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挂车或类似装置的高度可调的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244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挂车的高度可调的支承装置,具有静止的外支承管,内支承管,其以沿纵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和齿轮箱输出轴,其上设有可转动地固定的齿轮和同样可转动地固定的伞齿轮,伞齿轮属于主轴驱动,当所述齿轮可交替地通过马达驱动齿轮或手动驱动齿轮驱动时,内支承管通过伞齿轮移动,或无手动齿轮驱动位于齿轮箱输出轴上的齿轮。相对主轴轴线水平、横向和/或侧向地设置的马达安装在支承装置上,小齿轮固定到其轴。马达的轴颈具有与小齿轮配合的花键结构,花键结构与齿轮单独接合,或在某些情况下,已知手动驱动机构的手动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开关机构设置在支承装置上,当支承架位于地面时自动停止马达的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挂车或类似产品的高度可调支承装置,其具有静止的外支承管,内支承管,其以沿纵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支承管内;和齿轮箱输出轴,其上设有可转动地固定的齿轮和同样可转动地固定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属于主轴驱动机构,当所述齿轮可交替地通过马达驱动齿轮或手动驱动齿轮进行驱动时,所述内支承管通过伞齿轮移动,或者无手动齿轮来驱动位于齿轮箱输出轴上的齿轮。这种支承装置通常成对设置在半挂车的前部,
技术介绍
德国专利203 07 381U1公开了一种普通的支承装置。其中,齿轮以可转动地固定方式固定到齿轮箱输出轴,并可交替地通过马达驱动齿轮或手动驱动齿轮进行驱动。马达位于所述支承装置的外侧。欧洲专利1 104 369 B1公开了一种铰接卡车的半挂车的支承装置。代替可选择的手动或马达驱动操作功能,该文献提出了一种无优越性的仅仅作为带有手动驱动的半挂车支承装置或另一种带有马达驱动的半挂车支承装置的替代结构。此外,马达还是位于管状支承体的外面并从支承体突出。这种结构的半挂车支承装置很容易破裂和成本很高,并容易损坏,这是因为马达是突出的,这样还使这些构件体积增大,此外,还对外观具有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挂车的支承装置,带有马达驱动,这种支承装置是牢固,紧凑和美观的。此外,还希望马达驱动可自动停止。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得到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半挂车或类似装置的高度可调的支承装置,具有静止的外支承管,内支承管,其以沿纵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外支承管内;和齿轮箱输出轴,其上设有可转动地固定的齿轮和同样可转动地固定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属于主轴驱动机构,当所述齿轮可交替地通过马达驱动齿轮或手动驱动齿轮进行驱动时,所述内支承管通过伞齿轮移动,或者无手动齿轮来驱动位于齿轮箱输出轴的齿轮,其特征在于,相对主轴轴线水平、横向和/或侧向地设置的马达安装在支承装置,齿轮固定到其轴上;马达的轴颈具有与齿轮配合的花键结构,花键可与齿轮单独接合,或在某些情况下,已知手动驱动机构的手动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开关机构设置在支承装置,当支承架位于地面时,可自动停止马达的转动。本专利技术中,马达横向安装到半挂车的支承装置上,位于水平位置并平行于支承装置的齿轮箱输出轴的轴线。马达固定到支承装置壁,马达小齿轮也有利地进行固定,该小齿轮与齿轮箱输出轴上的齿轮接合。在一种安装和成本都有利的方式中,上面提到的齿轮和同样固定到齿轮箱输出轴的伞齿轮可互相连接,或形成单件,即成为一个单元。在输出侧设置这样的单件或单个齿轮很有利。在这种方式的替代方式中,还可以提供带有套节的齿轮,套节可与齿轮箱输出轴安装到一起。如果马达安装到支承装置,并带有位于支承装置的后侧方向的轴颈,其小齿轮设有突出的轴承颈,可以使用这种轴承颈来安装小齿轮,使马达轴插入其中。根据本专利技术,在附近的位于外支承管后壁的环状衬套和支承装置的螺纹连接板进行安装。在这种安装结构的情况下,因为可以节省空间是很有利的,马达可通过容易安装的方式从外面螺栓连接到凸缘部分,凸缘部分提供了马达小齿轮与齿轮箱输出轴上的可驱动齿轮啮合的自由空间。在这种结构中,马达可以使用支承装置的较大的安装空间。在使用较长的马达时,这种结构还具有优点,对于稍长的马达,马达端部可突出超过外支承管的前壁,该壁上可设置安装开口。这样马达的端部就可以简单地被封盖覆盖,在第一实施例中,被封盖的垂直对齐的端接区中对应的局部深度不大的凸起覆盖。对于比较厚的马达,封盖仍可利用对应的突起以类似方式向上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如果马达驱动的齿轮,作为单个齿轮,位于齿轮箱输出轴的输出侧,即位于支承装置的前侧的方向上;单个的伞齿轮,作为小齿轮,位于齿轮箱输出轴的输出侧,驱动可同样地实现。如果整个上部齿轮单元,包括伞齿轮和马达小齿轮驱动的齿轮,对于另外的齿轮机构还可包括另外的齿轮;位于支承装置的前壁的内部,驱动可同样实现。这样的结构所要求的是马达能够以另外的方式固定,小齿轮能相应地以可移动部分固定到前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想法,可使外支承管体水平地分开,根据德国专利203 07 381U1的本专利技术的马达驱动和/或手动驱动机构可安装到位于上部的可移动的罩状壳体,不过其最好在后侧开口。为此,区分的接头最好位于适当高度,使得固定齿轮箱输出轴的前壳体区可分开。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整个驱动机构组合或只是手动驱动机构可预先装配成与主要支承体分开的组件,然后进行螺栓连接,设置在支承装置的主体上并安装到螺纹连接表面。当支承装置没有驱动机构时,只要求将小护罩设置在适当位置。这些直接固定操作最好在支承装置的最后装配时进行,与只能推进的没有驱动机构的其他支承装置相比,这样可极大地避免生产不连续。此外,在后勤保证、维护和修理方面,这种结构提供了明显的优点。为此,在马达驱动操作中,当进行分离操作,其支架已经到达地面位于分离位置时,半挂车的支承装置自动关断。关断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进行设置。为此设置了固定到主轴驱动机构的螺帽上或其中的限位开关,其在驱动时可垂直向上和向下移动。如果螺帽和内支承管之间的形状配合连接设有垂直间隙,可导致上面提到的部件相对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为此所要求的是在内支承管壁上设置垂直槽,以便承载螺栓突出到这些槽中。由于内支承管相对螺帽移动,在开关区重叠限位开关的情况下,为此设置了非接触式开关,由于内支承管上述位置的直接接触件,马达停止。本专利技术的具优越性的结构可从附属权利要求进行了解。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介绍,附图中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承装置的前视图;图2显示了图1所示的支承装置的侧视图;图3显示了图1支承装置的沿剖面A-A的纵向截面图。标记表10支承装置11连接轴12外支承管13内支承管14螺纹连接板15支架16手柄17主轴18螺帽18a 承载周边 18b 电缆导管19承载螺栓20槽21轴向轴承22轴承板22a 轴承孔22b 电缆导管23伞齿轮24齿轮箱输出轴25环状衬套26环状衬套27伞齿轮28齿轮29马达30小齿轮30a 轴承颈部31环状衬套32凸缘部分33限位开关34开关钩35连接电缆36封盖37安装开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到图3显示的支承装置10成对地固定到半挂车的底盘的前区,处于运输位置时是收缩的,即处于缩短的状态。在半挂车与铰接的卡车脱离之前支承装置10是延伸的。由于各对支承装置10基本上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二支承装置通常通过连接轴11由第一支承装置10进行驱动,与第一支承装置的差别主要在于更直接的齿轮机构,只需一个伞齿轮,在这里只介绍驱动侧的支承装置10就足够了。支承装置10具有外支承管12和内支承管13,其可沿纵向移动地安装到外支承管内。外支承管12和内支承管13具有正方形的截面。支承装置10的后侧通过位于外支承管12上的螺栓连接板14固定到半挂车。用于支承于地面上的支架15固定到内支承管13的底端。支承装置10的前侧设置了枢轴转动的手柄16,用于手动驱动。支承装置10具有带螺帽18的的主轴17。侧向突出的承载螺栓19插入螺帽18中,螺栓突出到位于内支承管13的顶部区的垂直槽20,并支承内支承管。螺帽18还设有向下的承载周边18a,其对应于内支承管13的形状。盘件位于主轴17的台肩上,其上设有支承于轴承板22的轴向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挂车或类似装置的高度可调的支承装置,具有静止的外支承管,内支承管,其以沿纵向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支承管内;和齿轮箱输出轴,其上设有可转动地固定的齿轮和同样可转动地固定的伞齿轮,所述伞齿轮属于主轴驱动机构,当所述齿轮可交替地通过马达驱动齿轮或手动驱动齿轮驱动时,所述内支承管通过伞齿轮移动,或无手动齿轮来驱动位于齿轮箱输出轴上的齿轮,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主轴(17)轴线水平、横向和/或侧向地设置的马达(29)安装在所述支承装置(10),所述小齿轮(30)固定到其轴上;所述马达(29)的轴颈具有与所述齿轮(30)配合的花键,所述花键与所述齿轮(28)单独接合,或在某些情况下,已知手动驱动机构的手动驱动小齿轮驱动所述齿轮(28);开关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承装置(10)上,当支承架(15)位于地面时,可自动停止所述马达(29)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里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乔治费希尔交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