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96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的液压元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包括转向控制阀和计量阀,其中转向控制阀包括阀体、安装在阀体内的阀套和阀芯,其中阀套上设有若干放大孔,转向控制阀的进油口在阀体上分成两路,一路通向所述计量阀的计量进油路,另一路通向放大进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能耗少、效率高、安装布置方便,实现了方向盘转速与放大孔油量的线性化,就是说实现方向盘转速与转向轮的转角的线性化,这样就避免了车在转向时发生振摆,使转向更加平稳、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的液压元器件,尤其是一种集负荷传感转向器与流量放大器于一体的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转向器与流量放大器组合的放大转向系统由于由两部分组成,不具备负荷传感功能,加之连接管路等,使系统的功率消耗加大,采购成本也太高,不利于节能和降低成本要求。专利号为ZL00247499,名称为“负荷传感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器”公开了一种集负荷传感转向与流量放大两种功能于一体的结构,包括控制转阀和计量装置,转向时阀体上的进油环槽与阀套外圆上的进油环槽相通,进油环槽的出油口处分两路,一路通过阀套上的进油口及计量装置与阀芯上的油缸纵槽相通;另一路依次与阀套上的流量放大口及阀芯上的放大纵槽、油缸纵槽相通。这样,进入油缸的流量是两路流量的总和,转向器的有效排量比计量装置排量大,实现流量放大功能,具有成本低、总体尺寸变小、结构紧凑、安装布置方便等优点,但该种结构中,由于放大进油路和计量油路在阀套处分开,这样放大油路将转向缸与油泵直接联通,当转向缸受到外力作用下,一侧油腔的压力高于油泵压力时会发生油液倒流而使转向失灵,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其放大孔为3排小孔,孔间没有角度差,且圆周方向尺寸太小,不能实现全程放大,放大流量的线性度不好,容易造成压力振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向安全可靠的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包括转向控制阀和计量阀,其中转向控制阀包括阀体、安装在阀体内的阀套和阀芯,其中阀套上设有若干放大孔,其中转向控制阀的进油口在阀体上分成两路,一路通向所述计量阀的计量进油路,另一路通向放大进油路。其中所述放大进油路上装有防止油液倒流的单向阀。其中所述若干放大孔在阀套轴向上分两排布置,两排放大孔中相应的两个中心连线所对应的圆弧角为5.5°-7.5°。其中所述相应的两个放大孔中心连线所对应的圆弧角为6.5°。本技术的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中,由于放大进油路和计量油路在阀体处分开,计量油路直接进油,从而避免了当转向缸受到外力作用时,一侧油腔的压力高于油泵压力时会发生油液倒流而使转向失灵的现象,增强了转向的安全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的C-C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的阀套、阀芯展开后相对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的转向控制阀控制左转时的油路走向图。图中2.阀芯;3.挡环;4.滑环;5.弹簧片;6.拨销;7.联动轴;8.单向阀;9.阀套;10.阀体;11.隔盘;12.限位柱;13.限位柱垫 16.转子;17.定子;18.阀套尾部圆孔;19.阀芯尾部圆孔;20.阀套的进油孔;21.阀芯的进油槽;22.阀体半截孔;23.隔盘油孔;24.阀套出油孔;25.放大孔;26.阀芯出油槽;30.转向控制阀;31.计量阀;32.进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低压开启式负荷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至图4。本技术的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包括转向控制阀30和计量阀31,转向控制阀30和计量阀31之间装有隔盘11,隔盘11上设有隔盘油孔23。转向控制阀30包括阀体10、安装在阀体10内的阀套9和阀芯2,其中阀套9上设有若干放大孔25,见图5。阀套9上通过拨销6安装有联动轴7。阀体10的内孔侧设有5个环槽,外圆侧设有进油口32。阀芯2端部装有挡环3、滑环4,阀芯2内装有弹簧片5,阀芯2上设有尾部圆孔19、进油槽、出油槽。计量阀31内设有由转子16和定子17组成的转定子副、限位柱12和限位柱垫13。阀体10上设有阀体半截孔22。转向控制阀30的进油口32在阀体10上分成两路,一路通向所述计量阀31的计量进油路,另一路通向放大进油路,在放大进油路上装有单向阀8,以防止油液倒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安全可靠性。阀体10、阀套9、阀芯2、转子16、定子17等的零件加工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及专用和必要的技术装备,关键是要保证阀体主孔的圆柱度0.008~0.01、阀芯阀套油孔的位置度0.05、摆线转定子的垂直度0.005和间隙0.003~0.009的尺寸精度。如图5所示,本技术中,阀套9上的若干放大孔25在阀套轴向上分两排布置,两排放大孔25中相应的两个中心连线所对应的圆弧角为6.5°。该圆弧角在5.5°-7.5°范围内均是可行的。方向盘转速小于10prm时放大油路不通,当转速大于10prm时第一个放大孔与油槽连通开始放大,并随着转速的提高第二个放大孔也进入油槽使放大油路的流通面积逐渐增加,并在转速达到60rpm时二个放大孔孔全部进入油槽而使放大流通面积达到最大值,放大期间流通面积与转速成正比,从而实现线性放大,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和消除压力振摆,使转向更趋平稳。参见图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方向盘不转动时,阀芯2和阀套9在弹簧片5的作用下处于中立位置,来自液压泵的压力油从阀套尾部圆孔18和阀芯尾部圆孔19进入阀芯2内腔,并经回油道和回油管流回油箱,转向油缸两腔液压油完全封闭,行走轮不改变方向。当方向盘转动时,通过转向柱带动阀芯2转动,弹簧片5变形,阀芯2相对阀套9出现角度差,使得阀套的进油孔20与阀芯的进油槽21相通,液压油经阀套进油孔20、阀体半截孔22、隔盘油孔23进入转定子副,而后通过阀套出油孔24进入阀芯出油槽26。与此同时,通过放大孔25的压力油稍后与阀芯出油槽26相通,通过放大孔25的压力油与来自转定子的压力油在阀芯出油槽26处叠加,通过阀体A(或B)口进入转向油缸一端的油腔,使油缸移动而实现动力转向,油缸另一腔的低压油经转向器B(或A)口、阀芯阀套的油孔和油槽、T口流回油箱,此时端部小孔关闭。在阀套转动的同时,动力经阀套9上的拨销6带动联动轴7,使转子16与阀套9做同步转动,此时的转定子副起到油量计量作用。方向盘转速加大时,弹簧片5变形也加大,进入转定子副的油量和通过放大孔25的油量也随之增大,所以进入油缸的油量的大小与方向盘转动的速度成正比,若方向盘停止转动,阀芯2在弹簧片5的作用下回转使转角差消失从而关闭通往油缸的所有通道,阀芯阀套回到中立位置。此时,进入转向器的压力油只有很小的一部分通过阀芯阀套尾部圆孔流回油箱。本技术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是集普通型负荷传感转向器和流量放大器两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转向器,它与恒流和恒压电源、优先阀、双向缓冲补油阀等液压元器件组成大排量的负荷传感复合型传感转向系统,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能耗少、效率高、安装布置方便及便于维修等优点。在技术上实现了方向盘转速与放大孔油量的线性化,就是说实现方向盘转速与转向轮的转角的线性化,这样就避免了车在转向时发生振摆,使转向更加平稳、安全可靠。在结构上关键是解决了阀套上流量放大孔的形状、尺寸、开始放大时所切入的转角,经反复理论计算与试验使得所确定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精度值科学合理,系统的线性好,结构简单、适用,提高了转向系统的性能。本技术属于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同轴流量放大复合型传感转向器,包括转向控制阀(30)和计量阀(31),其中转向控制阀(30)包括阀体(10)、安装在阀体(10)内的阀套(9)和阀芯(2),其中阀套(9)上设有若干放大孔(2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阀(30)的进油口(32)在阀体(10)上分成两路,一路通向所述计量阀(31)的计量进油路,另一路通向放大进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希宇燕明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