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轴重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02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导向装置的铸钢三大件式控制型结构转向架,在传统三大件铸钢转向架的基础上套装一自导向装置。在自导向装置和侧架之间安装有弹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低轮轨作用力,降低轮轨磨耗,有效解决提高转向架横向运动稳定性和改善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之间的矛盾,从而降低p转向架及轨道的维护费用,制动梁更换容易,方便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轴重转向架,涉及铁路货物运输装置,尤其是符合国际联运铁路货车用的转向架。
技术介绍
在重载运输方面,增加车辆单车载重是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国外的经验,加大车辆轴重是必然趋势。美国铁路约65%的货车采用F轴(轴重29.18t),部分采用G轴(轴重35.17t);澳大利亚BHP重载线路的轴重已经提高到35t;巴西卡拉齐斯重载铁路的轴重已经达到30t;南非重载铁路轴重已经达到26t(窄轨);瑞典重载铁路已将轴重由25t提高到30t;俄罗斯已普遍采用了23.15t轴重,并加紧研究适用于35t轴重的轨道零部件。为与国际铁路货车发展接轨,开拓国际大轴重货车市场,研制符合AAR标准的大轴重低轮轨作用力货车转向架,满足货运专线开行万吨列车的需要,同时为我国下一步开发大轴重、性能优良的货车转向架奠定基础,研制大轴重转向架势在必行。簧下质量大,通过曲线时轮轨作用力大,轮轨磨耗严重,是开发大轴重转向架必须克服的困难,而提高转向架横向运动稳定性与改善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轴重的增加,速度的提高,轮轨磨耗问题势必会更加严重的反映出来。轮轨磨耗加剧大大缩短车轮、轨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轴重转向架,包括轮对(1)、侧架(2)和摇枕(3),轮对(1)由左、右两个车轮通过车轴连接构成,相邻两组轮对分别位于摇枕(3)的两侧,构成转向架,其特征是在轮对(1)的车轴两端的轴承(6)上安装副构架(9),即副构架(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车轴两端的轴承(6)上,副构架(9)由从摇枕(3)中部穿过的拉杆(10)连接,副构架(9)以及与之相连的拉杆(10)组成转向架的自导向装置(4),在副构架(9)的两端套装侧架(2),在侧架(2)与副构架(9)之间安装有弹性装置(5),在侧架(2)的滑槽内安装制动梁(16),侧架和摇枕之间安装测重阀(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买云潘树平肖乾佑肖颖瘳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