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44379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8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吸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的制备原料包括下述成分:麻纱线40‑45份、聚乳酸10‑13份、硅烷偶联剂10‑15份、滑石粉5‑10份、交联剂1‑3份、分散剂1‑3份、聚四氟乙烯15‑20份、聚醚醚酮20‑30份、阻燃剂8‑1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3D打印技术有效降低纤维束间孔隙并保留纤维束内孔隙,使材料力学性能提升并获得良好的低频吸声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低温效果,能够防止使用该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制备的外壳在低温下发生开裂的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制备的建材还具有较好的阻燃性和抑烟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声材料,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植物纤维吸声材料是一种由天然植物纤维制成的吸音材料。它通常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和环保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建筑、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吸音隔音材料中。植物纤维吸声材料可以采用诸如木质纤维、亚麻、棉花、竹子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具有质轻、柔软、多孔等特点,能够有效地吸收声波的能量,减少噪音和回音。同时,由于其天然来源,植物纤维吸声材料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有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符合当今对于环保和健康的要求。

2、但是尽管植物纤维吸声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环保、高频吸声性能良好等,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3、1、不具备结构承载能力。植物纤维吸声材料利用纤维束内和束间存在的孔隙产生吸声效果,但过多的孔隙也会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

4、2、低频吸声性能较差:植物纤维吸声材料存在纤维束内和束间的孔隙,可以达到良好的高频吸声效果。但过多的束间孔隙其会导致材料在低频下声阻较低,造成材料低频吸声效果较差。

5、采用热压成型等方式与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的制备原料包括下述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纱线由亚麻或大麻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打捻制成;其中大麻纤维单根纤维长度为15~25mm,亚麻纤维单根纤维平均长度为17~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所述分散剂为烷基苯钠盐、二氧化硅或烷基苯钠盐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的制备原料包括下述成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麻纱线由亚麻或大麻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打捻制成;其中大麻纤维单根纤维长度为15~25mm,亚麻纤维单根纤维平均长度为17~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所述分散剂为烷基苯钠盐、二氧化硅或烷基苯钠盐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石粉的粒径为30~35μm,所述聚四氟乙烯的粒径为35~40μm,所述聚醚醚酮的粒径为32~3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植物纤维复合吸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的制备方法为:将三聚氰胺加入到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随后向乙醇水溶液中加入多磷酸铵颗粒并加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混合溶液冷却至常温,再经过抽滤、洗涤、干燥、研磨、筛分得到白色粉末;将白色粉末加入至乙醇溶液中搅拌均匀,随后向乙醇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锌并搅拌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毕志雄李岩张振章中森杨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