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的气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319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3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解决了现有汽车气囊减振器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气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活塞杆,活塞杆的内端伸入到贮油筒内,外端伸出到贮油筒的外侧,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活塞杆的外端侧与贮油筒之间,其特征在于,金属的防尘罩套接在活塞杆的外周,防尘罩的一端部与活塞杆的外端部相联接,防尘罩的另一端部伸入到贮油筒位置处;气囊的两端部分别套接固定在防尘罩和贮油筒的外周面上;防尘罩上设有气嘴,气嘴沟通防尘罩的外侧和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器,尤其涉及一种气囊式的汽车减振器上的气囊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上需要应用到减振器,以便为行进中的汽车提供减振。为进一步提高汽车减振器对汽车振动的调整幅度和调整步幅,以及减少灰尘进入到活塞杆与贮油筒之间的间隙内,有的汽车减振器还在活塞杆与贮油筒之间设置有气囊。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200710051470.0)中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减振器,包括减振器主体、气囊和连接装置,所述气囊通过连接装置套置在减振器主体外侧,所述连接装置由支座和连接板构成,支座紧密套置在减振器主体上,连接板紧密套置在减振器主体上端部的活塞杆上,气囊的两端分别紧密套置在连接板和支座上,支座上开设有气孔,将气囊与外界连通,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路面的需要,舒适性好,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仅是在原有减振器主体的外侧再套置一气囊即可,这样就完全做到了油气分离,也就完全避免了减振器油在高温条件下与空气发生反应,而出现的乳化现象,有利的保证了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这种气囊式减振器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气囊的使用寿命相对不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该气囊结构中的气囊使用寿命长。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活塞杆,活塞杆的内端伸入到贮油筒内,外端伸出到贮油筒的外侧,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活塞杆的外端侧与贮油筒之间,其特征在于,金属的防尘罩套接在活塞杆的外周,防尘罩的一端部与活塞杆的外端部相联接,防尘罩的另一端部伸入到贮油筒位置处;气囊的两端部分别套接固定在防尘罩和贮油筒的外周面上;防尘罩上设有气嘴,气嘴沟通防尘罩的外侧和内部。带有这种气囊结构的减振器工作时,活塞杆沿轴向作相对于贮油筒的运动,在活塞杆动作时,气囊产生一定的形变而与活塞杆的轴向运动相适应。防尘罩伸入到贮油筒位置处,是指防尘罩不管处于何种状态下均与贮油套之间有重叠,防尘罩位于贮油筒的径向外侧。作为优选,与贮油筒相联接固定的气囊端部折叠成双层,且该双层贴合在一起。气囊该端部处于双层结构,便于气囊在作相适应的形变时,气囊在该端部方便产生形变,且这种形变对气囊的损伤小。作为优选,与贮油筒相联接固定的气囊端部的内层外周面上箍接有第一压环,在贮油筒的外周面上于第一压环位置处设有若干沿贮油筒周向布置的齿状凸体。通过第一压环实现气囊紧箍在贮油筒的外周,结构简单,气囊与贮油筒之间的轴向稳定性好。作为优选,与防尘罩相联接固定的气囊端部箍接有第二压环,在防尘罩的外周面上于第二压环位置处设有若干沿防尘罩周向布置的齿状凸体。防尘罩与气囊之间联接的轴向牢固性好,便于实现防尘罩与气囊之间的联接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压环的截断面呈V形。第二压环呈所述的形状,第二压环在轴向中部位置处向内具有缩径形变,这便于第二压环压紧在防尘罩的外周面上。作为优选,在活塞杆的外端部套接固定有罩状的联接罩,联接罩的开口朝向防尘罩,联接罩插接固定在防尘罩内。通过设置联接罩,方便防尘罩与活塞杆外端部之间的联接固定,而且防尘效果也能够保证。在实现联接时,防尘罩与联接罩之间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而实现的。因此,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设置有防尘罩,该防尘罩能够伸入到贮油筒位置处,在防尘罩跟随活塞杆一起动作时,防尘罩与贮油筒实现套接而能够为气囊提供良好的径向支撑,气囊不易侧偏,既提高了活塞杆的径向稳定性,以减少活塞杆与贮油筒之间的摩擦,又能够保证保证气囊本身的径向稳定性,气囊在作适应性形变时,气囊的形变均匀分散,不易在气囊的某一点处产生疲劳性损伤,而能够充分保证气囊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囊结构应用在减振器上的使用状态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中,本技术气囊结构应用在汽车减振器上的,减振器的结构包括贮油筒4,活塞杆9的内端部插入在贮油筒4内,活塞杆9的外端部伸出到贮油筒4的外侧。在贮油筒4内,活塞杆9的内端部固定有活塞式的阀体,在阀体轴向两端面上分别贴合有阀片,在阀体跟随活塞杆9运动时,在贮油筒4内所灌注液压油的流动作用下,阀体上的阀片作相适应的变形而阻滞活塞杆9的运动,起到减振作用。在活塞杆9和贮油筒4两者的外端部均焊接有环扣1,环扣I用于和汽车上的相应结构相联接固定。在活塞杆9的外周套接有圆筒状的防尘罩7,防尘罩7—般为不锈钢材质,防尘罩7伸入到贮油筒4的位置处。防尘罩7的一端部与活塞杆9的外端部相联接固定,防尘罩7的另一端与气囊5联接固定。在防尘罩7的内部形成有气密腔,在防尘罩7上设有气嘴2,气嘴2使气密腔与外界相通。气囊5的一端部套接在防尘罩7的另一端上,第二压环6套接在气囊5与防尘罩7相重叠的位置处。在防尘罩7的外周面上,于第二压环6的位置处设有若干齿状凸体,这些齿状凸体沿防尘罩7的周向均布。第二压环6在箍接气囊5与防尘罩7相重叠的位置处时,通过缩口机的加工,在第二压环6轴向中部位置处形成有环状的V形槽,V形槽的形成使得第二压环6紧箍在气囊5的外周面上,而使得气囊5与防尘罩7之间的联接牢固性好。气囊5的另一端部被折叠成双层,这两层贴合在一起。其内层套接在贮油筒4的外周面上,在气囊5该端部内层的外周面上箍接有第一压环3,在贮油筒4的外周面上于第一压环3的位置处形成若干齿状凸体,这些齿状凸体沿贮油筒外周面的周处均布,气囊5外周面上于第一压环3的位置处呈下陷状。活塞杆9的外端部套接有联接罩8,联接罩8呈罩状,联接罩8的开口朝向防尘罩7,联接罩8同轴地插接在防尘罩7内,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而实现固定。【主权项】1.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活塞杆,活塞杆的内端伸入到贮油筒内,外端伸出到贮油筒的外侧,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活塞杆的外端侧与贮油筒之间,其特征在于,金属的防尘罩套接在活塞杆的外周,防尘罩的一端部与活塞杆的外端部相联接,防尘罩的另一端部伸入到贮油筒位置处;气囊的两端部分别套接固定在防尘罩和贮油筒的外周面上;防尘罩上设有气嘴,气嘴沟通防尘罩的外侧和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与贮油筒相联接固定的气囊端部折叠成双层,且该双层贴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与贮油筒相联接固定的气囊端部的内层外周面上箍接有第一压环,在贮油筒的外周面上于第一压环位置处设有若干沿贮油筒周向布置的齿状凸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与防尘罩相联接固定的气囊端部箍接有第二压环,在防尘罩的外周面上于第二压环位置处设有若干沿防尘罩周向布置的齿状凸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环的截断面呈V形。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气囊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活塞杆的外端部套接固定有罩状的联接罩,联接罩的开口朝向防尘罩,联接罩插接固定在防尘罩内。【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解决了现有汽车气囊减振器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气囊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活塞杆,活塞杆的内端伸入到贮油筒内,外端伸出到贮油筒的外侧,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活塞杆的外端侧与贮油筒之间,其特征在于,金属的防尘罩套接在活塞杆的外周,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振器的气囊结构,减振器包括贮油筒和活塞杆,活塞杆的内端伸入到贮油筒内,外端伸出到贮油筒的外侧,气囊结构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活塞杆的外端侧与贮油筒之间,其特征在于,金属的防尘罩套接在活塞杆的外周,防尘罩的一端部与活塞杆的外端部相联接,防尘罩的另一端部伸入到贮油筒位置处;气囊的两端部分别套接固定在防尘罩和贮油筒的外周面上;防尘罩上设有气嘴,气嘴沟通防尘罩的外侧和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