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040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3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线束固定件固定点多、拆装麻烦,风噪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其包括盖板主体,盖板主体扣合在车身底板的高压线束上,盖板主体与车身底板之间设有密封条,盖板主体的内侧面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若干支撑高压线束的托筋,盖板主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漏液孔;各漏液孔靠近车头的一边处设有斜向下且偏离车头的导风斜板;各托筋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压线束的固定点少、拆装简单,风噪小,且盖板内不易积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中,除了12V电路系统以外,还有一个电压超过300V主要用于动力驱动系统的电路系统,该系统中需要采用高压线束来连接各个电路中的单元。高压线束作为新能源车特有部件,安全性非常重要,且大部分高压线束裸露在车身底部,从前机舱贯穿到后行李舱。现有技术中对高压线束的保护一般采用盖板支撑并覆盖在高压线束外,其结构只能满足对线束的简单支撑,盖板与车身底板之间的缝隙会使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风噪,且进入盖板中的水无法顺利导出。例如,在现有的公开文件中,有公告号为CN202797786U、公告日为2013-03-13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压线束的护线盒,包括主体和与所述主体相配合的可拆卸连接的上盖,且所述主体和上盖形成能够容纳高压线束的腔体,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该主体的固定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高压线束与动力总成或其它部件的摩擦,保证了高压线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且避免了高压线束在车舱内凌乱悬挂的现象,保证了车舱内的简洁美观。该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护线盒的风噪大,且护线盒中积水不易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高压线束盖板固定点多、装卸复杂,且风噪大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固定点少、装卸简单,且风噪小,盖板内不易积水的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盖板主体扣合在车身底板的高压线束上,盖板主体与车身底板之间设有密封条,盖板主体的内侧面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若干支撑高压线束的托筋,盖板主体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漏液孔。密封条封堵了盖板主体与车身底板之间的缝隙,消除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风吹入盖板主体中产生的风噪;沿车身前后方向设置的多个托筋托撑着高压线束长度方向不同位置,可满足高压线束的定位要求,并且这种支撑模式只需在少量的固定点处将盖板主体固定在车身底板上即可实现对高压线束的支撑,从整体上减少了高压线束的固定点,使高压线束的装卸维修更方便快捷;漏液孔的设置能快速导出可能进入盖板主体中的水,确保高压线束的使用环境干燥。作为优选,各漏液孔靠近车头的一边处设有斜向下且偏离车头的导风斜板。导风斜板的设置使车在行驶过程中气流从漏液口下方通过,而不是从漏液口吹入盖板主体中,产生风噪,从而实现降低风噪的效果。作为优选,各托筋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缺口的设置使得盖板主体在受到横向的载荷时,连在其上的托筋能够产生适量的弹性变形,避免托筋被挤压破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压线束的固定点少、装卸简单,且风噪小,盖板内不易积水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中:1.车身底板,2.高压线束,3.盖板主体,31.漏液孔,32.导风斜板,33.固定耳,4.密封条,5.托筋,5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3,盖板主体3的横截面为U字形,其边沿设有用于将盖板主体3固定在车身底板1上的固定耳33,盖板主体3扣合在车身底板1的高压线束2上,盖板主体3与车身底板1之间设有密封条4,盖板主体3的内侧面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若干支撑高压线束2的托筋5,这些托筋5托撑着高压线束2长度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使高压线束2保持贴合在车身底板1上,盖板主体3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漏液孔31;各漏液孔31靠近车头的一边处设有斜向下且偏离车头的导风斜板32;这样车在向前行驶时,气流沿着导风斜板32向斜下方通过,不会吹入盖板主体3中,避免风噪的产生,各托筋5的中间位置设有缺口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3),盖板主体(3)扣合在车身底板(1)的高压线束(2)上,其特征在于,盖板主体(3)与车身底板(1)之间设有密封条(4),盖板主体(3)的内侧面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若干支撑高压线束(2)的托筋(5),盖板主体(3)的底壁上设有若干漏液孔(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底部高压线束盖板,包括盖板主体(3),盖板主体(3)扣合在车身底板(1)的高压线束(2)上,其特征在于,盖板主体(3)与车身底板(1)之间设有密封条(4),盖板主体(3)的内侧面上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若干支撑高压线束(2)的托筋(5),盖板主体(3)的底壁上设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勇朱启维吴成明冯擎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