可在其内圆转动的由上摆臂(4)、轴(5)、下摆臂(6)组合焊接成一体的上下摆臂组合件(2);另有一拉杆(3)其一端与上摆臂(4)铰接,另一端与车体铰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架,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下摆臂组合件中的下摆臂(6)的长度大于上摆臂(4)的长度。专利摘要一种供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类似的二轮车停驶后架车使用的支架。现有技术在架车时不但要脚踏支架撑脚,而且要用手抬车体才能完成架车全过程,动作不合理,而且费力。为解决这问题而设计的支架其主要特征是将一个上下摆臂组合件通过一对轴承圈焊装在现有支架的撑脚上,该组合件可在轴承圈内转动,另有一拉杆其一端与车体铰接另一端与组合件中的上摆臂上端铰接。当用脚向下踏组合件中的下摆臂一端时,与其为一体的上摆臂也同向旋转,从而通过拉杆拉动车体后移完成架车全过程。因为只用一个脚踏动作即可完成架车全过程,克服了现有技术在架车时必须用手抬车体的缺点,所以架车动作合理、省力。文档编号B62H1/00GK2792910SQ20052003364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高航 申请人:高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或类似的二轮车,停车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了一个撑脚(3),其特征是:在该撑脚上焊接有一对轴承圈(7),在该轴承圈内装有可在其内圈转动的由上摆臂(4)、轴(5)、下摆臂(6)组合焊接成一体的上下摆臂组合件(2);另有一拉杆(3)其一端与上摆臂(4)铰接,另一端与车体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航
申请(专利权)人:高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