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机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465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直线牵引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机转向架。由副构架、直线电机、构架、交叉拉杆、轮对和摇枕等组成,摇枕位于构架中部,构架两侧有副构架、轴箱连接轮对,轴箱上部连接构架,副构架呈V字型,两端固定于两个轴箱下部,两个副构架通过交叉拉杆连接;摇枕通过心盘、弹性旁承连接构架,摇枕外侧设有牵引拉杆;直线电机位于副构架下方,直线电机通过三个直机悬挂部件悬挂于构架两侧轴箱下支架上,磁轨制动部件位于摇枕下方,轮对上设有制动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直线电机车辆,它能够保证直线电机车辆有足够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同时又保证轮缘不接触钢轨,使车辆安全地通过小半径曲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直线牵引电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 机转向架。技术背景作为非粘着驱动方式的直线牵引电机车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各国 的重视。直线牵引电机可以视为一台旋转电机沿半径方向切开而展平的感应电机,定子(磁 铁和线圈)和转子(感应板)分别安装在车辆转向架上和轨道中间的感应轨上,其机理是 固定在转向架的一次线圈通过交流电流,产生移动磁场(行波磁场),通过相互作用,使 固定在整体道床上的二次感应板(展开的转子)产生磁场,通过磁力(吸引、排斥)实现车辆 的运行和制动。转向架作为车辆的承载及走行机构起着关键作用通过一系、二系悬挂隔 离和缓减来自轨道对车辆(包括转向架自身)元件以及所载人或物的冲击和振动,对于直 线电机车辆,还要为直线电机提供安装支撑位置,并保证电机与感应轨间的间隙,过大导 致牵引力不足,过小则可能由于车辆的振动使电机不断的撞击感应轨。直线电机车辆大多 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特点之一就是曲线半径小,因此还要考虑直线电机车辆 本身的曲线通过性能,在保证曲线通过性能同时还要保证有一定的运行速度和较高的乘坐 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提供较高的抗菱刚度又能提供一定导向作用的 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机转向架。本技术提出的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机转向架,由牵引拉杆l、磁轨制动部件 2、副构架3、直线电机4、直线电机悬挂部件5、构架6、交叉拉杆7、空气弹簧8、轮对 9、轴箱IO、轴箱弹簧ll、摇枕12、弹性旁承13、制动盘14、心盘15、弹性橡胶支撑16 和轴箱下支架17组成,其结构如图1-图3所示。其中,构架6呈框架结构,摇枕12位于 构架6中部,将构架6均匀分成左、右部分,构架6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副构架3、轮 对9、轴箱IO、轴箱弹簧ll,轮对9上设有轮子,每个轮子位于构架6—侧的两端,每个 轮子的内侧均设有轴箱10,轴箱10通过轴承连接轮对9,轴箱10上部通过轴箱弹簧11 连接构架6,副构架3呈V字型,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轴箱10下部,位于构架6左、 右两侧的两个副构架3通过交叉拉杆7连接;摇枕12下设有心盘15,心盘15通过弹性旁承13连接构架6,摇枕12外侧水平方向设置有牵引拉杆1;直线电机4位于两个副构架3 下方,副构架3与直线电机4之间设有弹性橡胶支撑16,每个轴箱10的下方均设有轴箱 下支架17,直线电机4通过三个直机悬挂部件5悬挂于构架6两侧的任意三个轴箱下支架 17上,磁轨制动部件2位于摇枕12下方,且固定于构架6底部,轮对9上设有制动盘14。本技术的目的实现 一系悬挂装置根据设计要求提供较小的横向和纵向刚度,构 架与摇枕之间采用心盘及弹性旁承共同承载方式,摇枕与车体之间的在横向与垂向通过空 气弹簧实现,纵向通过牵引拉杆实现;制动采用磁轨制动加轴盘制动方式。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这种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机转向架运行于钢轨上, 由于釆用副构架3及交叉拉杆7结构(限制菱形位移),可确保直线运行时两轮对9的可 靠定位,而在曲线运行时,允许轮对9作径向或八字形位移。这种转向架进入曲线时,依 靠轮轨间的蠕滑力,使转向架产生瞬时回转(轮对轴箱弹簧ll有较小的横向和纵向刚度), 轮对9能处于或接近于径向位置,从而降低过曲线时轮缘和钢轨的磨耗。本技术的有益有效果在于-为了有利于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往往选取较低的一系定位刚度,而一系定位刚度的 降低又会降低车辆的直线运行性能,本技术通过交叉拉杆把同一转向架前后的副构架 有机的耦合起来,而副构架直接安装在轴箱上,这样在直线运行时可以增加同一转向架前 后轮对的抗菱刚度,从而提高车辆直线运行能力;又由于转向架具有较低的一系定位刚度, 这样使得转向架在通过曲线时,保持轮对轮缘与钢轨尽量不接触。这种轴箱副构架交叉杆 直线电机转向架,主要应用于直线电机车辆,并适用于其他采用类似轴箱副构架及其具有 导向机理的转向架及车辆,它能够保证直线电机车辆有足够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同时又能 保证轮缘不接触钢轨,使车辆安全地通过小半径曲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中标号l为牵引拉杆,2为磁轨制动部件,3为副构架,4为直线电机,5为直线 电机悬挂部件,6为构架,7为交叉拉杆,8为空气弹簧,9为轮对,10为轴箱弹簧,11 为轴箱弹簧,12为摇枕,13为弹性旁承,14为制动盘,15为心盘,16为弹性橡胶支撑, 17为轴箱下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l:转向架由牵引拉杆l、磁轨制动部件2、副构架3、直线电机4、直线电机 悬挂部件5、构架6、交叉拉杆7、空气弹簧8、轮对9、轴箱IO、轴箱弹簧ll、摇枕12、 上、下弹性旁承13、制动盘14、心盘15、弹性橡胶支撑16和轴箱下支架17组成,其结 构如图l-图3所示。其中,转向架采用内侧悬挂,构架6呈框架结构,其长度为1900mm, 宽度1250mm,轴箱10通过轴承连接轮对9,轴箱10下部和副构架3用螺栓连接, 一个转 向架有两个副构架3,每个副构架3分别安装在同一轮对的两个轴箱IO上,轴箱10上部 通过轴箱弹簧11和构架6连接,两根副构架3通过两根交叉拉杆7连接起来,交叉连杆7 在副构架3上为弹性连接,避免由于摩擦产生间隙而导致抗菱刚度的减小以及导向作用的 降低,并通过弹性橡胶支撑16支撑在直线电机4上,直线电机4通过直线电机悬挂部件5 三点弹性悬挂在轴箱下支架17上。直线电机4与轨道中间的感应轨间隙可根据实际情况 予以确定,构架6与摇枕12之间采用心盘15及弹性旁承13共同承载方式连接,并设置 防脱装置,摇枕外侧水平方向设置斜对称牵引拉杆l,摇枕两端上设有空气弹簧8。本使用上述装置的直线电机4在直线上运行时,副构架3由于把前后轮对耦合起来, 增加了其抗菱形变形的刚度,在一系定位刚度减小情况下,提高了车辆的直线运行的稳定 性和乘坐舒适性。权利要求1、一种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机转向架,由牵引拉杆(1)、磁轨制动部件(2)、副构架(3)、直线电机(4)、直线电机悬挂部件(5)、构架(6)、交叉拉杆(7)、空气弹簧(8)、轮对(9)、轴箱(10)、轴箱弹簧(11)、摇枕(12)、弹性旁承(13)、制动盘(14)、心盘(15)、弹性橡胶支撑(16)和轴箱下支架(17)组成,其特征在于构架(6)呈框架结构,摇枕(12)位于构架(6)中部,将构架(6)均匀分成左、右部分,构架(6)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副构架(3)、轮对(9)、轴箱(10)、轴箱弹簧(11),轮对(9)上设有轮子,每个轮子位于构架(6)一侧的两端,每个轮子的内侧均设有轴箱(10),轴箱(10)通过轴承连接轮对(9),轴箱(10)上部通过轴箱弹簧(11)连接构架(6);副构架(3)呈V字型,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轴箱(10)下部,位于构架(6)左、右两侧的两个副构架(3)通过交叉拉杆(7)连接;摇枕(12)下设有心盘(15),心盘(15)通过弹性旁承(13)连接构架(6),摇枕(12)外侧水平方向设置有牵引拉杆(1);直线电机(4)位于两个副构架(3)下方,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箱副构架交叉杆直线电机转向架,由牵引拉杆(1)、磁轨制动部件(2)、副构架(3)、直线电机(4)、直线电机悬挂部件(5)、构架(6)、交叉拉杆(7)、空气弹簧(8)、轮对(9)、轴箱(10)、轴箱弹簧(11)、摇枕(12)、弹性旁承(13)、制动盘(14)、心盘(15)、弹性橡胶支撑(16)和轴箱下支架(17)组成,其特征在于构架(6)呈框架结构,摇枕(12)位于构架(6)中部,将构架(6)均匀分成左、右部分,构架(6)的左、右两侧均分布有副构架(3)、轮对(9)、轴箱(10)、轴箱弹簧(11),轮对(9)上设有轮子,每个轮子位于构架(6)一侧的两端,每个轮子的内侧均设有轴箱(10),轴箱(10)通过轴承连接轮对(9),轴箱(10)上部通过轴箱弹簧(11)连接构架(6);副构架(3)呈V字型,其两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轴箱(10)下部,位于构架(6)左、右两侧的两个副构架(3)通过交叉拉杆(7)连接;摇枕(12)下设有心盘(15),心盘(15)通过弹性旁承(13)连接构架(6),摇枕(12)外侧水平方向设置有牵引拉杆(1);直线电机(4)位于两个副构架(3)下方,副构架(3)与直线电机(4)之间设有弹性橡胶支撑(16),每个轴箱(10)的下方均设有轴箱下支架(17),直线电机(4)通过三个直机悬挂部件(5)悬挂于构架(6)两侧的任意三个轴箱下支架(17)上,磁轨制动部件(2)位于摇枕(12)下方,且固定于构架(6)底部,轮对(9)上设有制动盘(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济民张继彤任利惠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