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半拖车的高度可调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091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半拖车(11)的高度可调支撑件(10),具有一个固定的外侧支撑管主体(12)和一个内侧支撑管(13),该内侧支撑管(13)被以一种能够纵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外侧支撑管主体(12)中。外侧支撑管主体(12)呈槽状设计,该外侧支撑管主体(12)具有一个U形区域(25),并且该U形区域(25)的开口区域由一个后壁(15)封闭起来,由此形成一个用于在其中导引内侧支撑管(13)的导引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所述用于半拖车或类似装置的高度可调支撑件。这种支撑件通常被成对地设置在半拖车的前方区域处。
技术介绍
在来自于D-97895 Freudenberg的haacon的手册098060中,可以看到一个通称为“分离支撑件”S 2000的类属。在这种情况下,外侧支撑管主体(在其中导引和支撑着具有正方形横剖面的内侧支撑管)具有一个横剖面呈U形的纵向轮廓,并且该外侧支撑管主体的侧翼端部(the limb end)的侧面被焊接在一个连续的螺接板上,该螺接板具有近似相同的长度并且在两侧突伸出来。在这种设计中,所产生的挠曲力,尤其是在去除支撑负载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剪切力,在经由螺栓连接部传导入半拖车底架之前,在作用力线(the force flux)中首先必须几乎全部经由焊缝传导入螺接板。从而为了获得必需的和推荐的弯曲强度,焊接接头必须借助于具有合适宽大尺寸的焊缝来实现,并且在数米的长度上承受负载,就焊接技术来说,这就要求必需很高的生产费用。在螺接板的竖直边缘区域的两侧,就高度来说,这种分离支撑件均具有一排用于进行独立紧固操作的相应孔。因此各排孔均具有超过两倍用于进行实际紧固操作所需的螺栓孔数目,导致所有位于在组装过程中设置的紧固螺栓下方和/或上方的所有孔中超过半数未被使用,即保持闲置,并且除了在前侧看到明显厚大的焊缝之外,支撑件的外观也受到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半拖车的支撑件,其具有一个外侧支撑管主体,尽可能地,该外侧支撑管主体不带有承受负载的焊缝,并且就构造、成本以及设计而言达到优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利用一种槽状型材,即一个U形型材,制造所述外侧支撑管主体,在其侧翼端部上,侧翼凸缘一体地成直角并且向外突伸,平行于U字的背部。并且仅有所述槽状型材在突伸出来的侧翼凸缘之间的开口必须利用一个竖直的连续后壁板封闭起来,优选的是利用一种焊接技术,由此形成一个用于内侧支撑管的导引轴,所述内侧支撑管优选利用市售的正方形管件制成。最终获得的产品的独特优点是,作为一个整体式载荷承受部件的槽状型材,吸收了所有前述应力的主要部分,并且不再经由焊缝以一种原先不利的方式将作用力传导入螺接板,而是借助于螺栓连接部将它们直接传导入半拖车车架。这就意味着为了固连后壁所需使用的焊缝,会经受较小的应力并且因此较薄,此外,在将所述支撑件固连起来之后,它们将不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种思路是在制造过程中不显露出螺栓孔,而是象征性地表示出来,仅将它们穿透,从而使得根据需求,即根据连接于半拖车底架的交界面上的孔图案高度的排列方式,仅在支撑件被固连起来时将它们折断或者敲掉,以便能够导入紧固螺栓。为了后续显露出所述螺栓孔,在外侧支撑管主体的制造过程中,它们的边缘通过冲压被裁切出,但是并非完全贯穿,为了进行固连,必须方便地从后侧将所述部分去除。针对对支撑件进行独立紧固来说,这种方法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此后将不会在侧翼凸缘中看到闲置的孔,即未使用的孔。使用槽状型材还提供了其它结构优点。由此,比如,正如在竖直纵向剖面中看到的那样,一部分后壁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在外侧支撑管主体的上端部区域中向后弯曲,即在所述优选为正方形的导引通道上方形成一个较大的横剖面,该较大的横剖面可以在齿轮零件的安装过程中提供优点。或者,在所述槽状型材的壁厚由于经济原因减小的情况下,比如能够在所述槽状型材从U形侧翼向侧翼凸缘过渡的两个位置处施加拐角焊珠(corner beads),这样能够通过材料的优化使用进行加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改进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显露。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其中图1示出了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件的前视图,图2示出了一个图1中所示支撑件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一个沿着图1中线A-A的剖面,图4示出了一个常规支撑件中类似于图3的剖面,而图5如图1中那样示出了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件的前视图,但是作为示例,较靠下方固连。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至3以及图5中示出的支撑件10被成对地固连在半拖车11的底架的前方区域上,并且在运输情况下回缩起来,即处于缩短状态。支撑件10在半拖车11与铰接式货车分离之前伸展。由于每对中的支撑件10均具有相同的构造,所以仅对一个支撑件10进行描述。支撑件10具有一个外侧支撑管主体12和一个内侧支撑管13,该内侧支撑管13被以能够纵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外侧支撑管主体12中。外侧支撑管主体12包括一个带有两个相对翼状凸缘14a的槽状型材14,和一个被焊接在该槽状型材14上的后壁15,从而使得在其中形成一个横剖面为正方形的导引通道,同样呈正方形的内侧支撑管13被安装于该导引通道之内,并且具有一定量的游隙。还有,槽状型材14带有竖直间隔开的拐角焊珠,用于补强目的。在所有情况下,均存在有一竖排的孔,同时通过在侧翼凸缘14a上进行冲压而预裁切出螺栓孔14b。借助于螺栓16,支撑件10经由其外侧支撑管主体12上的侧翼凸缘14a被紧固在半拖车11上,并且由纵向撑杆17和横向撑杆18拉紧。一个撑脚19被紧固在内侧支撑管13的下端部上,用于支撑在地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带有主轴20的主轴驱动装置被安装在支撑件10中,并且被用于对内侧支撑管13进行调节,或者使得负载升高或降低。为此,一个齿轮(其中该齿轮可以具有驱动轴21)在主轴20的上方安装于支撑件10中,设置在一个手动曲柄22上,并且具有一根输出轴23,经由该输出轴23,相对设置的支撑件也借助于一根连接轴24得以驱动。作为对比,图4示出了一个贯穿一个如开头部分提及的手册所述的支撑件的类似于图3的剖面,很容易看出这种支撑件的已经描述过的不利构造。U形型材25通过强大的负载承受焊缝26焊接在螺接板27上,其中焊缝26在整个作用力线中位于高应力的下,并且必须吸收所有的作用力。并且只能借助于螺栓28经由螺接板27将作用力传导至半拖车11的底架。附图标记列表10 支撑件11 半拖车12 外侧支撑管主体13 内侧支撑管14 槽状型材14a 侧翼凸缘14b 螺栓孔14c 拐角焊珠15 后壁16 螺栓17 纵向撑杆18 横向撑杆19 撑脚20 主轴21 驱动轴22 手动曲柄23 输出轴24 连接轴25 U形型材26 焊缝27 螺接板28 螺栓权利要求1.用于半拖车或者类似装置的高度可调支撑件,具有固定的外侧支撑管主体和内侧支撑管,该内侧支撑管被以一种能够纵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外侧支撑管主体中,并且利用驱动机构向上或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外侧支撑管主体(12)包括槽状型材(14),即一U形区域,在该槽状型材(14)的侧翼端部处存在有两个向外突伸的侧翼凸缘(14a),它们平行于U形的背部,并且外侧支撑管主体利用一竖直的连续后壁(15)将侧翼凸缘(14a)之间封闭起来,从而使得形成一个用于安装在其中的内侧支撑管(13)的导引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槽状型材(14)是一个压制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外侧支撑管主体(12)的上方区域中,一部分后壁(15)向外弯曲,从而使得在这里形成外侧支撑管主体(12)的剖面扩展部。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半拖车或者类似装置的高度可调支撑件,具有固定的外侧支撑管主体和内侧支撑管,该内侧支撑管被以一种能够纵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外侧支撑管主体中,并且利用驱动机构向上或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外侧支撑管主体(12)包括槽状型材(14),即一U形区域,在该槽状型材(14)的侧翼端部处存在有两个向外突伸的侧翼凸缘(14a),它们平行于U形的背部,并且外侧支撑管主体利用一竖直的连续后壁(15)将侧翼凸缘(14a)之间封闭起来,从而使得形成一个用于安装在其中的内侧支撑管(13)的导引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赖德尔
申请(专利权)人:乔治费希尔交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