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047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名称为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属于滚动轴承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差速器座与半轴齿轮间的推力垫片易于磨损失效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为仅由一个轴圈、一个座圈、以及该轴圈与座圈之间的滚子和保持架构成的推力滚子轴承;所述轴圈内径面及外端面为与半轴齿轮轴肩直接接触的接触面;所述座圈外径面及外端面与差速器安装座接触面相吻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装效率高,便于产品的安装及降低了维护使用成本等特点,主要用于差速器轴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滚动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用于差速器轴肩。
技术介绍
目前,商用车差速器半轴齿轮背部轴肩与差速器外壳安装座之间一般会安装推力摩擦垫片,在未改进之前,该位置用的摩擦铁片或摩擦铜片,车辆在转弯即差速器产生差速旋转时,差速器半轴与外壳安装座之间会产生相对旋转,最大转速约为150转/分钟,且在旋转时推力摩擦垫片的摩擦阻力较大,具有以下缺点:一方面,容易磨损失效,需经常更换,严重者会造成差速器的损坏,另一方面摩擦发热,造成能量浪费,与当前社会提倡的绿色环保社会不相符。传统的推力滚子轴承如图2所示,由一个座圈4、一个轴圈5、滚子6、保持架7、外罩8组成。传统的推力滚子轴承一般使用在前桥转向节,轴圈5内径d2与转向节主销轴配合,外径D尺寸根据空间而定,无配合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差速器位置使用推力摩擦垫片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包括轴圈、座圈、滚子和保持架,其特征是:为仅由一个轴圈、一个座圈、以及该轴圈与座圈之间的滚子和保持架构成的推力滚子轴承;所述轴圈内径面及外端面为与半轴齿轮轴肩直接接触的接触面;所述座圈外径面及外端面与差速器安装座接触面相吻合。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轴圈内径面、座圈外径面均为磨削加工面。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轴圈外径方向上挖有一个深度为0.5mm?Imm圆弧槽,轴圈内径带一个45°倒角、座圈外径带有一个倒角。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差速器安装座、半轴齿轮背面轴肩设有便于安装台阶。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滚子和保持架为一个不会散套的组件,工作是滚子分别座圈滚道、轴圈滚道配合使用。本技术由于在现有由一个座圈、一个轴圈、以座圈与轴圈之间的滚子和保持架构成的组件的基础上,使其中座圈的外径与端面分别于差速器安装座配合接触,轴圈的内径和端面分别于半轴齿轮轴肩配合接触,因而对差速器的安装及使用有如下优点:1)此位置安装推力滚子轴承,可以取消原推力摩擦垫片,内圈端面直接与轴肩接触,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少了能力的损耗,以及降低了频繁更换推力摩擦垫片造成的使用和维修成本;2)结构和传统的推力滚子轴承有别,本技术由座圈、轴圈、滚子保持架组成,结构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3)安装时,座圈与座配合,轴承与半轴齿轮轴肩配合,座圈与轴承是分开安装的,为了便于区分座圈、轴圈,本技术在轴圈上挖有一个圆弧槽R1,提高了辨识度,在安装时可明显对其区分。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本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不增加安装空间的情况下,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能有效降低能耗,且通过本技术的改进,座圈、轴圈易于区分,安装方便,能降低安装维护成本。本技术主要用于差速器轴肩,取代原来的推力摩擦垫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推力滚子轴承安装使用部位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前桥转向节用推力滚子轴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推力滚子轴承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差速器壳体、2为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3为半轴齿轮轴肩、4为座圈、5为轴圈、6为滚子、7为保持架、8为外罩、9为轴圈、10为座圈、11为滚子、12为保持架、d表示轴圈内径、D表示座圈外径、T表示轴承宽度、C表示轴圈内倒角、R表示座圈外倒角、h表不座圈外径上的圆弧槽株度、Rl表不座圈外径上的圆弧槽圆弧半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差速器壳体I安装座与半轴齿轮轴肩3之间,原本使用的是一个推力摩擦垫片,经改进后安装使用一套推力滚子轴承即为本技术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2。本技术如图3所示。本技术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2仅为由一个轴圈9、一个座圈10、滚子11及保持架12构成的推力滚子轴承。轴圈9、座圈10、滚子11、保持架12,与传统推力滚子轴承相比,结构上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无外罩,且本技术轴圈d、座圈D均需要配合安装。其中,轴圈9内径面d及外端面为与半轴齿轮轴肩3直接接触的接触面,座圈10外径面及外端面D与差速器壳体I安装座接触面相吻合,座圈10的外径D与安装座配合安装,轴圈9的内径d与半轴齿轮轴肩3配合安装。另外,本技术为了便于安装,轴圈9内径带一个45°倒角C,座圈10外径带有一个倒角R,且轴圈9外径上挖有一个深度h为0.5mm?I mm的圆弧槽R1,在安装时既能够快速对轴圈9、座圈10进行识别,又能够对套圈工作面、非工作面的进行识别,轴圈9带倒角C 一侧与轴肩吻合、座圈10带R—侧与安装座的面吻合。轴圈9内径圆柱面、座圈10外径面均为磨削加XMo本技术对推力摩擦片进行改进替换,用一个不带外罩的推力滚子轴承替换推力摩擦垫片。推力滚子轴承传统的安装使用位置是前桥转向节,且一般带外罩及密封装置,润滑方式为脂润滑。本技术涉及到的推力滚子轴承,一是使用位置有别于传统推力滚子轴承,本技术推力滚子轴承用于差速器轴肩,润滑方式为油润滑;二是产品结构及安装方式有别于传统推力滚子轴承,本技术推力滚子轴承不带外罩,在安装方式及其它细节上有差别。本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本技术推力滚子轴承的安装代替原推力摩擦片,即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能有效降低能耗,能降低更换摩擦片造成的成本,能提高差速器实用寿命。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安装调试及维护保养成本。2、本技术结构相对简单,与图2所示传统型推力轴承相比,图3中推力轴承少了一个外罩,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3、本技术轴圈内径d、座圈外径D分别与半轴齿轮、安装座配合安装,轴圈外径方向上挖有一个圆弧槽,提高了辨识度,安装时能否首先区分开座圈、轴圈;另外,轴圈内径带一个45°倒角C、座圈外径带有一个倒角R,安装时可以快速区分工作面与非工作面,轴圈带倒角C 一侧与轴肩吻合、座圈带R—侧与安装座的面吻合。安装效率高,降低了产品的安装及维护使用成本。【主权项】1.一种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包括轴圈(9)、座圈(10)、滚子(11)和保持架(12),其特征是:为仅由一个轴圈(9)、一个座圈(10)、以及该轴圈(9)与座圈(10)之间的滚子(11)和保持架(12)构成的推力滚子轴承;所述轴圈(9)内径面(d)及外端面为与半轴齿轮轴肩直接接触的接触面;所述座圈(10)外径面及外端面(D)与差速器安装座接触面相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圈(9)内径面(d)、座圈(10)外径面(D)均为磨削加工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轴圈(9)外径方向上挖有一个深度(h)为0.5mm?I mm圆弧槽(Rl),轴圈(9)内径带一个45°倒角(C)、座圈(10)外径带有一个倒角(R)。【专利摘要】本技术的名称为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属于滚动轴承
它主要是解决现有差速器座与半轴齿轮间的推力垫片易于磨损失效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为仅由一个轴圈、一个座圈、以及该轴圈与座圈之间的滚子和保持架构成的推力滚子轴承;所述轴圈内径面及外端面为与半轴齿轮轴肩直接接触的接触面;所述座圈外径面及外端面与差速器安装座接触面相吻合。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速器用推力滚子轴承,包括轴圈(9)、座圈(10)、滚子(11)和保持架(12),其特征是:为仅由一个轴圈(9)、一个座圈(10)、以及该轴圈(9)与座圈(10)之间的滚子(11)和保持架(12)构成的推力滚子轴承;所述轴圈(9)内径面(d)及外端面为与半轴齿轮轴肩直接接触的接触面;所述座圈(10)外径面及外端面(D)与差速器安装座接触面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胜金战曾志鹏李信波游利军王恩来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