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59472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6 09:53
一种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和一种使用所述热管理系统的电动车辆,其中,客舱通过从电池和/或马达散发的热量来加热,并且所述电池和所述电动马达连接在不同的冷却路径中。热量通过使用由冷却液从所述电池和/或所述马达吸收的热量而被供应至所述客舱,使得所述电动车辆的电力能够被有效地利用,从而增加所述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参见引用本申请要求2015年3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133,991和2015年4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150,848的优先权,所述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以用于达到本说明书的所有目的、用途或要求。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并且尤其涉及电动车辆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动车辆的客舱中的温度通常由空调系统调节,以为客舱中的乘员保持舒适的温度范围。此外,电池可用作电动车辆的动力源。电池也用作电动车辆内空调系统的能量源。然而,电动车辆内的空调系统通常消耗大量的电池电力,这最终影响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由于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是电动车辆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电动车辆中的电力的有效利用是期望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解决至少某些上述问题。例如,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和使用该热管理系统的电动车辆可以有效地节省电动车辆的大量电力。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该系统用于借助于从电动车辆的电池和/或电动马达吸收的热量来加热电动车辆的客
舱。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可至少包括第一冷却路径。冷却液循环通过第一冷却路径,并且冷却液流经位于沿着第一冷却路径的一位置处的电池,以便与电池进行热交换。此外,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也可包括第二冷却路径,冷却液循环通过该路径。冷却液流经位于沿着第二冷却路径的一位置处的马达,并且与马达进行热交换。另外,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可包括第三冷却路径,该路径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彼此流体连通。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也可包括第一散热器,其中,第一散热器通过散发由冷却液吸收的热量而为客舱提供热源。此外,第一散热器选择性地连接到沿着第一冷却路径、第二冷却路径或第三冷却路径中的一个路径的一点。分别流经第一冷却路径和第二冷却路径的冷却液在第三冷却路径的入口处汇合,流经第三冷却路径,然后在第三冷却路径的出口处分流,以重新流入第一冷却路径和第二冷却路径。根据本公开的另外的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电动车辆。此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在产热部件有效散热的同时,所述部件产生的热量被有效地传递到客舱,以便在需要时加热客舱。因此,可以有效地节省电动车辆的电力,从而增加电动车辆的续航里程。本专利技术的附加特征、优点和实施例可以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考虑来阐述或显而易见。此外,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和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并且旨在提供进一步解释而非限制所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然而,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实例仅指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将从此具体实施方式而变得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附图说明附图被包括在内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附图被并入此说明书中并构成此说明书的一部分、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来解
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并未试图更详细地展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理解而言可能不必要的结构细节和可能实践本专利技术的各种方式。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简化的工作原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更详细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构成描述的一部分的附图对本公开的各种实例实施例进行描述。应该理解,虽然在本公开中使用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本文使用这些术语仅用于方便说明的目的,并且这些术语是基于附图中展示的示例性方位来确定的。由于本公开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来布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仅用于说明而不应视为限制。在可能的情况下,本公开中使用的相同或者类似的参考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的意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及其各种特征和优点细节参照在附图中描述和/或示出并在以下描述中详述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和实例来更充分地解释。应注意,附图中所示出的特征不必按比例绘制,并且如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即使本文并未明确陈述,一个实施例的特征也可以用于其他实施例。可以省略熟知部件和处理技术的描述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文使用的实例仅旨在便于对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方式的理解和进一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因此,本文的实例和实施例不应解释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仅由随附权利要求和适用法律限定。此外,应注意,相同参考标记在附图的几个视图中指代类似的部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能够借助于从电池和马达散发的热量来为客舱供热。具体而言,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可将电池和/或马达的冷却液路径连接到能够将热量散发到客舱中的散热器。此外,散热器通过由冷却液吸收的来自电池和/或马达的热量来向客舱供热。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也可选择不向客舱供热。因此,热管理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各种工作模式,这些工作模式通过客舱是否需要供热和/或产生热量的部件的温度状况来确定。下面将参照图1描述这些工作模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简化的工作原理图。图1描绘了热管理系统如何通过电池和/或马达的散热来将供热传递到客舱。也就是说,产热部件(例如,电池和/或马达)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客舱。如图1所示,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可包括冷却回路,并且冷却回路可包括第一冷却路径A、第二冷却路径B和第三冷却路径C。冷却液可以在冷却路径A、B和C中的每个冷却路径中循环。第一冷却路径A中的冷却液流经电池101以与电池101进行热交换,并且第二冷却路径B中的冷却液流经马达102以与马达102进行热交换。第三冷却路径C包括入口和出口。详细地,冷却液分别流经第一冷却路径A和第二冷却路径B,并且在第三冷却路径C的入口处汇合。接着,冷却液流经第三冷却路径C,然后在第三冷却路径C的出口处分流,以重新流入第一冷却路径A和第二冷却路径B中的每一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冷却路径C的入口可以指第一冷却路径A和第二冷却路径B中的冷却液的汇合位置,而不是固定的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冷却路径C的入口可以指固定的位置。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位置可根据热管理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而变化,这可以从下面的描述看出。此外,虽然图1示出电池101连接到第一冷却路径A,并且马达102连接到第二冷却路径B,但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1和马达102可以是其它产热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冷却路径A和第二冷却路径B的每一个中可以设置有一个以上的产热部件。在其它实施例中,冷却回路可包括多于两个冷却
路径。例如,可以在冷却回路中使用四个或五个冷却路径,每个冷却路径连接到至少一个产热部件。仍然参看图1,第一散热器103设置在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中,第一散热器103布置在客舱1附近,并且从第一散热器散发的热量被用于向客舱1供热或加热客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借助于从电动车辆的电池和/或电动马达吸收的热量来加热所述电动车辆的客舱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冷却路径,其中,第一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循环,并且所述第一冷却液经过所述电池并与所述电池进行热交换;第二冷却路径,其中,第二冷却液在所述第二冷却路径中循环,并且所述第二冷却液经过所述马达并与所述马达进行热交换;第三冷却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冷却路径包括入口和出口,并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流体连通;以及第一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散发由所述第一冷却液和所述第二冷却液中的至少一个吸收的热量而将热源提供给所述客舱,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器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却路径、所述第二冷却路径或所述第三冷却路径中的一个路径中,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冷却路径,并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二冷却路径,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在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入口处汇合,流经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然后在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出口处分流,以重新流入所述第一冷却路径和所述第二冷却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6 US 62/133,991;2015.04.22 US 62/150,848;1.一种用于借助于从电动车辆的电池和/或电动马达吸收的热量来加热所述电动车辆的客舱的电动车辆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冷却路径,其中,第一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循环,并且所述第一冷却液经过所述电池并与所述电池进行热交换;第二冷却路径,其中,第二冷却液在所述第二冷却路径中循环,并且所述第二冷却液经过所述马达并与所述马达进行热交换;第三冷却路径,其中,所述第三冷却路径包括入口和出口,并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流体连通;以及第一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一散热器通过散发由所述第一冷却液和所述第二冷却液中的至少一个吸收的热量而将热源提供给所述客舱,并且所述第一散热器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却路径、所述第二冷却路径或所述第三冷却路径中的一个路径中,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冷却路径,并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二冷却路径,其中,所述第一冷却液和所述第二冷却液在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入口处汇合,流经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然后在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出口处分流,以重新流入所述第一冷却路径和所述第二冷却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阀装置,所述阀装置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散热器连接到所述第一冷却路径、所述第二冷却路径和所述第三冷却路径中的一个路径,或将所述第一散热器与所述第一冷却路径、所述第二冷却路径和所述第三冷却路径全部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阀装置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并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经所述电池,然后流入所述第一开关,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选择性地在流经所述第一散热器之后流入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入口或直接流入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入口,所述第二开关布置在所述第二冷却路径中,并且所述第二冷却液流经所述马达,然后流入所述第二开关,并且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冷却路径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选择性地在流经所述第一散热器之后流入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入口或直接流入所述第三冷却路径的所述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马达的温度来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制冷器,其中,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所述制冷器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以与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或与所述第一冷却路径断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以及泵,所述泵布置在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其中,当所述电池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的所述泵加速,以增加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流速。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泵,所述泵连接在所述第二冷却路径中;当所述电池的温度达到或超过第二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制冷器与所述第一冷却路径进行热交换,并且控制所述第二冷却路径中的所述泵减速或停止,以减缓或停止所述第二冷却路径中的所述第二冷却液的流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第二散热器,其中,所述第二散热器选择性地连接在所述第三冷却路径中或与所述第三冷却路径断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一冷却路径中的所述第一冷却液流经所述加热器;并且所述控制装置选择性地启动或停止所述加热器。11.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