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剑峰专利>正文

车顶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573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在拖车中举升顶盖用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举升架、举升轮、左右结构的两套连杆机构、传动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举升臂、调整管、连接臂、活动臂,举升架与车身固定连接,举升臂的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顶部,另一端部与举升轮固定连接;连接臂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底部,另一端部与调整管的一端部铰接,调整管的另一端部与举升臂铰接;活动臂一端铰接于连接臂的中部,另一端驱接设置在举升架底部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小行程产生大行程,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移动,而且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顶盖举升机构,尤其涉及在拖车中举升顶盖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部分拖车在拖行时,能降低顶盖,以较低的高度行驶,减小风阻和提高通过性;而在必要的时候可提升顶盖,扩大内在空间,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现有的多种举升拖车顶盖的装置,结构形式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拖车顶盖举升装置,该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举升架、举升轮、左右结构的两套连杆机构、传动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举升臂、调整管、连接臂、活动臂,举升架与车身固定连接,举升臂的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顶部,另一端部与举升轮固定连接;连接臂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底部,另一端部与调整管的一端部铰接,调整管的另一端部与举升臂铰接;活动臂一端铰接于连接臂的中部,另一端驱接设置在举升架底部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左旋滚珠丝杠副、右旋滚珠丝杠副和传动连接机构,左旋滚珠丝杠副和右旋滚珠丝杠副通过传动连接机构联成一体。还设有稳定机构,所述的稳定机构包括螺母固定座、轴承滚轮和限位滚轮,螺母固定座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轴承滚轮设置在螺母固定座上并与丝杠相抵,限位滚轮设置在螺母固定座上并与滚珠丝杠副的丝杠罩外侧底面相抵。所述的调整管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调整螺栓,内套管套接于外套管内,调整螺栓同时与内套管和外套管的端部螺纹连接。还设有弹簧助力机构,所述的弹簧助力机构包括由内套管和外套管组成的活动套管和内、外弹簧,内、外弹簧套接于活动套管上,且两端与活动套管的挡块相抵;活动套管的一端与举升架铰接,另一端与调整管铰接。还设有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过载保护离合装置,所述的第一连接体与滚珠丝杠副的丝杠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体与驱动力输入装置连接。还设有电动预留接口,所述的电动预留接口与传动装置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连杆机构实现小行程产生大行程,旋转运动转换为上下移动,而且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举升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收纳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杆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滚珠丝杠副示意图。图5是图3A-A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助力弹簧机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过载保护离合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至图3,车顶举升装置,包括举升架1、举升轮2、左右结构的两套连杆机构、传动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举升臂30、调整管31、连接臂32、活动臂33;举升架1与车身固定连接,举升臂30的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1的顶部,另一端部与举升轮2固定连接;连接臂32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1的底部,另一端部与调整管31的一端部铰接,调整管31的另一端部与举升臂30铰接;活动臂33一端铰接于连接臂32的中部,另一端驱接设置在举升架1底部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左旋滚珠丝杠副40、右旋滚珠丝杠副41和传动连接机构。所述的传动连接机构为连杆组件42,连杆组件42两端分别与左旋丝杠400和右旋丝杠410固定连接,这样左旋滚珠丝杠副40和右旋滚珠丝杠副41通过传动连接机构联成一体。当外力(人力或电动)转动丝杠时,活动臂33的一端作左右直线运动,活动臂33通过调整管31和连接臂32驱动举升臂30绕铰接点转动,实现举降功能。参阅图4和图5,在传动机构驱动活动臂33的一端作轴向直线运动时,因活动臂33的转角动态变化,所以会产生不确定的径向分力,为了保证丝杆副不产生大的径向弯曲,本实例还设有稳定机构,所述的稳定机构分别设置在左旋滚珠丝杠副40和右旋滚珠丝杠副41上,包括螺母固定座50、轴承滚轮51和限位滚轮52。下面仅以左旋滚珠丝杠副40上的稳定机构为例说明稳定机构的结构,螺母固定座50与丝杆螺母401固定连接,轴承滚轮51设置在螺母固定座50上并与丝杠400相抵,限位滚轮52设置在螺母固定座50上并与滚珠丝杠副40的丝杠罩402的外侧底面相抵,保证活动臂33的一端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参阅图3,本装置中,举升臂30和连接臂32与举升架1的连接点不能移动,只可转动,而调整管31作为这两个旋转臂之间的连接管,在安装或制造有误差的情况下,长度会有所不同,因此,调整管31制成可调长度管,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所述的调整管31包括内套管310、外套管311和调整螺栓312,内套管310套接于外套管311内,调整螺栓312同时与内套管310和外套管311的端部螺纹连接。这样通过调整螺栓312与内套管310和外套管311的螺纹配合长度,即可实现调整管31的长度调整。参阅图1、图2和图6,本装置由人力驱动,当举升臂30上的举升轮2上有作用力时,根据力学分析可知,活动臂33要给连接臂32一个很大的力才可举起举升臂30,因此,为提高本装置的操作轻便感,还设有弹簧助力机构6。所述的弹簧助力机构6包括由内套管60和外套管61组成的活动套管和内弹簧63及外弹簧62,内弹簧63和外弹簧62套接于活动套管上,且两端与活动套管的挡块600和挡块610相抵;活动套管的一端与举升架1铰接,另一端与调整管31铰接。这样利用弹簧助力,使本装置更适于人力操作,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参阅图7,当机构运行到极限位置时,如继续加力时,可能会损坏装置,因此还在右旋滚珠丝杠副41上设有过载保护离合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体70、第二连接体71;所述的第一连接体70与右旋滚珠丝杠副的丝杠4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体71设有驱动力输入装置结合部710,并通过弹簧钢球机构72与第一连接体70连接。当在第二连接体71上有过大的扭力,超过弹簧钢球机构72的锁紧力时,第一连接体70与第二连接体71之间产生相对转动,第一连接体70的扭力不能传递到第二连接体71上,起到了保护整个机构的作用。参阅图1和图2,还设有电动预留接口8,所述的电动预留接口8与传动机构连接,这样可加装电机,实现自动化操作。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技术的技术所涵盖。权利要求1.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举升架、举升轮、左右结构的两套连杆机构、传动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举升臂、调整管、连接臂、活动臂,举升架与车身固定连接,举升臂的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顶部,另一端部与举升轮固定连接;连接臂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底部,另一端部与调整管的一端部铰接,调整管的另一端部与举升臂铰接;活动臂一端铰接于连接臂的中部,另一端驱接设置在举升架底部的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左旋滚珠丝杠副、右旋滚珠丝杠副和传动连接机构,左旋滚珠丝杠副和右旋滚珠丝杠副通过传动连接机构联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是还设有稳定机构,所述的稳定机构包括螺母固定座、轴承滚轮和限位滚轮,螺母固定座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轴承滚轮设置在螺母固定座上并与丝杠相抵,限位滚轮设置在螺母固定座上并与滚珠丝杠副的丝杠罩外侧底面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调整管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调整螺栓,内套管套接于外套管内,调整螺栓同时与内套管和外套管的端部螺纹连接。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顶举升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举升架、举升轮、左右结构的两套连杆机构、传动机构,其中连杆机构包括举升臂、调整管、连接臂、活动臂,举升架与车身固定连接,举升臂的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顶部,另一端部与举升轮固定连接;连接臂一端部铰接于举升架的底部,另一端部与调整管的一端部铰接,调整管的另一端部与举升臂铰接;活动臂一端铰接于连接臂的中部,另一端驱接设置在举升架底部的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曾剑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