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2117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具备:第一泵(23)及第二泵(24);温度调整对象设备(31、32、34、36、37);热交换器(28、33、35);包括第一泵配置流路(11)、第二泵配置流路(12)及设备配置流路(13、14、15、16)的多个流路(11-16);使多个流路(11-16)彼此选择性地连通的第一切换部(21)和使多个流路(11-16)彼此选择性地连通的第二切换部(22);以及储存热介质的储存箱(46),储存箱(46)构成为使所储存的热介质的液面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例如大气压),并且仅与多个流路(11-16)中的一个流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本申请基于2012年8月28日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2012-187153及2013年7月3日申请的日本特许出愿2013-139568主张优先权,并作为参考将其公开内容引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中使用的热量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热量管理系统,该热量管理系统具备:与蓄电池系统进行热交换的第一冷却材料环路;至少与一个传动系统组件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冷却材料环路;对两个冷却材料环路并联地动作的第一模式和两个冷却材料环路串联地动作的第二模式进行切换的阀。在该以往技术中,第一冷却材料环路具备第一冷却材料储存器,第二冷却材料环路具备第二冷却材料储存器,第一冷却材料储存器及第二冷却材料储存器组合为单一的双环路储存器。在组合为单一的双环路储存器的冷却材料储存器中形成有将第一、第二冷却材料储存器的腔室彼此连通的冷却材料通路,冷却材料能够在第一冷却材料储存器与第二冷却材料储存器之间流通。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587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在两个冷却材料环路并联地动作的第一模式中,在各个冷却材料环路的泵输出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存在阀的内部产生冷却材料泄漏的可能性。当阀的内部产生冷却材料泄漏时,从泵输出较大且压力较高的冷却材料环路向泵输出较小且压力较低的冷却材料环路持续流动微少量的冷却材料。两个冷却材料环路由于形成为不从外部供给冷却材料的闭合的回路,因此,若从高压侧冷却材料环路向低压侧的冷却材料环路持续流动微少量的冷却材料,则高压侧的冷却材料环路的液量持续减少,低压侧的冷却材料环路的液量逐渐增加,储存箱内的低压侧的腔室的冷却材料的水位持续上升,液面抬高。不久,当低压侧的腔室的冷却材料的液面到达冷却材料通路的水平时,低压侧的腔室的冷却材料通过冷却材料通路向高压侧的腔室流入。由此,在储存箱与阀之间形成局部的环状回路,因此,导致泵动力、压缩机动力被浪费地消耗。而且,上述以往技术只不过是将两个冷却材料环路串联·并联地切换,不能相对于温度调整对象设备任意地切换流通不同的温度带的热介质。因此,难以根据状况将温度调整对象设备调整为适当的温度。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点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切换向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循环的热介质且能抑制因储存箱而形成局部的环状回路的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在选择性地使多个流路彼此连通而形成多个热介质回路的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中能将热介质回路的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具备第一泵及第二泵、温度调整对象设备、热交换器、多个流路、第一切换部、第二切换部及储存箱。第一泵及第二泵吸入并喷出液体的热介质。温度调整对象设备通过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热交换器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多个流路是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包括配置有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配置有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以及配置有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多个流路的一端侧与第一切换部连接,第一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与第二切换部连接,该第二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储存箱储存热介质。第一切换部及第二切换部以使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第一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第二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的方式进行动作。储存箱构成为使所储存的热介质的液面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并且仅与多个流路中的一个流路连接。据此,通过第一切换部及第二切换部切换多个流路彼此的连通状态,而能切换向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循环的热介质。而且,储存箱仅与多个流路中的一个流路连接,因此,能抑制因储存箱形成局部的环状回路。或者,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也可以具备第一泵、第二泵及第三泵、温度调整对象设备、热交换器、多个流路、第一切换部、第二切换部、储存箱、循环流路以及至少一个连接流路。第一泵、第二泵及第三泵吸入并喷出液体的热介质。温度调整对象设备通过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热交换器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多个流路是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包括配置有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配置有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以及配置有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多个流路的一端侧与第一切换部连接,该第一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与第二切换部连接,该第二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储存箱储存热介质。在循环流路中配置有第三泵,该循环流路供热介质循环流动。连接流路使配置有第三泵且供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和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连接。第一切换部及第二切换部以使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第一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第二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的方式进行动作。储存箱构成为使所储存的热介质的液面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并且与循环流路连接。据此,通过第一切换部及第二切换部切换多个流路彼此的连通状态,而能够切换向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循环的热介质。而且,储存箱经由循环流路仅与多个流路中的一个流路连接,因此,能抑制因储存箱形成局部的环状回路。或者,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也可以具备第一泵及第二泵、温度调整对象设备、热交换器、多个流路、第一切换部、第二切换部、一个或两个储存箱以及压力调整阀。第一泵及第二泵吸入并喷出液体的热介质。温度调整对象设备通过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热交换器通过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热介质的温度变化。多个流路是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包括配置有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配置有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以及配置有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多个流路的一端侧与第一切换部连接,该第一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与第二切换部连接,该第二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储存箱与多个流路中的规定的流路连接,并且储存热介质。压力调整阀在多个流路中的连接有储存箱的流路的内部压力或储存箱的内部压力超过规定范围时开阀。第一切换部及第二切换部以使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第一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第二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的方式进行动作。据此,当多个流路中的连接有储存箱的流路的内部压力或储存箱的内部压力超过规定范围时压力调整阀进行闭阀,因此,能将热介质回路的压力维持在规定范围内。或者,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也可以具备第一泵、第二泵及第三泵、温度调整对象设备、热交换器、多个流路、第一切换部、第二切换部、循环流路、至少一个连接流路、一个或两个储存箱、以及压力调整阀。第一泵、第二泵及第三泵吸入并喷出液体的热介质。温度调整对象设备通过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热交换器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热介质的温度变化。多个流路是供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包括配置有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配置有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以及配置有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多个流路的一端侧与第一切换部连接,该第一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与第二切换部连接,该第二切换部使多个流路彼此选择性地连通。在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具备:将液体的热介质吸入并喷出的第一泵(23)及第二泵(24);通过所述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的温度调整对象设备(31、32、34、36、37);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6、33、35);供所述热介质流通的多个流路(11‑16),其包括配置有所述第一泵(23)的第一泵配置流路(11)、配置有所述第二泵(24)的第二泵配置流路(12)、以及配置有所述温度调整对象设备(31、32、34、36、37)及所述热交换器(26、33、35)中的至少一个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13、14、15、16);与所述多个流路(11‑16)的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11‑16)彼此连通的第一切换部(21);与所述多个流路(11‑16)的另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11‑16)彼此连通的第二切换部(22);储存所述热介质的储存箱(46),所述第一切换部(21)及所述第二切换部(22)以下述方式进行动作:使所述多个流路(11‑16)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所述第一泵配置流路(11)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使所述多个流路(11‑16)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所述第二泵配置流路(12)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所述储存箱(46)构成为使所储存的所述热介质的液面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并且仅与所述多个流路(11‑16)中的一个流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8.28 JP 2012-187153;2013.07.03 JP 2013-139561.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具备:将液体的热介质吸入并喷出的第一泵(23)及第二泵(24);通过所述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的温度调整对象设备(31、32、34、36、37);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6、33、35);供所述热介质流通的多个流路,其包括配置有所述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11)、配置有所述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12)、以及配置有所述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所述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方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13、14、15、16);与所述多个流路的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一切换部(21);与所述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二切换部(22);储存所述热介质的储存箱(46),所述第一切换部及所述第二切换部以下述方式进行动作: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所述第一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所述第二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所述储存箱构成为使所储存的所述热介质的液面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并且仅与所述多个流路中的一个流路连接。2.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具备:将液体的热介质吸入并喷出的第一泵(23)、第二泵(24)及第三泵(103);通过所述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的温度调整对象设备(31、32、34、36、37);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26、33、35);供所述热介质流通的多个流路,其包括配置有所述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11)、配置有所述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12)、以及配置有所述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所述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方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13、14、15、16);与所述多个流路的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一切换部(21);与所述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二切换部(22);储存所述热介质的储存箱(46);配置有所述第三泵且供所述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102);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所述循环流路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流路(107),所述第一切换部及所述第二切换部以下述方式进行动作: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所述第一泵配置流路(11)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所述第二泵配置流路(12)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所述储存箱构成为使所储存的所述热介质的液面的压力成为规定压力,并且与所述循环流路连接。3.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具备:将液体的热介质吸入并喷出的第一泵(23)及第二泵(24);通过所述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的温度调整对象设备(31、32、34、36、37);通过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热介质的温度变化的热交换器(26、33、35);供所述热介质流通的多个流路,其包括配置有所述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11)、配置有所述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12)、以及配置有所述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所述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方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13、14、15、16);与所述多个流路的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一切换部(21);与所述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二切换部(22);与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规定的流路(11、12)连接且储存所述热介质的一个或两个储存箱(46、65);当所述规定的流路的内部压力或所述储存箱的内部压力超过规定范围时开阀的压力调整阀(60、61、653、654),所述第一切换部及所述第二切换部以下述方式进行动作: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所述第一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所述第二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4.一种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具备:将液体的热介质吸入并喷出的第一泵(23)、第二泵(24)及第三泵(103);通过所述热介质而被调整温度的温度调整对象设备(31、32、34、36、37);通过与所述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使所述热介质的温度变化的热交换器(26、33、35);供所述热介质流通的多个流路,其包括配置有所述第一泵的第一泵配置流路(11)、配置有所述第二泵的第二泵配置流路(12)、以及配置有所述温度调整对象设备及所述热交换器中的至少一方设备的设备配置流路(13、14、15、16);与所述多个流路的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一切换部(21);与所述多个流路的另一端侧连接且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流路彼此连通的第二切换部(22);配置有所述第三泵(103)且供所述热介质循环流动的循环流路(102);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所述循环流路连接的至少一个连接流路(107);与所述多个流路及所述循环流路中的规定的流路连接且储存所述热介质的一个或两个储存箱(46、65);当所述规定的流路的内部压力或所述储存箱的内部压力超过规定范围时开阀的压力调整阀(60、61、653、654),所述第一切换部及所述第二切换部以下述方式进行动作: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与所述第一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一热介质回路,使所述多个流路中的至少一个其他流路与所述第二泵配置流路连通而形成第二热介质回路。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其中,具有使所述第一热介质回路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榎本宪彦梯伸治西川道夫牧原正径桑山和利加藤吉毅杉村贤吾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