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7371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囊止水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至少一用于设在建筑结构的需止水部位中的气囊,填设于所述需止水部位的内部;所述气囊设有气阀,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气阀充气以填充所述需止水部位内的空隙并阻断水的渗流路径。是以,将气囊置入所述需止水部位中;接着,对气囊充气至囊壁贴附于所述空隙壁时停止充气;或者可调整地,先形成封闭所述需止水部位的空隙壁;通过将充气后的气囊作为止水材料填设于建筑结构的缝隙中,以在被扰动而出现渗水路径时,利用气囊囊壁的可形变特性及其内部的气压作用,随扰动变形并重新填充缝隙,确实封堵新产生的水能渗透路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填充材料不具备二次变形填充缝隙的能力导致的渗水问题。

Air bag water stopping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bag sealing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includes at least one airbag for sealing parts in need of building structure, the internal filling is arranged in the required sealing parts; the airbag is equipped with air valve, the balloon through the seepage path to fill the valve inflatable space required sealing area blocking water. So will the balloon placement need sealing parts; then, the air bag is inflated to the cyst wall attached to the wall when the gap can be adjusted to stop inflation; or, to close the gap is formed to seal wall parts through the gap; the balloon inflated as the sealing material filling in building structure in in the disturbed and seepage path, using the airbag wall.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nternal pressure, with disturbance deformation and re fill the gap, the water permeability plugging really new path to solve the filling material in the prior art does not have the seepage problem of two deformation caused by the ability to fill the g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囊止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气囊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建筑常用的缝隙止水方法主要是通过设置止水条、止水带及/或止水钢板等构件完成。这些做法都是用固有形状的止水材料填充在后浇带、沉降缝等结构中,以起到阻隔水的渗透路径的作用。在建筑结构中,如后浇带、预制外墙、管道套接处等,都存在需要被封堵的建筑缝隙,以避免形成供水渗透的路径。其中,以后浇带为例说明,以往的后浇带止水处理都是往缝隙里填塞现有的止水材料,缝隙填充后的密实度在浇筑完成后是很好的,但是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后浇带两侧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现象,造成了填入缝隙的止水材料的扰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有的止水材料的固定形态使其不具备二次变形填充缝隙的能力,当缝隙两侧发生了相对移动,将使止水材料与缝隙壁之间产生新的空隙,从而为水的渗透提供路径,终而造成渗水。另外,填充材料与缝隙壁之间的密封性对施工质量要求很高,止水材料的填充技术对建筑缝隙止水施工起到相当大的影响,造成施工质量对于施工技术的依赖度高,且工程容易因为止水施工质量不过关导致渗水的事故发生。是以,为克服以上问题,减少工程中因止水不过关产生的渗水事故,实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建筑缝隙止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囊止水结构及气囊止水方法,通过将充气后的气囊作为止水材料填设于建筑结构的缝隙中,以在被扰动而出现渗水路径时,利用气囊囊壁的可形变特性及其内部的气压作用,随扰动变形并重新填充缝隙,确实封堵新产生的水能渗透路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填充材料往往不具备二次变形填充缝隙的能力所导致的渗水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气囊止水结构,所述气囊止水结构用于设在建筑结构的需止水部位中;其中,所述气囊止水结构包括至少一气囊,填设于所述需止水部位的内部;所述气囊设有气阀,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气阀充气以填充所述需止水部位内的空隙并阻断水的渗流路径。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需止水部位形成于预制外墙板与顶梁、底梁之间的连接处;所述预制外墙板相对于所述顶梁及所述底梁分别凹设形成上部安放槽及下部安放槽;所述气囊容置于所述上部安放槽及所述下部安放槽内,所述气囊经充气以填充所述上部安放槽及所述下部安放槽内的空隙并阻断所述预制外墙板与顶梁、底梁之间的水的渗流路径。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部安放槽与所述下部安放槽的槽口皆设有槽口保护层且槽壁上皆设有槽壁保护层;所述气囊容置于所述槽口保护层及所述槽壁保护层共同形成的空间内。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囊成形为气囊圈结构,所述气囊容置于所述上部安放槽及所述下部安放槽内并圈设于所述预制外墙板周侧。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需止水部位形成于地下室后浇带,所述地下室后浇带内成形有填充空间;所述气囊填设于所述填充空间内,所述气囊经充气以填充所述填充空间的空隙并阻断所述地下室后浇带的水的渗流路径。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内的填充空间由相邻设置的地下室外墙、设于所述地下室外墙顶部的顶板以及设于所述地下室外墙底部的底板共同界定形成;所述填充空间内部另设有一外保护圈层及一内保护圈层;所述气囊填设于所述外保护圈层与所述内保护圈层之间;所述外保护圈层及所述内保护圈层与所述地下室外墙之间竖直布置有二竖向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圈层于其顶部的外表面上设有封堵层,并于其他部位的外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所述内保护圈层于其顶部的内表面上设有砂浆层,并于其他部位的内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所述砂浆层内穿设有钢丝网;所述气囊设于所述外保护圈层、所述内保护圈层与所述二竖向保护层之间;所述气囊经充气填充所述外保护圈层、内保护圈层与竖向保护层之间的空隙并阻断所述地下室后浇带的水的渗流路径。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囊成形为气囊圈结构,设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的填充空间内部,且所述气囊的顶部容置于所述相邻设置的地下室外墙顶板之间,所述气囊的底部容置于所述相邻设置的地下室外墙底板之间。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需止水部位形成于管道连接结构内,所述管道连接结构包括内管以及与所述内管套接的外管;所述内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管的内壁之间形成有填充空间;所述气囊成形为气囊圈结构,所述气囊填设于所述填充空间内;所述气囊经充气以填充所述填充空间的空隙并阻断所述地下室后浇带的水的渗流路径。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囊由气囊条构成,所述气囊整段或分段地容置于所述需止水部位内。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将气囊作为止水材料,利用气囊的可变形态,在需止水部位的缝隙两侧发生相对位移后,气囊能够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重新填满新产生的孔隙,从而阻隔水的渗透路径;有效克服了以往止水材料由于形态固定,无法适应填补于新产生渗水路径,最终导致渗水的技术问题。(2)本技术通过将气囊作为止水材料,施工步骤主要将气囊置入需止水部位的待填建筑缝隙中,再充气使气囊壁紧固贴附于空隙壁上,即达到止水目的;使本技术具有施工便利,且降低对施工质量的依赖度等有益技术效果。(3)本技术用以作为止水材料的气囊可以视实际施工需求进行工程化生产,具有质量可靠度可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设于预制外墙及顶板、底板之间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设于预制外墙板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1的平面侧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设于地下室后浇带的外立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图5的后浇带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将气囊止水结构分段设于较长后浇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设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图8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需止水部位A;气囊10;横向部11;竖向部12;气阀20;预制外墙板30;上部安放槽301;下部安放槽302;顶梁31;底梁32;槽口保护层33;槽壁保护层34;地下室后浇带40;填充空间41;地下室外墙42;顶板43;底板44;外保护圈层45;封堵层451;混凝土层452;内保护圈层46;砂浆层461;混凝土层462;钢丝网463;竖向保护层47;管道连接结构50;内管51;外壁511;外管52;内壁521;填充空间53。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9,本技术提供一种气囊止水结构。具体地,所述气囊止水结构用于填设在需止水部位A中;其中,所述气囊止水结构包括至少一气囊10,填设于所述需止水部位A的内部;所述气囊10设有气阀20,所述气囊10通过所述气阀20充气以填充所述需止水部位A内的空隙并阻断水的渗流路径。进一步地,本技术气囊止水结构的止水方法步骤主要包括:第一步骤:将已部分充气的气囊10置入所述需止水部位A中;第二步骤:对气囊10充气至足以填充所述需止水部位A内部空隙,以阻断需止水部位A内的水的渗流路径;第三步骤:封堵所述需止水部位A,以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囊止水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止水结构用于设在建筑结构的需止水部位中;其中,所述气囊止水结构包括至少一气囊,填设于所述需止水部位的内部;所述气囊设有气阀,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气阀充气以填充所述需止水部位内的空隙并阻断水的渗流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止水结构用于设在建筑结构的需止水部位中;其中,所述气囊止水结构包括至少一气囊,填设于所述需止水部位的内部;所述气囊设有气阀,所述气囊通过所述气阀充气以填充所述需止水部位内的空隙并阻断水的渗流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止水部位形成于预制外墙板与顶梁、底梁之间的连接处;所述预制外墙板相对于所述顶梁及所述底梁分别凹设形成上部安放槽及下部安放槽;所述气囊容置于所述上部安放槽及所述下部安放槽内,所述气囊经充气以填充所述上部安放槽及所述下部安放槽内的空隙并阻断所述预制外墙板与顶梁、底梁之间的水的渗流路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安放槽与所述下部安放槽的槽口皆设有槽口保护层且槽壁上皆设有槽壁保护层;所述气囊容置于所述槽口保护层及所述槽壁保护层共同形成的空间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气囊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成形为气囊圈结构,所述气囊容置于所述上部安放槽及所述下部安放槽内并圈设于所述预制外墙板周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需止水部位形成于地下室后浇带,所述地下室后浇带内成形有填充空间;所述气囊填设于所述填充空间内,所述气囊经充气以填充所述填充空间的空隙并阻断所述地下室后浇带的水的渗流路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止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后浇带内的填充空间由相邻设置的地下室外墙、设于所述地下室外墙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浩葛杰马荣全苗冬梅孙学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