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97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在通过解决导致车体重量的增加的问题点,谋求减轻车体重量的同时,还通过解决压迫车厢内的空间的问题点,将车厢内空间设定得大。减震器支架(50)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的第1、第2凸部(57、58),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外壁(37)垂直并使其沿着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减震器支架安装在外壁上,使双头螺栓(53、54)分别从第1、第2凸部的底面平坦部(61、62)伸出并焊接在该底面平坦部上;在减震器(43)的上端(49)上设置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配件(47),使双头螺栓与该安装配件的两端嵌合,由此将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减震器支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其能够通过后悬架将后轮悬架在车体上,使该后悬架的减震器支撑在车体侧。
技术介绍
作为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如下结构已经投入实用,即,在车轮罩的上部近旁设置支撑减震器的减震器支撑部。作为实用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只要能够通过车体承接减震器的上端,在实用方面就足够了。作为象这样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在车轮罩的上面近旁,支撑着使压缩弹簧(螺旋弹簧)围在减震器主体的外周的减震器的结构,已经为人所知(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54440号(第7页,图4))。图9是说明以往的基本结构的图,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200为如下结构,即,减震器(damper)201由压缩弹簧(螺旋弹簧)202和减震器主体(shock absorber)203构成,其中,压缩弹簧202吸收后轮(未图示)的冲击,减震器主体203在该压缩弹簧202挠曲时使之迅速挠曲(将衰减力设定得小),而在压缩弹簧202伸展时使之缓慢地返回(将衰减力设定得大);形成于车轮罩204上的纵壁部205内的大致平面部206承接减震器201的上端。但是,就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200而言,由于是以车轮罩204的纵壁部205内的大致平面部206承接减震器201的上端,故而应力集中于大致平面部206。因此存在以下的问题,即,为了牢固地形成纵壁部205内的大致平面部206,需要使用厚度厚的板金,导致车体重量的增加。而且,就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而言,由于减震器是在减震器主体(shock absorber)203的外周配置压缩弹簧(螺旋弹簧)202的结构,因此减震器的外径变大,需要将减震器靠近车体中心配置,存在压迫车厢内的空间的缺点。即,在能够谋求减轻车体的重量的同时,还能够将车厢内的空间设定得大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被人们所期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该安转结构不仅可解决导致车体重量的增加的问题,够谋求减轻车体重量,而且可解决压迫车厢内的空间的问题,能够将车厢内的空间设定得大。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安装结构为,在后部框架外侧设置用于覆盖后轮的车轮罩,在该车轮罩的下方配置用于支撑后轮的后悬架,为了支撑该后悬架的减震器而在车轮罩上设置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车轮罩形成为,其覆盖后轮的外壁在主视截面图中呈弓形曲面状;减震器支架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第1、第2凸部两条凸部,该第1、第2凸部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外壁垂直并使其沿着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减震器支架安装在外壁上,使双头螺栓分别从第1、第2凸部的底面平坦部伸出,并在该状态下将该双头螺栓焊接在该底面平坦部上;在减震器上端设置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配件,在该安装配件的两端设置供双头螺栓嵌合用的嵌合孔;使减震器的侧面进入到第1、第2凸部之间,并使双头螺栓嵌入嵌合孔,再将螺母拧在双头螺栓上,由此将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减震器支架上。例如,只要能够谋求减轻车体重量,就能够谋求减少燃料消耗,因此是受欢迎的。因此,减震器支架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第1、第2凸部两条凸部,该第1、第2凸部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车轮罩的外壁垂直并使其沿着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减震器支架安装在外壁上,将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第1、第2凸部上。即,减震器支架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第1、第2凸部两条凸部,该第1、第2凸部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车轮罩的外壁垂直并使其沿着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减震器支架安装在外壁上,将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第1、第2凸部上,由此,减震器支架可以使用厚度薄的材料。而且,减震器支架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第1、第2凸部两条凸部,该第1、第2凸部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车轮罩的外壁垂直并使其沿着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减震器支架安装在外壁上,由此,车轮罩的外壁能够平滑地承受由减震器传导来的负荷。进而,使减震器的侧面进入到第1、第2凸部之间,并使双头螺栓嵌入嵌合孔,再将螺母拧在双头螺栓上,将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减震器支架上,由此能够使安装配件与第1、第2凸部紧密接合。例如,只要能够将车厢内空间设定得大,就能使车厢更易于使用,是合乎理想的。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的特征为,减震器与第1、第2凸部大致平行配置。减震器与第1、第2凸部大致平行配置,由此能够将减震器靠近车轮罩配置。就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而言,减震器支架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第1、第2凸部两条凸部,该第1、第2凸部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车轮罩的外壁垂直并使其沿着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减震器支架安装在外壁上,将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第1、第2凸部上,因此,减震器支架可以使用厚度薄的材料。由此,能够谋求减轻车体的重量。其结果是具有能够谋求减少燃料消耗的优点。而且,减震器支架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第1、第2凸部两条凸部,该第1、第2凸部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车轮罩的外壁垂直并使其沿着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减震器支架安装在外壁上,因此,车轮罩的外壁能够平滑地承受由减震器传导来的负荷。其结果是具有能够防止集中向车体施加负荷的优点。进而,使减震器的侧面进入到第1、第2凸部之间,并使双头螺栓嵌入嵌合孔,再将螺母拧在双头螺栓上,将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减震器支架上,因此能够使安装配件与第1、第2凸部紧密接合。其结果是具有能够将减震器牢固地安装在减震器支架上的优点。就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而言,减震器与第1、第2凸部大致平行配置,因此能够将减震器靠近车轮罩配置。其结果是具有能够将车厢内的空间设定得更宽,能够谋求提高车厢使用的方便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图2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车体后部的立体图。图3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后悬架的后视图。图4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后悬架的俯视图。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是将减震器经由减震器支架安装在了车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图5的6-6线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侧视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作用的说明图。图9是说明以往的基本结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其中,图的阅读方向以图中标记的阅读方向为准。图1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的车辆的立体图,10为车辆,11为车体,12为前轮,13为后轮,14为发动机罩,15为前格栅,16、16分别为左右前照灯,17为前保险杠,18为前窗,19为车顶,21为前门,22为后门,23为后视镜,24为后保险杠,26为车厢,31、31分别为左右的后部框架,32为横梁,33为后轮13的车轮罩。如后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30,是作为后悬架40的构成部件的减震器43的安装部分的结构,其中,后悬架40可自由缓冲地支撑后轮13,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构30为使车轮罩33能够平滑地承受由减震器43传导来的负荷的安装结构。图2是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后悬架的安装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后悬架安装结构,在后部框架外侧设置用于覆盖后轮的车轮罩,在该车轮罩的下方配置用于支撑后轮的后悬架,为了支撑该后悬架的减震器而在车轮罩上设置减震器支架,其特征在于,上述车轮罩形成为,其覆盖上述后轮的外壁在主视截面图中呈弓形曲 面状;上述减震器支架为细长状部件,其上形成有第1、第2凸部两条凸部,该第1、第2凸部从截面上看大致呈礼帽状,使该减震器支架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外壁垂直并使其沿着上述外壁的曲面,在该状态下将上述减震器支架安装在上述外壁上,使双头螺栓分别从 上述第1、第2凸部的底面平坦部伸出,并在该状态下将该双头螺栓焊接在该底面平坦部上,在上述减震器上端设置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安装配件,在该安装配件的两端设置供上述双头螺栓嵌合用的嵌合孔,使上述减震器的侧面进入到上述第1、第2凸 部之间,并使上述双头螺栓嵌入上述嵌合孔,再将螺母拧在上述双头螺栓上,由此将上述减震器的上端安装在上述减震器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洋一因幡重德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